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拍出高逼格文藝霧霾照

生活在北京, 你經常能碰到不期而遇的霧霾。 每到這時, 街上就會出現無數口罩党, 朋友圈就會湧現出一群吐槽帝。

“早上一出地鐵站,

我還以為我坐錯車到了十九世紀的倫敦。 ”“高價收購導盲犬!”“特朗普要抓狂啦, 美國衛星看不到中國啦。 ”

這些業餘段子手們的嬉笑怒駡固然痛快, 但總不如來張高逼格霧霾照片來得實在——當然, 不是隨便對著窗外拍一張, 配上一句“艸, 又TM霧霾了”。

今天要為您分享的, 是幾個拍出高逼格霧霾照的小技巧——至少, 能讓您的霧霾照, 顯得比別人的要更優雅, 更有格調一些。

當然, 一切的前提是要做好防護。 戴上口罩, 拿起相機, 出發吧!

1.白加黑減?No!

剛開始接觸攝影, 就一直聽到一句曝光控制的口訣:“白加黑減”。

這句口訣的內涵很簡單:畫面白色部分多, 就需要加曝光補償;反之亦然。

而在霧霾天, 畫面的大部分是白色的, 如果不遵守“白加黑減”原則, 不增加曝光補償, 會有什麼後果呢?——畫面會偏暗。 偏暗?要的就是偏暗!

要知道, 我們拍霧霾天的照片, 情緒總是比較低沉的, 而低影調的沉重、陰暗感更契合我們想表達的主題:“臥槽, 又霧霾了。 ”

畫面偏暗, 豈不是正合我意嗎?說不定我還要手動再把曝光調低一些呢!如果再配上暗角, 加上一些裝逼的文字, 圖片效果簡直太棒!

當然, 也不是說拍霧霾主體就是各種狂減曝光, 低調低到一定地步就得了, 最起碼不能把暗部全都弄成團混在一起, 沒有層次的死黑色。

你也可以反齊道而行之, 按照普通的白加黑減原則增加曝光補償, 讓畫面獲得比較“正常”, 甚至是偏高調的曝光值。

高調畫面的對比度往往更低, 畫面會顯得更空, 再加上高調畫面本來就容易讓人產生愉悅心理, 整個畫面容易產生“空靈、靜謐、寧靜”之感。

拍高調畫面反而更需要小心曝光, 否則亮部全變成扎眼的死白色, 反而弄巧成拙。

“小編, 你說了半天, 該加還是該減?”

誰再問這個, 我可能會按捺胸中洶湧的駡街之力——我這半天不是一直在強調嗎?!根據你想表達的情緒, 選擇你要的影調啊!

2.尋找穿透性光影

霧霾會嚴重遮擋視線, 讓稍遠一些的物體就變成灰濛濛或白茫茫一片。但是,無論霧多麼濃,總有一些東西,會散發出足以穿透這片混沌的光芒!

比如說,清晨初升的旭日:

再比如,夜間義務通宵加班到天明的路燈。

這些亮度足夠的點光源,在霧中會呈現出富有戲劇性的效果:它們發出的光,照亮了周圍空氣中的一片懸浮顆粒,形成一個漂浮在空中的光球。

據說,通過調整光圈,能讓這些光球在照片中變大或變小,大家有空可以試試。

3.創造縱深感

霧霾天氣,整個世界對比度低,飽和度低,能見度耕地。稍微遠一些的景物就十分模糊,再遠一些就幾乎看不見了。但,這其實並不是壞事。

人有一種固有心理,覺得近處的物體清晰,而遠處的物體會模糊。而霧卻讓不遠處的物體,產生了正常情況下很遠處才有的模糊感。

利用清晰-模糊對比,我們可以增加畫面層次感,誇大畫面縱深感。但另一個問題是,觀眾視線可能不會投向畫面縱深——那裡只是一片模糊,不太吸引人。

所以,我們需要能勾引…引導觀眾視線投向畫面縱深處的手段。既然是要引導,弄一組引導線吧。

一條路,一座橋面形成的一組彙聚線,就能輕鬆完成這一任務。如果引導線兩側剛好再有重複性的景物作為視覺尺規就再好不過。

走廊旁的柱子、橋旁的吊索欄杆、公路旁的行道樹、街道兩側的路燈,都是表現這一題材的黃金搭檔。

只有路,或者只有樹,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如下圖,雖說有種斷頭路的悵然意境,也能引導視線,但總覺得特別空虛,層次感也比較欠缺。

4.拍出流動感

如果你有帶三腳架,可以嘗試對著霧氣使用幾十秒乃至數分鐘的慢速快門。相信我,不管是霧還是霾,它們實際上都一直在動。

通過長曝,可以將霧氣拍出某種流動感,氤氳環繞在露出半截,不動如山的建築旁,畫面有種動靜對比的別樣張力。

需要注意的是,玩這一專案可能需要帶上減光鏡,因為霧氣流動的速度可能很慢,需要較長曝光時間,很有可能過曝。

5.色彩對比

“小編你是不是說錯啦!不是說霧霾天氣色彩飽和度低嗎,怎麼玩色彩對比啊!”

先別急著提問,自己想一想,為什麼霧霾天氣會有“三低”:能見度低,對比度低,色彩飽和度低?當然是因為霧氣對視線的遮擋作用啊!

那麼,減少霧氣的遮擋作用不就行了?把色彩鮮豔的景物放在前景,前到快貼著你的鏡頭邊上都可以。

於是,近處鮮豔而清晰的景物,和遠處如同被去色一般的氤氳朦朧的景物,不是有種很棒的反差感嗎?

近處的景物不夠鮮豔?拜託,你家後期軟體是幹嘛吃的?(理直氣壯,叉著腰)後期也是攝影的一部分,不服不要玩!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讓稍遠一些的物體就變成灰濛濛或白茫茫一片。但是,無論霧多麼濃,總有一些東西,會散發出足以穿透這片混沌的光芒!

比如說,清晨初升的旭日:

再比如,夜間義務通宵加班到天明的路燈。

這些亮度足夠的點光源,在霧中會呈現出富有戲劇性的效果:它們發出的光,照亮了周圍空氣中的一片懸浮顆粒,形成一個漂浮在空中的光球。

據說,通過調整光圈,能讓這些光球在照片中變大或變小,大家有空可以試試。

3.創造縱深感

霧霾天氣,整個世界對比度低,飽和度低,能見度耕地。稍微遠一些的景物就十分模糊,再遠一些就幾乎看不見了。但,這其實並不是壞事。

人有一種固有心理,覺得近處的物體清晰,而遠處的物體會模糊。而霧卻讓不遠處的物體,產生了正常情況下很遠處才有的模糊感。

利用清晰-模糊對比,我們可以增加畫面層次感,誇大畫面縱深感。但另一個問題是,觀眾視線可能不會投向畫面縱深——那裡只是一片模糊,不太吸引人。

所以,我們需要能勾引…引導觀眾視線投向畫面縱深處的手段。既然是要引導,弄一組引導線吧。

一條路,一座橋面形成的一組彙聚線,就能輕鬆完成這一任務。如果引導線兩側剛好再有重複性的景物作為視覺尺規就再好不過。

走廊旁的柱子、橋旁的吊索欄杆、公路旁的行道樹、街道兩側的路燈,都是表現這一題材的黃金搭檔。

只有路,或者只有樹,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如下圖,雖說有種斷頭路的悵然意境,也能引導視線,但總覺得特別空虛,層次感也比較欠缺。

4.拍出流動感

如果你有帶三腳架,可以嘗試對著霧氣使用幾十秒乃至數分鐘的慢速快門。相信我,不管是霧還是霾,它們實際上都一直在動。

通過長曝,可以將霧氣拍出某種流動感,氤氳環繞在露出半截,不動如山的建築旁,畫面有種動靜對比的別樣張力。

需要注意的是,玩這一專案可能需要帶上減光鏡,因為霧氣流動的速度可能很慢,需要較長曝光時間,很有可能過曝。

5.色彩對比

“小編你是不是說錯啦!不是說霧霾天氣色彩飽和度低嗎,怎麼玩色彩對比啊!”

先別急著提問,自己想一想,為什麼霧霾天氣會有“三低”:能見度低,對比度低,色彩飽和度低?當然是因為霧氣對視線的遮擋作用啊!

那麼,減少霧氣的遮擋作用不就行了?把色彩鮮豔的景物放在前景,前到快貼著你的鏡頭邊上都可以。

於是,近處鮮豔而清晰的景物,和遠處如同被去色一般的氤氳朦朧的景物,不是有種很棒的反差感嗎?

近處的景物不夠鮮豔?拜託,你家後期軟體是幹嘛吃的?(理直氣壯,叉著腰)後期也是攝影的一部分,不服不要玩!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