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鄒勝龍的高度是把迅雷IPO上市,陳磊會把迅雷帶向何方?

摘要:生命科學和人工智慧, 能否拯救迅雷?

鄒勝龍, 已低調多年, 最近一次讓公眾熟知的是其卸任迅雷CEO的消息。

接下來, 迅雷公司聯席CEO陳磊將接替鄒勝龍專任集團CEO,

或是身體原因, 或是官方說的那樣, 鄒勝龍將主要關注公司戰略佈局, 包括AI在內的雲計算產品和技術創新以及戰略投資。 但作為創始人的鄒勝龍仍然是迅雷最大單一股東。

有媒體透露, 自從上市到現在, 鄒勝龍手上持有的迅雷股票一股未賣, 沒有人比他更相信迅雷。 多年來, 他還拿著和總監差不多的薪水, 經常加班開會, 有人形容他是充滿創業激情的理想主義者。 也有人覺得他低調, 崇尚技術, 不願抛頭露面的個性使得迅雷一直不溫不火。

超前和眼光

目前, 迅雷眾籌模式的雲計算業務, 增幅強勁, 尤其是星域CDN在行業裡獲得了高度的口碑, 它仿佛啟動了整個迅雷多年的整體力量。

但是, 當初迅雷起步時的商業模式, P2SP與它隱含的商業服務, 本質上就是連接與共用經濟模式。 你能從創立之初“中國最大的數位內容發行管道(發佈與行銷)”目標上, 體會到鄒勝龍的超前。 陳磊的加入, 也看到了鄒勝龍的眼光。

2014年11月, 前騰訊雲總經理陳磊加盟迅雷出任CTO,

同時兼任迅雷子公司——網心科技CEO, 從讀名校再到供職微軟、Google, 陳磊帶領迅雷一路在雲計算業務上發展。 憑藉此前在P2P技術上的積累, 迅雷選擇進入分散式網路分發(CDN)領域, 致力於提供更快、更穩定的內容傳輸網路技術。

迅雷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 由網心科技獨立承擔的雲計算業務增速依然最快, 同比上漲86.5%, 環比上漲36.3%。 雲計算業務的高速上漲, 得益於星域CDN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 陳磊和他的團隊打造的星域CDN, 成了市面罕見的問世以來一直保持七個季度高增長的產品。

從首款賺錢類智慧硬體賺錢寶, 到重新定義CDN行業的星域CDN, 再到挑戰極限的星域CDN直播產品, 每一款產品都足以顛覆一個行業, 網心科技在短短兩年多時間裡展現出了驚人的創新能力。

陳磊說, “網心科技不甘於做一個因循守舊的企業, 我們始終在探索創新的技術, 推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

就在上個月, 星域CDN將創新步伐進一步延至視頻點播領域, 在共用經濟雲計算技術基礎上再度創新出極速高清點播技術。 以原有四大獨創CDN技術為原點, 針對高清視頻再度優化性能的星域CDN極速高清技術, 融合智慧組網、平行傳輸、極速傳輸和冗餘編碼等新技術, 突破以往線上高清視頻資料傳輸結構和編碼方式, 實現了24兆及更高碼率視頻的極致流暢播放。 目前, 這項新技術已率先被小米和愛奇藝使用, 説明小米電視、小米盒子實現超高清內容極速播放。

鄒勝龍對自己和迅雷的未來有了最合適的交代。

科技改變世界, 人人生而平等

鄒勝龍始終相信, 科技可以改變世界, 人人生而平等。

從這兩句話裡去瞭解鄒勝龍多年來的創業經歷以及和外界的交流上, 似乎變得容易了一些。

業內有人說, 鄒勝龍是一個很有戰鬥力的人, 個性比較驃悍。這樣的說法,跟其成長和背景顯得大相徑庭。鄒勝龍出生在安徽淮南,那是一個在典故中“淮南生橘,淮北生枳”的美麗之地。他的發明家父親和藹而不善言辭,在他眼中近乎“天才”,拿過很多國際大獎,從一名普通工人進入中科大做空間站方面的研究,父親的專研精神和執著意志給了他很大的影響,所以從骨子裡,鄒勝龍流淌著務實的技術工作者的基因,多年以來,這種情結始終揮之不去。

18歲的鄒勝龍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森分校讀本科,最開始念的是經濟,後來轉向了電腦。認為只有技術才能改變世界的鄒勝龍,當時最欣賞的兩家公司是微軟和蘋果。1997年年底,他在美國杜克大學拿到了電腦科學碩士的學位,也就是在那裡,他認識了技術天才程浩,日後他和鄒勝龍成為迅雷最早的創始人之一。

陳磊的加入,或許還有一個隱含的原因,那就是兩人相似的背景和價值觀。或許是18歲就去美國讀書的原因,或者因為科學家家庭本身的開明民主,再加上在矽谷工作過5年,鄒勝龍本人行事作風既西方化又充滿矽谷味道,比如他認為公司員工都應該是自驅動自管理的;無論是公司高管還是普通員工,都應該是自由而平等的;迅雷也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裡率先實現全員持股的公司。在鄒勝龍看來,人人生而平等這種美國價值觀深入骨髓。

矽谷啟航,風光無限

人人都說,矽谷是創業天堂,那裡走出了許多世界級的公司和大佬。那也是鄒勝龍夢開始的地方。

大學畢業後的那年秋天,一個安徽老鄉給他發了封Email“到美國6年了都沒來過矽谷,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學電腦的?”結果一到加州,就被清涼的海風,和煦的陽光一下子迷住了。老鄉把他領到雅虎大廈前面照相“在這上班的人都不能小覷,他們也許就是下個蓋茨。”

他服務的第一家公司的隔壁,他們在二樓放置巨大的投影儀,把最近主推的關鍵字投放到路面上,而這往往引得路人不斷駐足。這家很有創意的公司而後就是大名鼎鼎的Google。

鄒勝龍一度認為安心做個優秀的工程師便是人生的全部,但那些在矽谷認識的朋友陸續回國,他們在國內的巨大成功對當時胸無大志的他無疑是一種猛烈的刺激。

在矽谷工作期間,鄒勝龍每個月一定會參加兩個協會,會上他結識了一大堆中國留學生,包括李彥宏、徐勇、楊甯、陳宏、馮波等人。

1999年春節過後,鄒勝龍接到了李彥巨集的電話“我即將回國發展,但還缺一個技術牛人。”鄒勝龍推薦小師弟程浩。結果,回國不到一年的李彥宏就把百度做成了國內搜索第一,鄒勝龍覺得他再也不想在美國呆不下去了。

2002年底,鄒勝龍回到了深圳,拉著從百度辭職的程浩一起辦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取名深圳市三代開發有限公司。為什麼叫三代呢?鄒勝龍說:“海歸創業者,張朝陽第一代,李彥宏是第二代,到我這就是第三代。”

2004年冬天,鄒勝龍吃住都在公司,迅雷平均25天改進一個版本,到了2005年春天已經從2.0升級到迅雷5.0。整個2005年迅雷進行了15次版本修正,每修正一次,後臺註冊用戶就翻倍增加,而網際快車卻不知什麼原因遲遲沒有更新。一年過後,迅雷成功搶佔了40%的市場份額。

一時間,分庭騰訊,比肩百度,讓迅雷在上一個十年成為當時不折不扣的超級新貴,迅雷董事會也一時成為那個時代資本寵兒,IDG和Google等機構先後入局,在當時,迅雷董事會豪華程度數一數二。

心頭之痛理想依舊

和另一個“老兵”智聯招聘斷臂上市的故事類似,迅雷的上市路充滿波折。

有人說,迅雷如果A股上市,故事會比暴風精彩很多,可惜了,這成了鄒勝龍心頭永遠的痛。2011年,迅雷曾逆市衝擊IPO 未果,直到2014年,迅雷才捲土重來,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這大概成了迅雷和鄒勝龍過往的心頭之痛。

有人回憶2014年迅雷在第二次上市的情形,迅雷創始人鄒勝龍在面對媒體“兩次赴美上市有何心理感受”的提問時,顧左右而言他。

和其他帶領團隊成功赴美上市的創業者不同,鄒勝龍當天並沒有流露出多少喜悅。媒體電話連線的地點設在了其公關公司內的一個小辦公室,裡面擠滿了各路記者。身邊來往的迅雷員工的身上,也沒有出現上市帶來的興奮情緒。

記者們不停地追問鄒勝龍,迅雷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哪裡?如何保持業績增長?鄒勝龍對這些問題僅以“移動互聯網是方向”帶過。

第一次上市未果後,鄒勝龍曾強調:“如果我們以7億美元估值上市絕對可行。”

時隔三年,在優越的大環境下,迅雷二度闖關IPO,卻沒有贏回體面的估值,仍被質疑“流血上市”。

在二次上市前,迅雷完成5輪融資,其融資總金額超5億美元。上市後,迅雷市值才10億美元左右。

站在資本運作的角度,迅雷上市並不是一次“成功”的上市。而鄒勝龍選擇了妥協,他知道,一旦再錯過這次窗口期,很難說迅雷還有沒有IPO的機會。

歷史不能推翻再來,鄒勝龍曾說過:“我們未能成為一家巨頭,但我們也從來不是一家小公司”。

鄒勝龍曾透露迅雷在AI領域的佈局:“AI今天還處在技術創新與突破的階段。從經營企業角度,目前AI可以分為兩個陣營——做平臺搭建的企業和能夠用好AI的企業,對於迅雷來說,要站在第二陣營裡,成為第一批能夠用好AI的企業。”

鄒勝龍換帥,他的理想和精神還在繼續。

個性比較驃悍。這樣的說法,跟其成長和背景顯得大相徑庭。鄒勝龍出生在安徽淮南,那是一個在典故中“淮南生橘,淮北生枳”的美麗之地。他的發明家父親和藹而不善言辭,在他眼中近乎“天才”,拿過很多國際大獎,從一名普通工人進入中科大做空間站方面的研究,父親的專研精神和執著意志給了他很大的影響,所以從骨子裡,鄒勝龍流淌著務實的技術工作者的基因,多年以來,這種情結始終揮之不去。

18歲的鄒勝龍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森分校讀本科,最開始念的是經濟,後來轉向了電腦。認為只有技術才能改變世界的鄒勝龍,當時最欣賞的兩家公司是微軟和蘋果。1997年年底,他在美國杜克大學拿到了電腦科學碩士的學位,也就是在那裡,他認識了技術天才程浩,日後他和鄒勝龍成為迅雷最早的創始人之一。

陳磊的加入,或許還有一個隱含的原因,那就是兩人相似的背景和價值觀。或許是18歲就去美國讀書的原因,或者因為科學家家庭本身的開明民主,再加上在矽谷工作過5年,鄒勝龍本人行事作風既西方化又充滿矽谷味道,比如他認為公司員工都應該是自驅動自管理的;無論是公司高管還是普通員工,都應該是自由而平等的;迅雷也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裡率先實現全員持股的公司。在鄒勝龍看來,人人生而平等這種美國價值觀深入骨髓。

矽谷啟航,風光無限

人人都說,矽谷是創業天堂,那裡走出了許多世界級的公司和大佬。那也是鄒勝龍夢開始的地方。

大學畢業後的那年秋天,一個安徽老鄉給他發了封Email“到美國6年了都沒來過矽谷,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學電腦的?”結果一到加州,就被清涼的海風,和煦的陽光一下子迷住了。老鄉把他領到雅虎大廈前面照相“在這上班的人都不能小覷,他們也許就是下個蓋茨。”

他服務的第一家公司的隔壁,他們在二樓放置巨大的投影儀,把最近主推的關鍵字投放到路面上,而這往往引得路人不斷駐足。這家很有創意的公司而後就是大名鼎鼎的Google。

鄒勝龍一度認為安心做個優秀的工程師便是人生的全部,但那些在矽谷認識的朋友陸續回國,他們在國內的巨大成功對當時胸無大志的他無疑是一種猛烈的刺激。

在矽谷工作期間,鄒勝龍每個月一定會參加兩個協會,會上他結識了一大堆中國留學生,包括李彥宏、徐勇、楊甯、陳宏、馮波等人。

1999年春節過後,鄒勝龍接到了李彥巨集的電話“我即將回國發展,但還缺一個技術牛人。”鄒勝龍推薦小師弟程浩。結果,回國不到一年的李彥宏就把百度做成了國內搜索第一,鄒勝龍覺得他再也不想在美國呆不下去了。

2002年底,鄒勝龍回到了深圳,拉著從百度辭職的程浩一起辦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取名深圳市三代開發有限公司。為什麼叫三代呢?鄒勝龍說:“海歸創業者,張朝陽第一代,李彥宏是第二代,到我這就是第三代。”

2004年冬天,鄒勝龍吃住都在公司,迅雷平均25天改進一個版本,到了2005年春天已經從2.0升級到迅雷5.0。整個2005年迅雷進行了15次版本修正,每修正一次,後臺註冊用戶就翻倍增加,而網際快車卻不知什麼原因遲遲沒有更新。一年過後,迅雷成功搶佔了40%的市場份額。

一時間,分庭騰訊,比肩百度,讓迅雷在上一個十年成為當時不折不扣的超級新貴,迅雷董事會也一時成為那個時代資本寵兒,IDG和Google等機構先後入局,在當時,迅雷董事會豪華程度數一數二。

心頭之痛理想依舊

和另一個“老兵”智聯招聘斷臂上市的故事類似,迅雷的上市路充滿波折。

有人說,迅雷如果A股上市,故事會比暴風精彩很多,可惜了,這成了鄒勝龍心頭永遠的痛。2011年,迅雷曾逆市衝擊IPO 未果,直到2014年,迅雷才捲土重來,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這大概成了迅雷和鄒勝龍過往的心頭之痛。

有人回憶2014年迅雷在第二次上市的情形,迅雷創始人鄒勝龍在面對媒體“兩次赴美上市有何心理感受”的提問時,顧左右而言他。

和其他帶領團隊成功赴美上市的創業者不同,鄒勝龍當天並沒有流露出多少喜悅。媒體電話連線的地點設在了其公關公司內的一個小辦公室,裡面擠滿了各路記者。身邊來往的迅雷員工的身上,也沒有出現上市帶來的興奮情緒。

記者們不停地追問鄒勝龍,迅雷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哪裡?如何保持業績增長?鄒勝龍對這些問題僅以“移動互聯網是方向”帶過。

第一次上市未果後,鄒勝龍曾強調:“如果我們以7億美元估值上市絕對可行。”

時隔三年,在優越的大環境下,迅雷二度闖關IPO,卻沒有贏回體面的估值,仍被質疑“流血上市”。

在二次上市前,迅雷完成5輪融資,其融資總金額超5億美元。上市後,迅雷市值才10億美元左右。

站在資本運作的角度,迅雷上市並不是一次“成功”的上市。而鄒勝龍選擇了妥協,他知道,一旦再錯過這次窗口期,很難說迅雷還有沒有IPO的機會。

歷史不能推翻再來,鄒勝龍曾說過:“我們未能成為一家巨頭,但我們也從來不是一家小公司”。

鄒勝龍曾透露迅雷在AI領域的佈局:“AI今天還處在技術創新與突破的階段。從經營企業角度,目前AI可以分為兩個陣營——做平臺搭建的企業和能夠用好AI的企業,對於迅雷來說,要站在第二陣營裡,成為第一批能夠用好AI的企業。”

鄒勝龍換帥,他的理想和精神還在繼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