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振寧和李政道當年為何決裂,究竟誰才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

2003年7月李政道曾公開發表過一封信如下部分內容, “我和楊振寧的分裂, 無疑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很大的悲劇, 但它是事實, 無法回避。 ”同時對真相作了公開說明, “我和楊振寧爭論的主要焦點是:在1956年我們合作發表的, 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的論文中, 有關宇稱不守恆的思想突破是誰首先提出來的。 ”

兩人1950年前後, 曾在美國學習和科研, 並同時參與了物理學的研究, 因為同屬華裔的緣故, 又在同一所大學, 兩人決定對物理學的相關課題進行研究, 但是後來因為兩次論文署名的緣故, 形同陌路分道揚鑣了, 源於他們合寫的兩篇論文的署名次序問題。

這兩篇論文的總標題是《狀態方程和相變的統計理論》, 第一篇《凝聚理論》署名是楊振寧和李政道, 第二篇《格氣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楊振寧。 在第一篇論文完成後, 按慣例合作者的署名應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順序排列, 應該是“李政道和楊振寧”。 但是, 楊振寧提出, 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話, 他希望排在前面, 因為他比李政道大四歲, 李政道對這一要求很吃驚, 勉強同意。

在第二篇論文署名時, 李政道說服楊振寧按國際慣例改了過來。 署名問題給二人帶來裂隙,

李政道決定不再和楊振寧合作。 李政道決定離開普林斯頓, 去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三年後, 1956年, 他29歲時, 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 1957年, 兩人因“宇稱不守恆”的理論共同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傳來後, Church教授看到楊振寧在諾貝爾獎頒獎大典上的不正常表現後, 就把他保存的李政道在1956年塗寫的那些手稿贈送給了美國物理學會。 1957年12月, 《今日物理》雜誌將其中的一張手稿紙作為封面發表出來。 這是楊振寧50年來最害怕的事實, 但是他不敢講,

因為這是一個鐵證。

楊振寧對李政道不滿主要是因為:李政道1957年獲得愛因斯坦科學獎, 楊振寧沒有;1953年, 李政道任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 主要從事粒子物理和場論領域的研究。 三年後, 29歲的李政道, 成為哥倫比亞大學二百多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李政道1959年被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 楊振寧沒有;1958年吳健雄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楊振寧不是。 楊振寧直到1980年才獨立得了拉姆福德獎(Rumford Prize)。 楊振寧水準低一些不要緊, 去攻擊給自己帶來這麼多好處的李政道實在不應該, 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這也就是為什麼楊振寧一直沒有被任何一所美國著名大學聘請為講座教授的原因。

1982年, 李政道幫助中國國選擇了一個既先進又符合國情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方案,並促成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使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在選擇方案、進行設計和建設中都得到了美國高能物理界的幫助和支持。1997年11月6日,李政道用自己的積蓄30萬美元設立“秦惠君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用來資助中國的優秀大學本科生利用假期或課餘時間見習科學研究,接觸科學家。按照妻子的遺願,一半資助者是女生。 李政道還創立CUSPEA,開創改革開放後平民物理精英學子留學美國“後門”。

直到1966年楊振寧只是到那時剛剛成立的一個地方大學美國紐約大學石溪分校聘為講座教授。這個學校是為了培訓能教授中學數理知識的師資而成立的一所學小,初建校時學生僅有一百人。多年來這所地方大學在美國的排名都比哥倫比亞大學差得太多。即便如此,楊振寧於1997年也被石溪分校退休了;而李政道1984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大學教授這一最高職稱,至今仍是哥倫比亞大學在科學研究上最活躍的教授之一。如今耄耋之年的李政道仍奮鬥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線,不斷發表新的科學論文。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決裂令人唏噓,這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品格,而近期楊振寧卻因和翁帆爺孫戀以及分割遺產的問題,再次成為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棟別墅之外,沒有現金的遺產繼承,不知大家作何感想,歡迎發表見解。

1982年, 李政道幫助中國國選擇了一個既先進又符合國情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方案,並促成了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使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在選擇方案、進行設計和建設中都得到了美國高能物理界的幫助和支持。1997年11月6日,李政道用自己的積蓄30萬美元設立“秦惠君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用來資助中國的優秀大學本科生利用假期或課餘時間見習科學研究,接觸科學家。按照妻子的遺願,一半資助者是女生。 李政道還創立CUSPEA,開創改革開放後平民物理精英學子留學美國“後門”。

直到1966年楊振寧只是到那時剛剛成立的一個地方大學美國紐約大學石溪分校聘為講座教授。這個學校是為了培訓能教授中學數理知識的師資而成立的一所學小,初建校時學生僅有一百人。多年來這所地方大學在美國的排名都比哥倫比亞大學差得太多。即便如此,楊振寧於1997年也被石溪分校退休了;而李政道1984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大學教授這一最高職稱,至今仍是哥倫比亞大學在科學研究上最活躍的教授之一。如今耄耋之年的李政道仍奮鬥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線,不斷發表新的科學論文。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決裂令人唏噓,這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品格,而近期楊振寧卻因和翁帆爺孫戀以及分割遺產的問題,再次成為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棟別墅之外,沒有現金的遺產繼承,不知大家作何感想,歡迎發表見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