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新形勢下內蒙古畜牧業標準化發展的思考

□ 劉保華

內蒙古自治區擁有聞名世界的廣袤草原和豐富的家畜品種資源, 草地總面積占全國草原的22%, 居全國5大牧區之首, 牲畜飼養量、畜產品產量, 以及牛奶、牛肉、羊肉、山羊絨、細羊毛產量都位居全國首位。 當前, 畜牧業作為內蒙古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占全區農業總產值的44.8%。 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快畜牧業現代化進程, 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就內蒙古畜牧業標準化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 及今後發展進行了思考。

截至2016年底, 全區已初步搭建內蒙古畜牧業標準體系,

內容涵蓋畜禽養殖、飼草料加工、草原草業、品質安全、環境保護等關鍵領域和種、料、養、檢等關鍵環節, 在畜產品安全生產體系、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無公害食品生產示範、綠色有機認證建設等方面, 均取得了初步成效。 全區收集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共計700余項, 組織制定畜牧業地方標準172項, 基本實現了生產有標可用、檢測有標可依、品質有標可判, 為促進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撐。

畜牧業標準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內蒙古畜牧業標準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還存在一些問題。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 內蒙古畜牧業標準化亟待解決以下問題。

一是急需建立防災減災標準體系。

內蒙古草原地域遼闊, 災害頻發, 乾旱、風雪、鼠蟲災害時有發生, 特別是春季連續乾旱對畜牧業影響最大, 冬春積雪過深、風速過大和長期積雪都會給生產造成損失。 防災、抗災能力是持續穩定發展畜牧業生產的基礎條件, 目前有待加大投入和加快防災減災標準體系建設, 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能力。 在已制定發佈的地方標準中多以一般性產品和種養規範類為主, 公益性不夠。 市場快速反應需求的標準不能有效供給。

二是建立草原生態保護標準體系刻不容緩。 據自治區第3次草原資源調查統計, 全區退化草原面積已達2500多萬公頃, 占可利用草原面積的39.37%。 目前, 草原面積和可利用草原面積與20世紀60年代相比, 分別減少了9%和7%。

畜草矛盾已成為阻礙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合理利用、保護草原, 加強草原生態保護體系建設, 標準引導十分重要。 畜牧業標準作為基礎產業, 與工業標準相比, 更需要時間、人力的投入, 對於畜禽營養的需要、草原生態保護等重大基礎性標準研究必須建立在科研團隊與標準化人才隊伍相結合的基礎上, 跨部門、多領域合作的畜牧業標準制修訂專案有待加強。

三是市場訊息服務標準體系急需建立。 長期以來, 內蒙古的畜牧業主要是原料生產, 欠缺精、深加工, 經營方式較為粗放, 農牧民商品意識不夠。 特色畜牧業標準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草原生態、養殖環境、設施設備等標準供應不足;標準更新速度慢, “標齡”時間長;重大基礎標準建設滯後,

奶牛等飼養標準、畜禽營養需要量標準急需制定;部分標準定性描述多, 量化指標少, 標準的可操作性不強;部分內容陳舊, 指標設置不科學, 標準的先進性不高。 受發展水準的限制, 大部分畜牧企業制定標準的積極性不高、能力不足, 企業標準缺乏競爭力。

四是畜牧業標準化管理機制有待創新。 畜牧業標準重立項建設、審查發佈, 輕跟蹤評價、實施監督。 標準資訊化數位化程度不夠, 推廣應用途徑單一。 政府主導制定的部分強制性畜牧業標準資訊公開、免費使用途徑不暢。

“12345”助力畜牧業標準化

筆者結合多年來工作經驗, 歸納出“12345”工作思路, 希望通過“1”個目標, “2”個加大, “3”個堅持, “4”項重點工程, “5”項重點任務,

為下一步做好畜牧業標準化工作理清思路。

“1”個目標。 以支撐現代畜牧業發展為方向, 以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 以品質安全和競爭力為核心, 圍繞草原畜牧業“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 把內蒙古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2”個加大。 一是加大組織領導、經費投入。 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領導, 將標準化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完善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 研究標準化重大事項, 加強標準化工作的督查與考核。 加強部門聯動, 協商解決各領域的標準化重大問題。 各級財政根據工作實際需要統籌安排標準化工作及專案經費, 將標準化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重點支援畜牧業標準制修訂、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經費投入機制,引導社會各界加大投入,促進標準創新和標準化服務業發展。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各級政府、自治區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標準化的扶持激勵政策,加強標準化政策與科技、產業、民生政策的銜接,更好地為全面提升全區標準化水準助力。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引用標準的力度,支撐行業准入和法制建設。

“3”個堅持。一是堅持需求引領。圍繞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重大決策部署,合理規劃畜牧業標準化建設佈局,科學確定發展重點領域。二是堅持創新驅動。推進重點技術研發、標準研製和產業發展一體化,提升標準技術水準。推進制度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促進標準與產業協調發展,加大標準實施、監督和服務力度,提高標準化效益。立足優勢區域基礎,促進產業集聚和提升,使種植、養殖與加工、流通等環節相銜接,加快優勢產業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進程,用標準化模式帶動畜牧全產業鏈發展。三是堅持協同推進。積極發揮政府統籌協調的組織領導作用、自治區農牧業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集成推廣優勢及農牧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優勢,形成協同發展、協調配套、有序銜接的標準化共建新格局,不斷增強畜牧業標準化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有效性。

“4”項重點工程。一是肉羊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以提高地方優良畜種和充分發揮經濟雜交種的生產潛力為目標,以品種選育、高效繁殖、營養調控、疫病防控、屠宰加工、監管流通等為切入點,實施標準化建設工程,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準。二是肉牛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培育優質肉牛品種,優化畜群結構,提高基礎母畜繁殖成活率和個體產量,開展牛肉分割標準和工藝規範化研究制定為重點,實施標準化建設工程,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準,進一步推動全區肉牛全產業鏈建設,以標準化促進現代畜牧業水準不斷提升。三是奶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以奶牛種源品質和供種效率,標準化圈舍、糞汙處理、防疫、擠奶設施及飼草料基地為重點,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設施工藝結合,提質增效並重、生產生態協調,建立健全標準化生產體系;強化奶牛養殖環節飼料、安全用藥、糞汙處理、生鮮乳品質安全追溯標準體系建設;開展奶牛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引領帶動生產技術水準提高。四是現代草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建立草種業標準化技術體系,研究制定種子採集、選育、繁育、收穫、加工、貯藏及良種基地建設等系列技術規範;完善牧草產業技術標準,建立牧草生產、收穫加工、草產品品質檢測與銷售技術標準體系;制定草原災情評估、草原生態保護、天然放牧場及打草場合理利用等技術規範,建立不同區域的草原保護與利用的技術標準體系,實現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等。

“5”項重點任務。一是用標準化推進畜牧現代種業。以種業安全和市場化規範運行為核心,加快建立現代家畜牧草種業標準體系。二是緊緊圍繞資源高效利用推進畜牧標準化。畜牧標準化將進一步聚焦資源高效利用,加快推進“節糧、節水、節地”、資源高效利用畜牧業標準體系的建立。三是緊緊圍繞畜產品質量安全推進畜牧標準化。抓好畜產品質量安全,抓好過程管理,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大力推進畜禽規模養殖標準化,制定安全用藥、科學用料、健康養殖標準技術規範;制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提高行業監管能力;建立品質追溯標準體系,逐步實現全程可溯源。四是緊緊圍繞全產業鏈,加大政府投入,用標準規範生產、加工、流通。以畜種為單元,以產品品質為核心,以養殖全過程品質控制為切入點,建立家畜養殖標準綜合體。加快清理複審現行標準,廢止一批標準,修訂一批標準,解決內容重複、交叉、矛盾和標準“老齡化”問題。加強自治區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根據需要組建產業分技術委員會,完善組織機構,健全規章制度,合理配置技術力量。對發佈標準的社會團體和企業進行業務指導,建立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人才隊伍。加強能力建設,強化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能力水準。五是緊緊圍繞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畜牧標準化。抓緊制定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標準體系,著力解決草畜平衡等重大標準缺失問題,為全面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大力發展畜牧業提供支撐。

(作者單位:內蒙古質監局)

《中國品質報》

重點支援畜牧業標準制修訂、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建設。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經費投入機制,引導社會各界加大投入,促進標準創新和標準化服務業發展。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各級政府、自治區各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標準化的扶持激勵政策,加強標準化政策與科技、產業、民生政策的銜接,更好地為全面提升全區標準化水準助力。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引用標準的力度,支撐行業准入和法制建設。

“3”個堅持。一是堅持需求引領。圍繞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重大決策部署,合理規劃畜牧業標準化建設佈局,科學確定發展重點領域。二是堅持創新驅動。推進重點技術研發、標準研製和產業發展一體化,提升標準技術水準。推進制度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促進標準與產業協調發展,加大標準實施、監督和服務力度,提高標準化效益。立足優勢區域基礎,促進產業集聚和提升,使種植、養殖與加工、流通等環節相銜接,加快優勢產業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進程,用標準化模式帶動畜牧全產業鏈發展。三是堅持協同推進。積極發揮政府統籌協調的組織領導作用、自治區農牧業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集成推廣優勢及農牧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優勢,形成協同發展、協調配套、有序銜接的標準化共建新格局,不斷增強畜牧業標準化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有效性。

“4”項重點工程。一是肉羊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以提高地方優良畜種和充分發揮經濟雜交種的生產潛力為目標,以品種選育、高效繁殖、營養調控、疫病防控、屠宰加工、監管流通等為切入點,實施標準化建設工程,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準。二是肉牛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培育優質肉牛品種,優化畜群結構,提高基礎母畜繁殖成活率和個體產量,開展牛肉分割標準和工藝規範化研究制定為重點,實施標準化建設工程,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準,進一步推動全區肉牛全產業鏈建設,以標準化促進現代畜牧業水準不斷提升。三是奶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以奶牛種源品質和供種效率,標準化圈舍、糞汙處理、防疫、擠奶設施及飼草料基地為重點,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設施工藝結合,提質增效並重、生產生態協調,建立健全標準化生產體系;強化奶牛養殖環節飼料、安全用藥、糞汙處理、生鮮乳品質安全追溯標準體系建設;開展奶牛養殖標準化示範創建,引領帶動生產技術水準提高。四是現代草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建立草種業標準化技術體系,研究制定種子採集、選育、繁育、收穫、加工、貯藏及良種基地建設等系列技術規範;完善牧草產業技術標準,建立牧草生產、收穫加工、草產品品質檢測與銷售技術標準體系;制定草原災情評估、草原生態保護、天然放牧場及打草場合理利用等技術規範,建立不同區域的草原保護與利用的技術標準體系,實現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等。

“5”項重點任務。一是用標準化推進畜牧現代種業。以種業安全和市場化規範運行為核心,加快建立現代家畜牧草種業標準體系。二是緊緊圍繞資源高效利用推進畜牧標準化。畜牧標準化將進一步聚焦資源高效利用,加快推進“節糧、節水、節地”、資源高效利用畜牧業標準體系的建立。三是緊緊圍繞畜產品質量安全推進畜牧標準化。抓好畜產品質量安全,抓好過程管理,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大力推進畜禽規模養殖標準化,制定安全用藥、科學用料、健康養殖標準技術規範;制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提高行業監管能力;建立品質追溯標準體系,逐步實現全程可溯源。四是緊緊圍繞全產業鏈,加大政府投入,用標準規範生產、加工、流通。以畜種為單元,以產品品質為核心,以養殖全過程品質控制為切入點,建立家畜養殖標準綜合體。加快清理複審現行標準,廢止一批標準,修訂一批標準,解決內容重複、交叉、矛盾和標準“老齡化”問題。加強自治區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根據需要組建產業分技術委員會,完善組織機構,健全規章制度,合理配置技術力量。對發佈標準的社會團體和企業進行業務指導,建立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人才隊伍。加強能力建設,強化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能力水準。五是緊緊圍繞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畜牧標準化。抓緊制定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標準體系,著力解決草畜平衡等重大標準缺失問題,為全面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大力發展畜牧業提供支撐。

(作者單位:內蒙古質監局)

《中國品質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