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搭兒裡”才能心連心

近日, 央視微視頻推出了《初心》系列小短片, 一經播出, 就引發熱議, 被老百姓稱之為“暖心之作”。 在《初心·梁家河篇》中, 習近平同志提到, 在這裡, 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 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 真正瞭解了老百姓, 瞭解了社會, 也讓很多實事求是的想法在心裡生根發芽。

在這部短片播出前, 筆者就曾去過梁家河, 與當地村民交流中, 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個詞, 就是“一搭兒裡”, “習近平與他們一搭兒裡吃飯”、“一搭兒裡勞動”、“一搭兒裡學習”……“一搭兒裡”, 陝北方言, 意即“一起”。 從這個充滿特色的詞語中, 我們完全可以想來他緣何能在7年的摸爬滾打中,

實現了從格格不入到和老百姓融為一體的轉變, 也完全可以想來他的初心所在。

在當時, 有知青戲言:“陝北很苦, 延安更苦, 延川極苦, 梁家河最苦。 ”可就是在這種環境下, 習近平同志毫無怨言, 勤勤懇懇, “下雨颳風我是在窯洞裡跟他們鍘草, 晚上跟著看牲口, 然後跟他們去放羊, 什麼活都幹。 ”這段來自習近平同志的口述, 讓我們看到了, 他在7年的知青歲月紮根農村, 與老鄉們在“一搭兒裡”做過多少事, 而且, 一干就是七年!村裡的人說的都是, 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這苦!

“一搭兒裡”, 是留給當地村民最珍貴的回憶, 也是習近平同志最深切的記憶, 在這裡, 他與村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 自費考察、建沼氣池、打淤地壩……他“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

留給我們的是心靈上一次次的衝擊和震撼, 一次次的洗禮和昇華。 69歲的梁家河村村民張衛龐說;“人跟人的關係, 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處好的。 ”習近平同志就是用這樣的同吃住, 同勞動, 與百姓建立起一座“連心橋”。 插隊的時候, 他才15歲, 這是一個在我們大多數人眼中多麼“稚嫩”的年紀, 可他卻早已扛下生活的重擔, 扛下工作的重擔, 而這, 一切都源於那份為民服務的初心。

反觀現在的一些幹部, 卻是心浮氣躁, 特別是在當前精准脫貧的攻堅時期, 有的幹部, 要麼長時間不在村, 有事情了“遙控指揮”, 上級檢查, 才“火燒火燎”趕到村裡裝模作樣“演演戲”;有的幹部,

雖然在村, 卻不在識別貧困戶上下功夫, 不在尋找幫扶單位、幫扶專案上下功夫, 反而造假弄假, 優親厚友, 遇到問題, 也不與村民溝通, 不下田間地頭, 不願與百姓同甘共苦……可想而知, 如此這樣, 怎能換取村民信任, 怎能與百姓“一搭兒裡”實現小康目標?

習近平同志說:“我覺得在我一生中, 對我幫助最大的是兩種人, 一種就是革命老前輩, 一種就是我那陝北老鄉。 ”在知青歲月, 正是與老百姓的“一搭兒裡”生活、勞動, 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質樸情懷, 而這也一直貫穿在他今後的生活、工作中, 這也是他能成為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的關鍵所在。 他留在梁家河的記憶, 值得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去學習、去實踐, 只有與老百姓真正的在“一搭兒裡”過活,

我們才能與百姓心連心, 與黨心連心, 與國家心連心, 我們才會深刻理解這份濃濃的初心。 (馬煜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