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八十年前的悲壯與不屈我們永遠不會忘!今天,銘記歷史,警鐘長鳴!

1937年7月7日, 侵華日軍在宛平城外盧溝橋悍然發動“七七事變”, 中國軍民奮起抵抗, 拉開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

盧溝橋, 記錄著一段歷史。 願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這是1937年的盧溝橋。

這是南口火車站門前等待開赴前線的中國士兵。 新華社發。

記者在北京重訪當年抗戰時期照片拍攝地點, 通過今昔比照的方式回顧抗戰歷史。

↑上圖為守衛盧溝橋的29軍士兵抵抗日本侵略軍入侵。

↑上圖為日軍進入古北口鎮城門。

↑上圖為駐守宛平城的中國軍隊奔赴盧溝橋抵抗日軍。

↑上圖為1937年7月29日, 日軍侵入正陽門。

↑上圖為1937年8月8日, 日本騎兵在朝陽門車站集結。

↑上圖為中國軍隊在盧溝橋抵抗日軍進攻。

↑上圖為日軍佔領下的盧溝橋。

今天我們為何要承揚抗戰精神

今天,“七七事變”80周年。每年這一日,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人們佇立凝神,表達著穿越時空的敬意;抗戰勝利紀念館裡,抗戰老兵堅持用親歷者的講述傳承民族記憶;神州大地,防空警報再次響起……記憶從未褪色、歷史仍有迴響,80年前盧溝橋上的清脆槍聲,定格為一個民族永恆的集體記憶。

“盧溝橋也許將成為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發祥地”,“七七事變”發生後,著名戰地記者方大曾趕赴現場,第一時間向全國講述戰爭的進展。隨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在中國共產黨宣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華兒女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取得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從一盤散沙到民族意識覺醒、由積貧積弱到躋身“四大戰勝國”,抗戰勝利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轉捩點。正是在戰火中浴血重生、鳳凰涅槃,中華民族告別百年屈辱,走上復興征程。

歷史不僅關乎過去,更是關乎現在和未來。紀念歷史不是為了咀嚼苦難、延續仇恨,而是為了重申和平與正義的價值,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啟迪,獲得開創未來的精神力量。戰爭場面血雨腥風,軍民傷亡3500多萬,血染的歷史教訓何其深刻: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防止歷史悲劇重演,自當理直氣壯地譴責一切否認歷史的言行,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從歷史中凝聚力量,奮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2005年5月19日上午10點45分,一位來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緩步走上北京盧溝橋橋面。在橋的中間,他突然雙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他就是91歲的日本侵華老兵本多立太郎。他以下跪的方式,為自己在60多年前那場戰爭中的罪行向中國人民謝罪。這是本多立太郎跪在“七七事變”的發生地盧溝橋上,他身後站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王新華

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

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

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圖為日軍在盧溝曉月碑前慶祝勝利。(資料圖)

日本在這8年的侵華戰爭期間

公然違反國際法

大肆對中國軍民使用化學武器

地域遍及18個省

有準確記載的戰列就達2000多次

造成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傷亡

中國軍隊在盧溝橋反擊日軍進攻。(資料圖)

中國的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共進行

重大戰役 200餘次

大小戰鬥 近20萬次

殲滅日軍 154萬餘人

約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死傷人數的70%

在與日軍的對峙中,一名29軍戰士在陣前擺出蔑視敵人的姿勢。

直至投降

日本在海外侵略軍共352萬人

向中國投降的日軍約128萬人

超過東南亞和太平洋各島日軍的總和

時至今日

抗戰勝利已歷經七十餘年的悠悠歲月

回顧過去

人民反抗侵略的正義戰爭

國破山河在的悲壯,先輩們的前仆後繼

仍歷歷在目,銘記於心

1945年中國軍隊重回盧溝橋。(資料圖)

這八年的浴血奮戰

超過3500萬軍民傷亡

中華民族以頑強抗戰

迎來屬於民族的勝利

如今硝煙散去

但曾經的犧牲、抗爭不能被遺忘!

圖為盧溝橋舊橋面遺址。(資料圖)

緬懷先烈,勿忘國恥,砥礪奮進,國家強、百姓安,才能守衛寧靜而美好的盧溝曉月。

↑上圖為日軍佔領下的盧溝橋。

今天我們為何要承揚抗戰精神

今天,“七七事變”80周年。每年這一日,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人們佇立凝神,表達著穿越時空的敬意;抗戰勝利紀念館裡,抗戰老兵堅持用親歷者的講述傳承民族記憶;神州大地,防空警報再次響起……記憶從未褪色、歷史仍有迴響,80年前盧溝橋上的清脆槍聲,定格為一個民族永恆的集體記憶。

“盧溝橋也許將成為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發祥地”,“七七事變”發生後,著名戰地記者方大曾趕赴現場,第一時間向全國講述戰爭的進展。隨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在中國共產黨宣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華兒女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取得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從一盤散沙到民族意識覺醒、由積貧積弱到躋身“四大戰勝國”,抗戰勝利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轉捩點。正是在戰火中浴血重生、鳳凰涅槃,中華民族告別百年屈辱,走上復興征程。

歷史不僅關乎過去,更是關乎現在和未來。紀念歷史不是為了咀嚼苦難、延續仇恨,而是為了重申和平與正義的價值,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啟迪,獲得開創未來的精神力量。戰爭場面血雨腥風,軍民傷亡3500多萬,血染的歷史教訓何其深刻: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防止歷史悲劇重演,自當理直氣壯地譴責一切否認歷史的言行,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從歷史中凝聚力量,奮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2005年5月19日上午10點45分,一位來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緩步走上北京盧溝橋橋面。在橋的中間,他突然雙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他就是91歲的日本侵華老兵本多立太郎。他以下跪的方式,為自己在60多年前那場戰爭中的罪行向中國人民謝罪。這是本多立太郎跪在“七七事變”的發生地盧溝橋上,他身後站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王新華

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

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

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

圖為日軍在盧溝曉月碑前慶祝勝利。(資料圖)

日本在這8年的侵華戰爭期間

公然違反國際法

大肆對中國軍民使用化學武器

地域遍及18個省

有準確記載的戰列就達2000多次

造成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傷亡

中國軍隊在盧溝橋反擊日軍進攻。(資料圖)

中國的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共進行

重大戰役 200餘次

大小戰鬥 近20萬次

殲滅日軍 154萬餘人

約占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死傷人數的70%

在與日軍的對峙中,一名29軍戰士在陣前擺出蔑視敵人的姿勢。

直至投降

日本在海外侵略軍共352萬人

向中國投降的日軍約128萬人

超過東南亞和太平洋各島日軍的總和

時至今日

抗戰勝利已歷經七十餘年的悠悠歲月

回顧過去

人民反抗侵略的正義戰爭

國破山河在的悲壯,先輩們的前仆後繼

仍歷歷在目,銘記於心

1945年中國軍隊重回盧溝橋。(資料圖)

這八年的浴血奮戰

超過3500萬軍民傷亡

中華民族以頑強抗戰

迎來屬於民族的勝利

如今硝煙散去

但曾經的犧牲、抗爭不能被遺忘!

圖為盧溝橋舊橋面遺址。(資料圖)

緬懷先烈,勿忘國恥,砥礪奮進,國家強、百姓安,才能守衛寧靜而美好的盧溝曉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