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才捕手》:“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何等幸事

作者:冷 楓

人生若能遇到一個真正的靈魂伴侶是件難得的幸事。 美國著名作家湯瑪斯·沃爾夫和他的圖書編輯麥克斯·珀金斯做到了。 他們用自己的才華獲得了對方的賞識和尊重。 他懂得他作品的價值, 為他改稿, 幫他出版了後來成為其代表作的《天使, 望故鄉》;而他儘管個性張揚, 桀驁不馴, 但能明白對方的由衷好意, 並與之同聲相契, 莫逆於心。 中國人說“萬兩黃金容易得, 人間知己最難求”, 又說“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 在《天才捕手》這部電影中, 你會發現, 一個人的一生能獲得多大的成就, 有時候就取決於他遇到了什麼樣的朋友,

在這個朋友的影響下, 他又做了些什麼?

如果你喜歡美國文學, 應該會對該片產生興趣。 儘管這部電影格局有限, 沒能展現美國當時那種文學人才輩出的時代畫卷, 但在刻畫主人公麥克斯·珀金斯的形象上還是可圈可點的。 作為傳記影片, 情節的安排一直是困擾編劇的一個難題。 《天才捕手》重點聚焦於湯瑪斯·沃爾夫和麥克斯·珀金斯這對作家和編輯間往來的過程。 劇情因真實或許略顯“平淡”, 故事的推進也按部就班, 中規中矩。 不過幾個主演還是貢獻出了奧斯卡級別的演技。 飾演沃爾夫的裘·洛德演得非常賣力。 有人說過於浮誇了, 我倒覺得他活脫脫塑造了一個才華天縱的作家形象。

而演珀金斯的科林·費爾斯也將編輯身份詮釋得穩妥貼切、張力十足。 那些精彩的面部微表情運用, 使這位金牌編輯所具有的獨特個性在一份含蓄、平靜的演繹中得到悠然呈現。 人物那種長年身居斗室, 從事用文字“為人作嫁”工作的狀態也被刻畫得真實、淋漓。 同時, 蓋皮爾斯飾演的菲茲傑拉德、多明尼克·威斯特飾演的海明威, 儘管是配角, 戲份有限, 但也相當出彩。

在銀幕上流行各種聲色光影轟炸式炫技的當下, 《天才捕手》或許顯得平淡, 但絕不平庸, 具有真水無香、真情無痕的藝術魅力。 《天才捕手》不僅體現了極高的時代還原度, 還滲透著一種不流於俗的東西:沒有嘩眾取寵的愛恨情仇, 高談闊論的倫理道德,

驚破眼球的聚散離合。 用詩意點的話形容, 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展現出一份世人久違了的、讓人心馳神往的知己關係。 記得片中這樣一句臺詞:“這個世界需要詩, 詩就誕生了。 ”《天才捕手》的題材決定了它勢必與眾不同——這部片子有人情、有詩心, 還有雋永的文學質地。

和天才相處很難。 天才往往過於自信、自負。 湯瑪斯·沃爾夫無疑就是那種典型的帶有偏執個性的天才作家。 慧眼識珠的珀金斯更是天才, 甚至可說是文學界更具“現實價值”的天才。 正是他的職業精神, 對天才作家不遺餘力、無悔無私的挖掘、提攜, 才令我們擁有了菲茲傑拉德、海明威、沃爾夫等文豪……其實在和沃爾夫的合作過程中, 兩人也存在很多源于文學觀念差異的尖銳矛盾。

這表現在珀金斯對沃爾夫作品的屢屢刪改上。 他們字斟句酌, 不斷討論、修改、調整著作品中每一個詞語, 每一個句子, 每一個段落……編輯把握著“度”, 又遵循作者的初衷, 必要時還要對作者進行勸服。 這種關係既微妙又感人。 好在他們在各自強勢的性格力量下, 依然能相互理解, 相互包容, 大吵一架後, 友情還是那麼醇釅。 如果不是真正深入瞭解對方的人品, 並對文學有著共同的信仰, 很可能一語不合便分道揚鑣。 那麼, 恐怕連美國文學史都要改寫了。 有意思的是, 沃爾夫和珀金斯又是那麼不同:一個狂放不羈, 高調張揚;一個穩重成熟, 內斂自律。 影片側重的是珀金斯的人生, 他才是整部電影要烘托的“作者們的忠實伴侶”,
他所追求的始終是那些天才作家能有更好的生活和創作環境, 使他們能為這個世界寫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 並通過自己的努力, 出版、流傳, 深入讀者們的心靈。 他曾寫信對沃爾夫說:沒有什麼比一本書更重要!

《天才捕手》傳遞了對編輯這個職業的尊重, 也有一定現實意義。 當下國內部分媒體視編輯為“小編”, 認為其無足輕重, 而《天才捕手》則告訴人們:每一個群星閃耀的文學黃金時代, 背後站著一群職業編輯的寂寞身影。 (冷 楓)

注:原標題為《今生何幸, 得為知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