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春天的瘦西湖,纖細如一握楚腰,在春風裡嫋嫋婷婷,舞出千古風流

寫在前面的話——

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豐滿嫵媚的少婦, 那麼揚州的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 因為杭州西湖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韻味, 而揚州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 多少年來, 她那獨具的魅力, 單單一個“瘦”字”, 就引出許許多多詩人的佳句。

早些年, 北京市副市長、明史專家鄧拓游瘦西湖時, 就對湖山風光讚賞不已, 欣然成詩:“板橋歌吹古揚州, 我作揚州三日遊;瘦了西湖情更好, 人天美景不勝收。 ”

春天時時節的瘦西湖, 桃紅柳綠, 引得海內外遊人紛至遝來。 一時間, 瘦西湖被數不清的遊人擁擠得真格是“水泄不通”。 在這個時節, 如若隨著遊人走進瘦西湖, 那就是一種受罪了。

因此, 為能讓客人們玩的開心, 且不勞累, 我果斷改變今天的行程:先是在治春茶社吃早茶, 然後坐船兒從水面上飄進瘦西湖......

治春茶社, 是揚州著名的百年老店了。 想要在這兒吃早茶並且是團隊早餐, 必須要提前預訂。 進入治春茶社, 有一處遊人必須要光顧的地方。 那裡有一處寬敞的玻璃房, 廚師們在工作, 現場展示麵點的制做過程。

我舉起相機, 卻被拒絕了。 大概是怕我把他們的獨門秘訣偷走吧。 但我換了一個角度, 還是拍下了一張廚師們的工作照。

早上8點, 揚州著名的“皮包水”活動, 正式開始。 客人們剛落坐, 服務員就俐落的上了很多涼碟, 沏了一壺冶春茶。

熱鬧之中, 我站起來說:“在揚州吃早茶, 一般分為“軟”早茶和“硬早茶”兩種。 前者只是吃早點、喝茶水;後者, 則要喝點兒酒。 對於尊貴的客人, 吃‘硬早茶’那是必須滴。 ”

我拿出準備好的紅、白兩種酒, 在客人們的紛紛“抗議”中, 笑嘻嘻地給女士們到上紅酒、給男士們到入白酒。

揚州是個有著豐富休閒文化傳統的城市, 早餐的享受也是要有相當內容的。 店家給我們佐餐的小菜各個精緻, 從賣相到味道都不錯。

餐桌上, 幾種小菜拼盤, 脆嫩兼備, 鹹中帶甜;揣起酒杯, 小“咪”一口兒, 頓令人心清氣爽。 客人大呼過癮。

幾十分鐘之後,兩瓶紅酒和一瓶白酒喝盡,人人臉上呈現出微酡色,餐桌之上的氣氛早已經熱烈起來......

叫一聲服務員:“上早茶!”

頓時,熱騰騰的各色包子揣了上來,每人一份兒。有肴肉、湯包、燙幹絲、豆腐腦、紅米粥,還有主食包子。揚州早點有“三絕”,分別是三丁包子、千層油糕、翡翠燒賣。

客人們歡喜著、發愁道:如此多的份量,一個人如何能吃的了。

我說:吃不了,那就帶走。不會浪費的。

一個半小時後,酒飽飯足的客人們,魚貫走出治春茶社,向東行走200多米,便來到了著名的天寧寺。

我們要從天甯寺邊上的“禦碼頭”,登船進入瘦西湖。

乾隆十八年,(1753年)揚州鹽商捐款于天甯寺興建行宮,三年而成。宮前建禦碼頭,乾隆六下江南,在揚州時均住在天寧寺內,游瘦西湖時,便於此登船。

禦碼頭為青石所砌,三個大字為乾隆親書。歷經二百多年風雨,完好無損,堅固如初,現為著名的“乾隆水上遊覽線”的起點。

瞧:微醺中的客人們站在上船的臺階上,面對鏡頭,美女們笑得花枝召展;男人們面呈紅色,帥氣逼人,都是"硬早茶"惹得禍。

呵呵。

客人們坐上船兒,興奮地沐浴著早春的風兒,在船娘的歌聲裡,將身影兒隨著微微波浪,飄浮進瘦西湖.....

在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有幾十處,但“瘦西湖”卻僅揚州一個。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它有50多公頃的遊覽面積,6公里多長的游程,一條曲水如錦帶,時展時收,猶如嫦娥起舞時拋向人間的五色飄帶,形態自然動人。

後來之所以改稱了瘦西湖,是因為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將此湖與杭州的西湖作了一番比較,寫了一首詠贊的詩: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從此,瘦西湖作為正式名稱,名聞中外。

瘦西湖南門的門廳廊柱上,有一副檻聯這樣寫道:“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閒便是主人,且莫間平泉草木;湖山倍多麗,傑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這副對聯,最能表達出瘦西湖的湖光山色。

幾年前,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那場戲,就是在這個地方拍攝的。客人們像當年的元妃那樣登上小船兒,掛揖蘭橈,透過珠簾繡幕,縱情領略瘦西湖的風光。

瘦西湖有一條600多米長的湖堤,逶迤北去。東側是碧波蕩漾的湖水,西側為小山花圃,該路的最大特色,就是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稱“長堤春柳”。

每當和煦春風吹到這裡時,那細細的柳絲就被染成嫩黃色,繼而吐出粒粒綠珠。春意盎然時,柳葉舒展了,桃花盛開了,湖上微風吹來,柳絲起舞,樹影婆婆,似青煙綠秀。

這正如詩人所描寫的:“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人迷。

這座擠滿了流人的地方,就是瘦西湖第一景:小虹橋。這座橋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登橋遠望,不僅可見湖水如帶,桃紅柳綠,畫航簽歌,更可見遠處小金山上的山亭,隱隱約約,步入佳境。

站在這座月亮造型的小門前,想像著何時會有一位佳人宛若天仙下凡一般,飄然而來。那種情景,該是多麼的令人浮想連篇......

透過這座偏月小窗臺,凝觀望對面的那座小樓,仿佛聽見若有若無的絲弦,在天地間飄渺著散開來去......

走過虹橋,便來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樣形成的呢?當年,為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開挖一段新河,小金山就是用開挖出來的河泥人工堆積而成的。

瘦西湖的船娘,可是大大地有名。這些女孩子們學歷高,琴棋書畫精通。若是遊人坐上她們小船兒,一邊欣賞湖中美景,一邊聽著船娘輕聲吟唱小家小調,那份感受,真不是蓋的!

過了虹橋,出了小金山,湖面為之一寬,湖面由南北轉為東西,船兒沿著湖面一直駛往前方隱約出現的那座蓮花狀的橋兒。

湖面上,遊船往來穿插,笑語喧嘩飄蕩在水面上。表現出一股子濃濃的與大自然相融,超然自樂的境界。

坐船兒游湖,最大的看點之一,便是聽那劃行在湖面上的戲船上傳來的“依依呀呀”的唱戲之聲了——這些藝人們,聲情並茂地唱著那些當地小曲兒。

雖聽不懂人家唱得是什麼,但駐足細聽、觀之,還是別有一番情趣兒。

當面這座橫跨瘦西湖南北兩岸,巍峨屹立的環拱石橋,就是著名的五亭橋。五亭橋不僅是揚州瘦西湖的象徵,而且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天二的景觀。

因橋上建有五亭,便稱它為“五亭橋”。

此橋是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而建,又因為其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叫“蓮花橋”。該橋最為獨特的是橋基,雖然用大塊青石砌成,但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

主橋為單曲拱橋,旁構4翼,每翼各有3個半拱的橋洞,連同引橋兩個扇形橋洞,共有15孔。

遠瞧五亭橋,這15孔孔相連,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大小各異,形狀各殊;泛舟橋下,孔孔相通,猶如城堡。被著名橋樑建築專家茅以升評價為:“中國古城交通橋與觀賞橋結合的典範”。

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條岸柳成行的長堤,伸向湖心,長堤的頂端就是“釣魚臺”。提起釣魚臺,人們便會想起北京國賓館的釣魚臺;另外還有陝西寶雞姜太公的釣魚臺。

但揚州的釣魚臺自有其高妙之處,伸出水面的小島,岸柳成行,寬丈許,長有百余步,直插湖心。整個吹台既無繁雜的斗拱挑出,又無雕樑畫棟的富麗堂皇,而是素油塗抹梁簷,顯得樸實無華。

遊人來到這裡,瞧著這塊“二十橋”的石碑,吟誦著詩人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的千古絕句。自是一番情趣兒。

千百年來,二十四橋以其清麗俊爽的畫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揚的情調撥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弦。那麼二十四橋因何得名呢?這座橋如今在那呢?

瞧:前面那座遊人如織的石橋,便是那名聞遐邇的二十四橋了。整座橋是用漢白玉砌成的單孔拱形石橋,全長24米,寬2.4米,兩端各12級臺階。

瘦西湖風景區水上游,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部分。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盛況。

旅居國外的李鴻章孫子李孔昕來遊覽瘦西湖後,發出如此感歎:

“二十四橋月如約,黃花開遍瘦西湖;

西子範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揚州。”

瘦西湖的美麗,很早就為人們所嚮往。歷史上李白、杜牧、蘇軾、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這一帶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篇章。數不清的名言佳句,流傳千古,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瘦西湖是瘦的,清俏綽約的面容,清秀婉曲的身形。是湖且瘦,足見國文的精妙和國人的才思了。似曾相識,在某頁線裝書裡......在某扇傳奇的門扉背後......在某幅水墨畫的筆觸間......在歷史遙遠的舊夢中......

瘦西湖是遠的,是那種近到眼前的遠......像河面上浮著的一層倒影,浮在幻想中,浮在眼前。然後,浮在記憶中。

讓腳步在瘦西湖的青石磚上,流連;讓目光在每一扇窗櫺、每一樁橋欄之上,撫摩。

瘦西湖呵,你卻還是個瘦......

天下無雙的瓊花,潔白、素雅。

蜿蜒曲折的瘦西湖,宛如修長清麗的窈窕淑女,愈發嬌豔,深深地浸在"二十四橋明月夜"裡......

瘦西湖是天真的。瞧:這個春遊的小姑娘見我用相機鏡頭對準她,便高昂起頭,不滿意地閉上眼睛。那表情令人暗自發笑。

此時、此地、此情......瞬然間,這說不分明的感覺,是曾經熟悉的。

它們在儒家和道家的說教裡、在陽春三月的微風中。

渡步在瘦西湖裡,沐浴著蕩漾的春風,可以讓你在瞬間消除胸中的鬱悶。於是,你便會在綠蔭掩映之間,情不自禁地吟起王漁洋那首:“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來......

春天裡的瘦西湖,將她炫異的色彩,含化在了渾然一體的微風之中。她纖細如一握楚腰,在楊柳輕風裡,甩開綠色的水袖,嫋嫋婷婷,舞出千古風流。

幾十分鐘之後,兩瓶紅酒和一瓶白酒喝盡,人人臉上呈現出微酡色,餐桌之上的氣氛早已經熱烈起來......

叫一聲服務員:“上早茶!”

頓時,熱騰騰的各色包子揣了上來,每人一份兒。有肴肉、湯包、燙幹絲、豆腐腦、紅米粥,還有主食包子。揚州早點有“三絕”,分別是三丁包子、千層油糕、翡翠燒賣。

客人們歡喜著、發愁道:如此多的份量,一個人如何能吃的了。

我說:吃不了,那就帶走。不會浪費的。

一個半小時後,酒飽飯足的客人們,魚貫走出治春茶社,向東行走200多米,便來到了著名的天寧寺。

我們要從天甯寺邊上的“禦碼頭”,登船進入瘦西湖。

乾隆十八年,(1753年)揚州鹽商捐款于天甯寺興建行宮,三年而成。宮前建禦碼頭,乾隆六下江南,在揚州時均住在天寧寺內,游瘦西湖時,便於此登船。

禦碼頭為青石所砌,三個大字為乾隆親書。歷經二百多年風雨,完好無損,堅固如初,現為著名的“乾隆水上遊覽線”的起點。

瞧:微醺中的客人們站在上船的臺階上,面對鏡頭,美女們笑得花枝召展;男人們面呈紅色,帥氣逼人,都是"硬早茶"惹得禍。

呵呵。

客人們坐上船兒,興奮地沐浴著早春的風兒,在船娘的歌聲裡,將身影兒隨著微微波浪,飄浮進瘦西湖.....

在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有幾十處,但“瘦西湖”卻僅揚州一個。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它有50多公頃的遊覽面積,6公里多長的游程,一條曲水如錦帶,時展時收,猶如嫦娥起舞時拋向人間的五色飄帶,形態自然動人。

後來之所以改稱了瘦西湖,是因為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將此湖與杭州的西湖作了一番比較,寫了一首詠贊的詩: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從此,瘦西湖作為正式名稱,名聞中外。

瘦西湖南門的門廳廊柱上,有一副檻聯這樣寫道:“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閒便是主人,且莫間平泉草木;湖山倍多麗,傑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這副對聯,最能表達出瘦西湖的湖光山色。

幾年前,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那場戲,就是在這個地方拍攝的。客人們像當年的元妃那樣登上小船兒,掛揖蘭橈,透過珠簾繡幕,縱情領略瘦西湖的風光。

瘦西湖有一條600多米長的湖堤,逶迤北去。東側是碧波蕩漾的湖水,西側為小山花圃,該路的最大特色,就是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稱“長堤春柳”。

每當和煦春風吹到這裡時,那細細的柳絲就被染成嫩黃色,繼而吐出粒粒綠珠。春意盎然時,柳葉舒展了,桃花盛開了,湖上微風吹來,柳絲起舞,樹影婆婆,似青煙綠秀。

這正如詩人所描寫的:“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人迷。

這座擠滿了流人的地方,就是瘦西湖第一景:小虹橋。這座橋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登橋遠望,不僅可見湖水如帶,桃紅柳綠,畫航簽歌,更可見遠處小金山上的山亭,隱隱約約,步入佳境。

站在這座月亮造型的小門前,想像著何時會有一位佳人宛若天仙下凡一般,飄然而來。那種情景,該是多麼的令人浮想連篇......

透過這座偏月小窗臺,凝觀望對面的那座小樓,仿佛聽見若有若無的絲弦,在天地間飄渺著散開來去......

走過虹橋,便來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樣形成的呢?當年,為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開挖一段新河,小金山就是用開挖出來的河泥人工堆積而成的。

瘦西湖的船娘,可是大大地有名。這些女孩子們學歷高,琴棋書畫精通。若是遊人坐上她們小船兒,一邊欣賞湖中美景,一邊聽著船娘輕聲吟唱小家小調,那份感受,真不是蓋的!

過了虹橋,出了小金山,湖面為之一寬,湖面由南北轉為東西,船兒沿著湖面一直駛往前方隱約出現的那座蓮花狀的橋兒。

湖面上,遊船往來穿插,笑語喧嘩飄蕩在水面上。表現出一股子濃濃的與大自然相融,超然自樂的境界。

坐船兒游湖,最大的看點之一,便是聽那劃行在湖面上的戲船上傳來的“依依呀呀”的唱戲之聲了——這些藝人們,聲情並茂地唱著那些當地小曲兒。

雖聽不懂人家唱得是什麼,但駐足細聽、觀之,還是別有一番情趣兒。

當面這座橫跨瘦西湖南北兩岸,巍峨屹立的環拱石橋,就是著名的五亭橋。五亭橋不僅是揚州瘦西湖的象徵,而且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天二的景觀。

因橋上建有五亭,便稱它為“五亭橋”。

此橋是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而建,又因為其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叫“蓮花橋”。該橋最為獨特的是橋基,雖然用大塊青石砌成,但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

主橋為單曲拱橋,旁構4翼,每翼各有3個半拱的橋洞,連同引橋兩個扇形橋洞,共有15孔。

遠瞧五亭橋,這15孔孔相連,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大小各異,形狀各殊;泛舟橋下,孔孔相通,猶如城堡。被著名橋樑建築專家茅以升評價為:“中國古城交通橋與觀賞橋結合的典範”。

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條岸柳成行的長堤,伸向湖心,長堤的頂端就是“釣魚臺”。提起釣魚臺,人們便會想起北京國賓館的釣魚臺;另外還有陝西寶雞姜太公的釣魚臺。

但揚州的釣魚臺自有其高妙之處,伸出水面的小島,岸柳成行,寬丈許,長有百余步,直插湖心。整個吹台既無繁雜的斗拱挑出,又無雕樑畫棟的富麗堂皇,而是素油塗抹梁簷,顯得樸實無華。

遊人來到這裡,瞧著這塊“二十橋”的石碑,吟誦著詩人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的千古絕句。自是一番情趣兒。

千百年來,二十四橋以其清麗俊爽的畫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揚的情調撥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弦。那麼二十四橋因何得名呢?這座橋如今在那呢?

瞧:前面那座遊人如織的石橋,便是那名聞遐邇的二十四橋了。整座橋是用漢白玉砌成的單孔拱形石橋,全長24米,寬2.4米,兩端各12級臺階。

瘦西湖風景區水上游,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部分。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盛況。

旅居國外的李鴻章孫子李孔昕來遊覽瘦西湖後,發出如此感歎:

“二十四橋月如約,黃花開遍瘦西湖;

西子範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揚州。”

瘦西湖的美麗,很早就為人們所嚮往。歷史上李白、杜牧、蘇軾、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這一帶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篇章。數不清的名言佳句,流傳千古,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瘦西湖是瘦的,清俏綽約的面容,清秀婉曲的身形。是湖且瘦,足見國文的精妙和國人的才思了。似曾相識,在某頁線裝書裡......在某扇傳奇的門扉背後......在某幅水墨畫的筆觸間......在歷史遙遠的舊夢中......

瘦西湖是遠的,是那種近到眼前的遠......像河面上浮著的一層倒影,浮在幻想中,浮在眼前。然後,浮在記憶中。

讓腳步在瘦西湖的青石磚上,流連;讓目光在每一扇窗櫺、每一樁橋欄之上,撫摩。

瘦西湖呵,你卻還是個瘦......

天下無雙的瓊花,潔白、素雅。

蜿蜒曲折的瘦西湖,宛如修長清麗的窈窕淑女,愈發嬌豔,深深地浸在"二十四橋明月夜"裡......

瘦西湖是天真的。瞧:這個春遊的小姑娘見我用相機鏡頭對準她,便高昂起頭,不滿意地閉上眼睛。那表情令人暗自發笑。

此時、此地、此情......瞬然間,這說不分明的感覺,是曾經熟悉的。

它們在儒家和道家的說教裡、在陽春三月的微風中。

渡步在瘦西湖裡,沐浴著蕩漾的春風,可以讓你在瞬間消除胸中的鬱悶。於是,你便會在綠蔭掩映之間,情不自禁地吟起王漁洋那首:“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來......

春天裡的瘦西湖,將她炫異的色彩,含化在了渾然一體的微風之中。她纖細如一握楚腰,在楊柳輕風裡,甩開綠色的水袖,嫋嫋婷婷,舞出千古風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