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農業有風險?30年裡他賺到近億元又賠到妻離子散!

不白之前分享“廈大90後高材生獲得政府支持850萬”的案例時, 有談到一個觀點:涉農創業不是一個掙快錢的專案, 做農業一定要不屈不撓, 要敢於堅持、不斷耕耘, 再輔以有效的行銷思路, 才能更容易獲得成功。

而今天不白要說的這個農創人, 也是湖南郴州人, 他從事農業之路更加坎坷。 好的時候, 年賺數百上千萬, 最後卻慘賠到妻離子散。 那為何會導致這樣呢?不白換個作文風格, 只還原他的經歷, 希望大家從中能感悟到自己想要的。

一起一落:

建城鄉物流線路狠賺一筆

遭遇爭地盤中斷美好事業

今天的案例主人公姓謝。

謝總早在85年就與農業結緣, 當時其伯父在郴州開了當地第一家擁有萬頭豬的養豬場, 他就被叫去幫忙。 做司機、買飼料、養豬賣肉等工作, 讓他迅速成長為一個養豬能手。

之後, 十六七歲、年輕力壯的瞅准飼料領域有商機可挖, 隻身奔赴深圳、珠海, 與那裡的飼料廠合作, 把飼料運回郴州供應給家鄉的養豬場。 而家裡伯父豬場的豬, 他也會運到珠三角嘗試售賣。 就此, 謝總在深圳、珠海等發達區域與郴州之間, 建起了一條當時少有卻珍貴的農資物流線路, 從中他也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錢以後, 物流線路承運的商品更多了, 包括小轎車、彩電等, 這在上世紀90年代算是暴利行業。 謝總因此累積大幾十萬的巨額財富,

也成立貿易公司進行運營。

但肥肉總容易遭人眼紅, 這條城鄉物流線路之後闖進不少人, 包括一些有實力的地方幫派。 在一次搶地盤中, 謝總和對方激烈打起來, 被砍數刀, 深受重傷, 價值10多萬的貨物毀於一旦, 連帶的損失也不小, 這條線路也被迫中斷。

經此重大變故, 謝總回到家鄉, 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 身體才漸漸康復。 接下來, 謝總開始“花天酒地”的休養生活, 揮霍的是之前剩下的十數萬財富。 90年代初的錢很大, 想花都難, 他只能靠打遊戲機、卡拉OK等方式來大肆消費, 最多一次一天費好大勁才花了8000元。 但就這樣過了大半年, 謝總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該怎麼辦?

二起二落:

養豬擴張太猛

從收入上千萬到虧錢

錢揮霍得差不多了, 謝總只得回到廣州, 但因之前的財路被斷, 在廣州也不好待, 只得輾轉來到東北、甚至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 去尋找賺錢機會。 後因倒賣東北啤酒到廣州、運玉米回郴州當飼料等, 又賺到了不少錢。

謝總趁勢把玉米飼料這塊生意、結合養豬賣肉生意繼續做大, 勢頭最好時, 甚至做到全城大部分的養豬場的飼料都由他供應, 開了十幾家飼料店及豬肉店。 經發展, 養豬規模也從最初1萬多頭猛增到4萬多頭。

再過一兩年到上世紀末, 卻因養豬場規模擴張太快、當地養豬熱等緣由,

導致市場上豬肉太多。 豬肉太多、豬賣不掉, 飼料不好賣、賒帳的越來越多, 本來年收入可高達千萬的生意, 因此漸漸變成硬撐。 短短兩年多, 從收入上千萬變成倒欠錢, 謝總涉農創業再次失敗。

三起三落:

做農莊盲目擴規模

又遇市場洗牌被淘汰

再次失敗後, 謝總不死心, 借著之前在家鄉做生意累積的人脈和技能, 他在鄉鎮企業掛職過、做過土方工程、涉足過拆遷工程等, 由此絕地反彈, 又累積到一批財富。 但在這個行業來錢快去錢也快, 到2007年謝總放棄這個事業時, 他身上又沒剩下什麼錢了。

之後, 謝總從自駕遊到處品嘗農家菜、遊玩農家樂中獲得啟發, 2008年開始在郴州當地建起鄉村旅遊車隊, 開越野車專門帶資深玩家, 下鄉到山裡找便宜、好吃的農家菜,慢慢累積到一批鐵杆吃貨聚集到他周圍。

再後面,看到鄉村旅遊這塊前景好,就自己組下300-400畝土地建農莊、旅遊基地,用原生態農產品、好吃的農家菜和美麗的鄉野來吸引客戶上去消費。2009年-2011年,生意很火爆,謝總又賺回不少錢。

謝總見狀忍不住繼續租地,在農產品種植、加工、旅遊項目包裝等全面投入,擴大農莊規模,希望能吸引到更多消費者上門。但他發現,規模大錢花得很快,後面他只得舉債來繼續完成建設。

到了2012年底,農莊差不多建好,他卻發現因國家政策影響,原來的那些大客戶被禁止到農莊大肆消費了,靠小客戶生意又很難撐起來。2013-2015年,雖有通過線上傳播等手段推廣、擴散,但效果依然不好,謝總因每天龐大的開支、身上背得越來越多的債務,經常與老婆爭吵,甚至鬧到離婚,孩子也離開他。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帶著無限沮喪放棄了農莊事業。

2016年開始,因農創事業三起三落鬧得妻離子散的謝總,痛定思痛後,開始了全國遊歷、取經學習的過程。今年4月,謝總也來找過不白,和我一起商討下一步該怎麼走?

不白瞭解,在謝總涉足農創的30多年裡,其實遇到的機會也很多,賺到的錢累加起來也有近億元。但每每事業成功時,卻因不慎遭遇和盲目操作,突然跌回到“解放前”,令人唏噓。

不白建議他,到現在這個境地,可以嘗試從小做起,從一個小切口進入,再找適度的資金、適合的人才、有力的資源,一起整合,穩紮穩打,應該還是有東山再起機會的。

下鄉到山裡找便宜、好吃的農家菜,慢慢累積到一批鐵杆吃貨聚集到他周圍。

再後面,看到鄉村旅遊這塊前景好,就自己組下300-400畝土地建農莊、旅遊基地,用原生態農產品、好吃的農家菜和美麗的鄉野來吸引客戶上去消費。2009年-2011年,生意很火爆,謝總又賺回不少錢。

謝總見狀忍不住繼續租地,在農產品種植、加工、旅遊項目包裝等全面投入,擴大農莊規模,希望能吸引到更多消費者上門。但他發現,規模大錢花得很快,後面他只得舉債來繼續完成建設。

到了2012年底,農莊差不多建好,他卻發現因國家政策影響,原來的那些大客戶被禁止到農莊大肆消費了,靠小客戶生意又很難撐起來。2013-2015年,雖有通過線上傳播等手段推廣、擴散,但效果依然不好,謝總因每天龐大的開支、身上背得越來越多的債務,經常與老婆爭吵,甚至鬧到離婚,孩子也離開他。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帶著無限沮喪放棄了農莊事業。

2016年開始,因農創事業三起三落鬧得妻離子散的謝總,痛定思痛後,開始了全國遊歷、取經學習的過程。今年4月,謝總也來找過不白,和我一起商討下一步該怎麼走?

不白瞭解,在謝總涉足農創的30多年裡,其實遇到的機會也很多,賺到的錢累加起來也有近億元。但每每事業成功時,卻因不慎遭遇和盲目操作,突然跌回到“解放前”,令人唏噓。

不白建議他,到現在這個境地,可以嘗試從小做起,從一個小切口進入,再找適度的資金、適合的人才、有力的資源,一起整合,穩紮穩打,應該還是有東山再起機會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