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大陸嚴詞抗議印軍非法越界,台當局卻背後連放“陰招”

就在今天(7日)中午, 《人民日報》官微再次點名印度, 宣示“界線即是底線”。

《人民日報》在特定時刻發出的特別宣示, 自然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不過, 正當大陸公眾一致聲討印軍非法越界之時, 海峽對岸有一些人卻也沒閑著, 甚至連放“陰招”, 直被一些臺灣網友痛斥“數典忘祖”。

下面, 銳參考就為大家細數一下, 民進黨當局近日都有哪些“小動作”——

【伎倆一】親綠媒體竟站印度一方無理指責大陸

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這幾天, 令不少臺灣網友也幾近“氣結”的, 就是有台媒突然“站隊”印度, 反指責大陸“蠶食”印度邊界。

下面這張就是深綠媒體《自由時報》6月25日的報導截圖:

台媒報導截圖

該報導一出, 立即引發臺灣網友的連續痛批。 “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啊”, “什麼時候印度也成‘台獨’爸爸了?”在臉書上, 很多臺灣網友痛斥綠媒“數典忘祖”:

【伎倆二】發佈新規, 令馬英九等人15年內不得來大陸

就在昨天(6日), 臺灣行政部門突然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嚴控前高官“登陸”。

修正後的條文規定, 退離職軍公人員登陸許可管制年限從“原則3年”改為“至少3年”, 且原服務機關只能增加、不能縮減年限。 解除管制後, 仍可要求“終身申報”。

其中, 受到規範的文武職高階退離職人員包括3類對象, 分別為曾任防務、外事、大陸事務或與安全相關機關之政務副負責人以上人員。 而中將以上人員和情報機關負責人, 登陸參加政治活動的管制年限長達15年。

台媒報導截圖

如是, 包括馬英九、陳水扁等歷任前臺灣地區領導人、吳敦義等副領導人及退將等都將受到管制。

而對違反者的處罰, 最重的可“追回全部月退俸”。 據媒體轉述知情者的解釋, 規定還包括, 中將以上赴大陸要報備, 採取終身報備制;如果連續不報備, 就重罰500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0萬元)。

對台當局此舉, 更多的大陸網友則以“呵呵”付之一笑:

【伎倆三】面對駐奈及利亞代表處被驅離, 宣稱要“報復”

該事件緣起6月30日, 奈及利亞突然派武裝員警封鎖臺北駐尼代表處, 強制台工作人員離開。 此事發生後, 台當局就揚言要展開“外交報復”。

7月2日, 據臺灣《中國時報》和《自由時報》報導, 台當局宣稱將在台駐奈及利亞代表處完成遷移後, 同步要求尼駐台單位遷離臺北市。

不過, 島內輿論分析認為, 這樣的“報復”事實上很難起作用。 有學者表示, 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原則普遍認同, 台當局若再不改弦更張, 類似事件還會再次發生。

台媒日前拍到的奈及利亞駐台辦事處辦公地點。

【伎倆四】修改課綱大減中國史, “八年抗戰”被抹去

7月3日, 台教育研究機構公佈了一份課綱草案, 其中最受矚目的高中歷史課綱有重大改動, 主要包括:將高中歷史課綱必修8學分減為6學分, 中國史由1.5冊的內容減為1冊, 且擺脫朝代編年史, 改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中、以主題方式呈現;課綱用字“力求中性”, 甚至用問號不給答案, “避免政治爭議”。

具體內容中, 也將看不到“辛亥革命”、“八年抗戰”。 對新課綱, 島內多位文化教育界人士提出批評, 直言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根拔起,脫離歷史教育常軌,“傷害很大”;一些臺灣學者則表示,通過新課綱,台當局“文化台獨”之心昭然若揭。

臺灣民眾抗議課綱“去中國化”。

【伎倆五】柯文哲訪大陸獲肯定 回台後遭綠營撕肖像

7月1日至3日,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在上海舉行。無黨籍的臺北市長柯文哲,不但前往上海出席“雙城論壇”,更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首度會面,在臺灣引起廣泛關注。

論壇上,柯文哲提出“兩岸一家親”和“兩岸命運共同體”。回台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又坦言,臺灣在硬實力上無法與大陸互相抗衡,“若是不溝通、不接觸,臺灣連軟實力都無從發揮”。當前這種防守閉鎖的方式,不是一個好的戰略。

不少臺灣學者對柯文哲的上海之行都進行了充分肯定,認為他在藍綠論述外,走出自己的道路,在兩岸關係僵局中,開啟了一扇“機會之窗”。

然而,回台後的柯文哲卻遭遇島內“獨派”的圍攻。當他從上海乘機返抵松山機場時,“獨派”團體到現場抗議,並怒撕其肖像,要求柯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說法道歉認錯。民進黨“立法委員”姚文智也在臉書發文重炮抨擊,稱民進黨與柯市長已逐漸“同床異夢”,實質上是勞燕分飛,“該是理性分手的時候了”。

圖為柯文哲日前在上海參加“雙城論壇”。

【伎倆六】拍微電影美化臺灣 引發兩岸網友痛批

這個消息近日才在網上發酵,事發上個月初臺灣方面陸委會聲稱“為了加深兩岸之間的交流”拍攝的一部微電影《最美的風景》。

片中,一位北京女孩邂逅並嫁給了一臺灣男子,在臺灣過上了“不需要勇氣的生活”。而片中特意展現了北京女孩的扮演者對臺灣的評價:“臺灣是一個特別的地方,街道特別乾淨,樹特別多,人特別親切”。

影片因近日被網友上傳至大陸論壇而引發廣泛關注。不少大陸網友認為,《最美的風景》根本是拍給臺灣人看的,“它不僅沒有試圖消除或化解偏見,恰恰相反,它在總體結構上是試圖固化偏見的”。

微電影《最美的風景》截圖

【伎倆七】蓄意製造事端,起訴所謂“大陸學生間諜”

7月6日,歷經約4個月調查後,臺北地檢署正式起訴大陸學生周泓旭。

周泓旭被台當局稱為是一名潛伏臺灣的“間諜”,但此案件一直受到多方質疑。尤其是周泓旭曾在台發表文章批評“太陽花學運”,被認為“不可能有如此高調的‘間諜’”。

當台媒今年3月大肆報導所謂“陸生間諜案”時,國台辦就曾回應表示臺灣有關部門“純屬蓄意捏造,製造事端”。國台辦發言人指出,在“台獨”勢力大肆渲染“大陸在台情報滲透嚴重”之際,發生此事,背後動機令人狐疑。

台當局雖然“陰招”不斷,但也是在本周,大陸不經意間的一個舉措,卻輕鬆引發了臺灣方面的緊張。

7月4日,教育部宣佈放寬臺灣學生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的標準,未來只要均標(成績位於前50%)就可以申請大陸的大學。

雖然臺灣很多年輕人為此感到興奮,因為到大陸讀書的機會大大增加了,但這個消息也引發島內部分人士緊張異常。台媒引述一位元臺灣地區大學校長的話表示,這波放寬可能會搶走一些臺灣中等程度學生,“對島內大學緊張的生源,勢必會雪上加霜”。

“總體來看,近期兩岸的對抗性增強,博弈更加激烈。”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告訴參考消息網-銳參考,除了“台獨”的一些基本路線和主張外,台當局的種種行為其實是妄想對大陸的一種“報復”。

王建民認為,這樣的“報復”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只能給臺灣地區人民和兩岸關係造成傷害,最後,台當局只會把自己逼進牆角。

而在台當局的種種“報復”措施中,王建民最關注的是民進黨修改課綱一事。他表示,這是蔡英文當局繼續推進“去中國化”的一個重要步驟和行動,且手段更加激烈,意圖使中國史在臺灣地區“消失”,進一步暴露了台當局的“台獨”野心。

“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他說。

直言新課綱把中國歷史的架構完全拆解、連根拔起,脫離歷史教育常軌,“傷害很大”;一些臺灣學者則表示,通過新課綱,台當局“文化台獨”之心昭然若揭。

臺灣民眾抗議課綱“去中國化”。

【伎倆五】柯文哲訪大陸獲肯定 回台後遭綠營撕肖像

7月1日至3日,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在上海舉行。無黨籍的臺北市長柯文哲,不但前往上海出席“雙城論壇”,更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首度會面,在臺灣引起廣泛關注。

論壇上,柯文哲提出“兩岸一家親”和“兩岸命運共同體”。回台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又坦言,臺灣在硬實力上無法與大陸互相抗衡,“若是不溝通、不接觸,臺灣連軟實力都無從發揮”。當前這種防守閉鎖的方式,不是一個好的戰略。

不少臺灣學者對柯文哲的上海之行都進行了充分肯定,認為他在藍綠論述外,走出自己的道路,在兩岸關係僵局中,開啟了一扇“機會之窗”。

然而,回台後的柯文哲卻遭遇島內“獨派”的圍攻。當他從上海乘機返抵松山機場時,“獨派”團體到現場抗議,並怒撕其肖像,要求柯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說法道歉認錯。民進黨“立法委員”姚文智也在臉書發文重炮抨擊,稱民進黨與柯市長已逐漸“同床異夢”,實質上是勞燕分飛,“該是理性分手的時候了”。

圖為柯文哲日前在上海參加“雙城論壇”。

【伎倆六】拍微電影美化臺灣 引發兩岸網友痛批

這個消息近日才在網上發酵,事發上個月初臺灣方面陸委會聲稱“為了加深兩岸之間的交流”拍攝的一部微電影《最美的風景》。

片中,一位北京女孩邂逅並嫁給了一臺灣男子,在臺灣過上了“不需要勇氣的生活”。而片中特意展現了北京女孩的扮演者對臺灣的評價:“臺灣是一個特別的地方,街道特別乾淨,樹特別多,人特別親切”。

影片因近日被網友上傳至大陸論壇而引發廣泛關注。不少大陸網友認為,《最美的風景》根本是拍給臺灣人看的,“它不僅沒有試圖消除或化解偏見,恰恰相反,它在總體結構上是試圖固化偏見的”。

微電影《最美的風景》截圖

【伎倆七】蓄意製造事端,起訴所謂“大陸學生間諜”

7月6日,歷經約4個月調查後,臺北地檢署正式起訴大陸學生周泓旭。

周泓旭被台當局稱為是一名潛伏臺灣的“間諜”,但此案件一直受到多方質疑。尤其是周泓旭曾在台發表文章批評“太陽花學運”,被認為“不可能有如此高調的‘間諜’”。

當台媒今年3月大肆報導所謂“陸生間諜案”時,國台辦就曾回應表示臺灣有關部門“純屬蓄意捏造,製造事端”。國台辦發言人指出,在“台獨”勢力大肆渲染“大陸在台情報滲透嚴重”之際,發生此事,背後動機令人狐疑。

台當局雖然“陰招”不斷,但也是在本周,大陸不經意間的一個舉措,卻輕鬆引發了臺灣方面的緊張。

7月4日,教育部宣佈放寬臺灣學生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的標準,未來只要均標(成績位於前50%)就可以申請大陸的大學。

雖然臺灣很多年輕人為此感到興奮,因為到大陸讀書的機會大大增加了,但這個消息也引發島內部分人士緊張異常。台媒引述一位元臺灣地區大學校長的話表示,這波放寬可能會搶走一些臺灣中等程度學生,“對島內大學緊張的生源,勢必會雪上加霜”。

“總體來看,近期兩岸的對抗性增強,博弈更加激烈。”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告訴參考消息網-銳參考,除了“台獨”的一些基本路線和主張外,台當局的種種行為其實是妄想對大陸的一種“報復”。

王建民認為,這樣的“報復”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只能給臺灣地區人民和兩岸關係造成傷害,最後,台當局只會把自己逼進牆角。

而在台當局的種種“報復”措施中,王建民最關注的是民進黨修改課綱一事。他表示,這是蔡英文當局繼續推進“去中國化”的一個重要步驟和行動,且手段更加激烈,意圖使中國史在臺灣地區“消失”,進一步暴露了台當局的“台獨”野心。

“對此,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他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