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荷風送香氣,小暑祝夏安

暑風詞

梅雨霽, 暑風和。 高柳亂蟬多。 小園台榭遠池波。 魚戲動新荷。 薄紗廚, 輕羽扇。 枕冷簟涼深院。 此時情緒此時天。 無事小神仙。

——周邦彥

小暑為六月節, 暑為熱, 熱之中分為大小, 月初為小, 月中為大。 暑熱深入, 便憂熱煩渴。 困溽(rù)才暑, 溽是濕氣蒸騰, 所以說, 暑也是蒸, 溽景薰天, 炎光折地, 熱不可耐。 但溽是濕氣上升, 溽露飛甘, 舒雲結慶。 所以, 暑天的清晨最美。 午後溽氣凝為雲山, 又呼風喚雨,

待雨彈光鞭過後, 林梢簇簇紅霞滿, 暑天的晚霞、星空、蟲鳴不眠之夜, 都是最美的。

小暑雅事

小暑 | 梅雨盡溫風至。 尤記葛仙醉潛深水八日、陶潛蓬頭高臥北窗、太白脫巾散髮裸體青林以避暑。 此時節, 菡萏成蓮木槿始榮, 青蟬飲露蟋蟀居宇, 清淡小粥度酷暑, 薄荷檸檬白凍涼。 想起幼時母親領口別枝玉蘭, 白日裏煎一大盆仙草凍, 舀一小碗點上幾滴薄荷, 渾身頓時清涼。 歸山入海的炎夏就這樣來了。

黃經105°時為小暑。《說文》:“暑,熱也。”小暑便是小熱,南方梅雨盡,盛夏始,北方則多雨。此時荷花盛放,木槿正豔,蟬鳴嘶嘶,赤日炎炎,“小暑一過,一日熱三分”。 小暑宜靜養身心,勿大喜,喜過傷心。

菡萏成蓮。《爾雅》:“荷,芙渠……其華菡萏。”李漁:“迨至菡萏成花。”此時節,滿池荷花盛開,正是蕩舟採摘蓮子好時節。“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風露颯以冷,天色一黃昏。中庭有槿花,榮落同一晨。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爲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

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

倏忽熱風滾滾,牆角蟋蟀聲聲,番茄滿架沉沉,芒果清香陣陣。清淡小粥度酷暑,薄荷檸檬白凍涼。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朝晚看雲,白日臥席。無來由,心靜自然涼。

小暑習俗

1、曬衣曝書

《燕京歲時記》:“京師於六月六日抖晾衣服書籍,謂可不生蟲蠹。”

小暑之後,很快就是六月六“曬衣節”。傳說六月六日為龍王曬鱗之日,人們選擇在這一天曬衣服、曬書畫,據說此日晾曬之後,可以避免被蟲蛀。

南朝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說過一個風雅趣事,東晉名士郝隆,見鄰人皆曬衣被,就跑到太陽底下平躺著,掀起衣服把肚皮對著太陽。旁人不解,問他幹什麼,答曰:“曬書。”

2、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穀之說。

3 小暑時節,黃鱔體壯而肥,肉嫩鮮美,營養豐富,滋補作用最強,故我國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之說。

4 苦瓜味苦性寒,爽口不膩,人吃了以後,會感到涼爽舒適。每逢夏天,人們因炎熱不思飲食之際,若以苦瓜做菜佐食,可以開胃健脾、清熱解暑;如以苦瓜泡成涼茶飲用,也能解暑逸神,使煩渴頓消。正如廣東客家山歌所唱:“人講苦瓜苦,我說苦瓜甘;甘苦任君擇,不苦哪有甜。”

5 一直以來,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6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7 決滯獄敕

《全唐文》:“月戒正陽,候當小暑,乃挻重出輕之日,是恤刑議獄之辰,有罪者速就勘窮,薄罰者畫時疏決,用符時令,勿縱滯淹。”

古人認為暑月正是休養的好時候,各種案件訴訟都儘快裁定解決,以免積壓過多,即犯了重罪的人也留到秋後再行處決,而一些罪責較輕的犯人則可得到寬免釋放。

小暑養生過“六關”

小暑之時,最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應按五臟主時,符合“春夏養陽”原則。

第一關:養陽關

夏季,人體的毛孔都張開了,容易讓陽氣發散。同時,大量的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傷津耗陽氣。

建議:中醫說“春夏養陽”,流傳幾千年的“冬病夏治”療法是夏季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針灸、拔罐、穴貼、刮痧、中藥口服……都是“冬病夏治”的方法。

第二關:情緒關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

現代研究表明,情緒的波動,會造成血壓易上升,心臟負擔重,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發作。

建議: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

第三關:飲食關

小暑過後不久就會入伏,伏天濕熱,人易感到頭暈腦脹,並且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小暑時節,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建議:這一時節,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多食用具有消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儘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第四關:睡眠關

夏季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建議: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出相應調整。早睡早起,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高品質的睡眠。睡眠時間不夠,可以通過午睡補充。最好平躺,不要趴著睡。

第五關:健身關

夏季適度出汗,可以抵禦外邪侵襲。因此夏季仍需維持適量的運動,由於夏季運動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粘度升高。

建議:短距離的健走、游泳、太極等是最適合酷暑時節的運動,可以起到平心靜氣、緩解壓力的作用。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到微微出汗即可。

第六關:祛濕關

小暑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長夏最大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等症狀。

建議:清淡飲食。適宜的食物有——冬瓜、白蘿蔔、番茄等這類化濕通淤、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魚,少食紅肉。

不貪涼。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且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總之,夏季要在一個涼爽、乾燥、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喝茶祛熱。小暑季節暑熱在外,陰虛於內,我們可以在泡綠茶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中藥,順應季節調整。

金銀花,味甘微寒,加入茶裡可以清熱養陰。

野菊花,芳香微苦微辛,加入茶中可以散火清肝明目,也可以用杭白菊,杭白菊芳香味甘不苦,較野菊散火清肝之力弱,而有溫升之力。

五味子,五味鹹備,酸味獨勝,足以補益五臟氣,而又以酸斂為主,是夏月培陰益陽的佳品。另外可以輔茶的還有很多種,比如玫瑰、茉莉、合歡皮、茯神、蓮子等。

夏天,總是讓我憶起童年......,

今天,第1000個祝福送給你:夏日安好,快樂無憂如童年!

童年羅大佑 - 之乎者也

黃經105°時為小暑。《說文》:“暑,熱也。”小暑便是小熱,南方梅雨盡,盛夏始,北方則多雨。此時荷花盛放,木槿正豔,蟬鳴嘶嘶,赤日炎炎,“小暑一過,一日熱三分”。 小暑宜靜養身心,勿大喜,喜過傷心。

菡萏成蓮。《爾雅》:“荷,芙渠……其華菡萏。”李漁:“迨至菡萏成花。”此時節,滿池荷花盛開,正是蕩舟採摘蓮子好時節。“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風露颯以冷,天色一黃昏。中庭有槿花,榮落同一晨。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爲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

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鹹,非常適合此節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

倏忽熱風滾滾,牆角蟋蟀聲聲,番茄滿架沉沉,芒果清香陣陣。清淡小粥度酷暑,薄荷檸檬白凍涼。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朝晚看雲,白日臥席。無來由,心靜自然涼。

小暑習俗

1、曬衣曝書

《燕京歲時記》:“京師於六月六日抖晾衣服書籍,謂可不生蟲蠹。”

小暑之後,很快就是六月六“曬衣節”。傳說六月六日為龍王曬鱗之日,人們選擇在這一天曬衣服、曬書畫,據說此日晾曬之後,可以避免被蟲蛀。

南朝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說過一個風雅趣事,東晉名士郝隆,見鄰人皆曬衣被,就跑到太陽底下平躺著,掀起衣服把肚皮對著太陽。旁人不解,問他幹什麼,答曰:“曬書。”

2、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穀之說。

3 小暑時節,黃鱔體壯而肥,肉嫩鮮美,營養豐富,滋補作用最強,故我國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之說。

4 苦瓜味苦性寒,爽口不膩,人吃了以後,會感到涼爽舒適。每逢夏天,人們因炎熱不思飲食之際,若以苦瓜做菜佐食,可以開胃健脾、清熱解暑;如以苦瓜泡成涼茶飲用,也能解暑逸神,使煩渴頓消。正如廣東客家山歌所唱:“人講苦瓜苦,我說苦瓜甘;甘苦任君擇,不苦哪有甜。”

5 一直以來,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6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7 決滯獄敕

《全唐文》:“月戒正陽,候當小暑,乃挻重出輕之日,是恤刑議獄之辰,有罪者速就勘窮,薄罰者畫時疏決,用符時令,勿縱滯淹。”

古人認為暑月正是休養的好時候,各種案件訴訟都儘快裁定解決,以免積壓過多,即犯了重罪的人也留到秋後再行處決,而一些罪責較輕的犯人則可得到寬免釋放。

小暑養生過“六關”

小暑之時,最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應按五臟主時,符合“春夏養陽”原則。

第一關:養陽關

夏季,人體的毛孔都張開了,容易讓陽氣發散。同時,大量的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傷津耗陽氣。

建議:中醫說“春夏養陽”,流傳幾千年的“冬病夏治”療法是夏季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針灸、拔罐、穴貼、刮痧、中藥口服……都是“冬病夏治”的方法。

第二關:情緒關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

現代研究表明,情緒的波動,會造成血壓易上升,心臟負擔重,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發作。

建議: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

第三關:飲食關

小暑過後不久就會入伏,伏天濕熱,人易感到頭暈腦脹,並且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小暑時節,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建議:這一時節,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多食用具有消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儘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第四關:睡眠關

夏季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建議: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出相應調整。早睡早起,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高品質的睡眠。睡眠時間不夠,可以通過午睡補充。最好平躺,不要趴著睡。

第五關:健身關

夏季適度出汗,可以抵禦外邪侵襲。因此夏季仍需維持適量的運動,由於夏季運動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粘度升高。

建議:短距離的健走、游泳、太極等是最適合酷暑時節的運動,可以起到平心靜氣、緩解壓力的作用。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到微微出汗即可。

第六關:祛濕關

小暑是進入長夏的第一個節氣。長夏在五臟屬脾,長夏最大的特點是濕氣太重,脾最怕濕邪來犯,受“濕邪”的侵襲容易出現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噁心出汗、手足水腫等症狀。

建議:清淡飲食。適宜的食物有——冬瓜、白蘿蔔、番茄等這類化濕通淤、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魚,少食紅肉。

不貪涼。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且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總之,夏季要在一個涼爽、乾燥、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喝茶祛熱。小暑季節暑熱在外,陰虛於內,我們可以在泡綠茶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中藥,順應季節調整。

金銀花,味甘微寒,加入茶裡可以清熱養陰。

野菊花,芳香微苦微辛,加入茶中可以散火清肝明目,也可以用杭白菊,杭白菊芳香味甘不苦,較野菊散火清肝之力弱,而有溫升之力。

五味子,五味鹹備,酸味獨勝,足以補益五臟氣,而又以酸斂為主,是夏月培陰益陽的佳品。另外可以輔茶的還有很多種,比如玫瑰、茉莉、合歡皮、茯神、蓮子等。

夏天,總是讓我憶起童年......,

今天,第1000個祝福送給你:夏日安好,快樂無憂如童年!

童年羅大佑 - 之乎者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