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虎園下車”當罰,規則要有戒尺丨深晚評論

深圳晚報評論員 劉文濤

19 日, 有網友爆料, 北京野生動物園自駕區有一家人在白虎觀賞區下車。 經媒體核實, 確有此事。 北京野生動物園方面確認:當日上午 10 點 20 分左右,

確有一家人在白虎觀賞區下車, 現場工作人員按規定立即上前勸阻, 遊客未聽從;約兩分鐘後該區域當值值班經理到達, 經勸阻, 遊客上車繼續遊覽。 北京市公安局在官微上就此事發文表示:難道這麼多血的教訓還叫不醒你?老虎不是吃素的!

東北地區有一種名為 " 袍子 " 的野生動物, 人們親切地稱它為 " 傻麅子 "。 從人類的視角來看, 這種動物不僅長相呆萌, 而且性格也是傻乎乎的, 例如:當它被危險嚇跑之後, 很快就會跑回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於是, 便落入了獵人的羅網。 很多人納悶:為什麼袍子會這麼傻?其實, 就避險這一點而言, 有些人真不見的比 " 傻麅子 " 精明多少。

虎園慘案, 毋庸再述。 對於缺乏自省意識的人來說, 最近的兩起 " 前車之鑒 " 聽上去只不過像是兩個有點血腥的恐怖故事罷了。 講再多遍恐怕也是入耳難入心。 因而, 我們與其再拎著血淋淋的教訓四處佈告規則的重要性, 不如坐下來好好談談該如何建立有效規則的問題。

規則, 絕不是擺出一些警示牌就能夠確立起來的。 即使是家規, 也要有一條雞毛撣子做後盾。 作為一種權威, 公共規則更需要一把戒尺, 需要一些強有力的保障, 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如果只停留在軟塌塌的說教的層面, 再完善的交通指示燈恐怕也攔不住闖紅燈的車輛, 再有道理的規矩恐怕也塑不出 " 方圓 "。

靠人們的自覺意識來維護規則是一種很理想化的想法。 當然, 我們相信, 絕大多數人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的, 也是有公共意識的。 但是, 啥事都禁不住有人 " 破窗 "。 依照 " 破窗 " 理論, 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 便會誘使人們仿效, 甚至變本加厲。 因而, 如果北京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沒有及時出來勸阻,

輿論沒有及時介入聲討, 這家人的行為很可能便會引發又一波規則的潰流。 也正是出於這層考慮, 我們看到很多需要排隊的公共場合列起了圍欄;個別公廁安裝上了人臉識別的廁紙分發機。

與人們的自覺意識相比, 技術手段的使用也和懲戒手段一樣, 顯得冷冰冰的, 但是, 我們必須承認, 在一定時期內, 有效規則的建立離不開技術手段的幫襯。 一條隔離圍欄在某種程度上會敦促人們養成排隊的良好習慣。 因而, 從建立有效規則的角度來講, 野生動物園可以試行以下兩個方面的舉措:一建立懲戒機制, 將當事者列入 " 禁入黑名單 ";二用技術手段給所有自駕區內的車輛在車門外側加鎖。

最後, 站在個人的角度, 我們還應當做出舉一反三式的自省。 其實, 很多人在批評這一家人的時候, 頗有一種五十步笑百步的反諷意味。 不信, 你看, 縱使新聞上頻頻爆出 " 玩手機掉河身亡 " 的消息, 馬路上還是會有那麼多疾步匆匆的 " 低頭族 ";縱使行人闖紅燈的危害被千百遍的重申, 中國式過馬路還是那麼難以禁絕。以此來看,我國有效規則的建立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式過馬路還是那麼難以禁絕。以此來看,我國有效規則的建立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