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圳網易今日全新上線!《深圳晚報》媒體融合再邁堅實一步

今日天氣:陰天, 有陣雨;氣溫18-22℃;東風2-3級;相對濕度70%-98%

近幾年來,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發展, “互聯網+”成為媒體深化融合新引擎, 媒體融合步入了深度融合發展期。 如今, 不管從中央媒體還是地方媒體、市場化媒體都從最初“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到多平臺、全網分發、不放過任何一個與用戶接觸的流量節點……這些巨變都普遍發生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這幾年時間裡。

順應時代的變化, 早在2015年, 《深圳晚報》就積極轉型, 探索出媒體融合除自建平臺和入駐平臺之外的第三條道路:“借船出海”, 首創“內容+技術”合作模式,

並被業內稱為國內“最具互聯網長相”的報紙。

然而, 融合永遠在路上。

今日, 《深圳晚報》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再邁出堅實的一步, 與網易傳媒聯合打造的深圳網易全新上線。

傳統媒體的一次“基因改組計畫”

誕生於“改革風氣之先”的《深圳晚報》因為善於創新備受業內矚目。

2015年8月, 深圳ZAKER正式上線, 《深圳晚報》將半條命交給移動端, 開拓融媒體第三條路。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運作與不斷革新, 深圳ZAKER成了深圳本土使用者規模最大的垂直性資訊APP。 2016年8月31日, 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出的“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20佳優秀案例”中, 深圳ZAKER挺進10強, 入列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案例的第一方陣。

而今日, 《深圳晚報》又牽手網易, 繼續在融媒體改革上大放異彩, 這也意味著深圳地區又多了一個海量資訊與服務的埠。 那麼, 《深圳晚報》為何選擇與網易進行融合呢?

據瞭解, 作為中國移動資訊市場裡舉足輕重的一極, 堅持“有態度”的網易新聞一直以來深受都市白領的喜愛。 在互聯網週刊和艾瑞諮詢聯合發佈的2015年中國手機新聞用戶端排行榜上, 網易新聞排名高居第二, 19年的新聞經驗積累了5.3億用戶和日均8億的總PV, 一年產生超過10億條跟帖, 是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 網易新聞擁有強大的技術開發優勢和豐富的產品運營經驗, 結合《深圳晚報》深耕本地市場多年的品牌力量,

可以說在內容生產和傳播方面都具有優勢。 此次二者的融合也是屬於網易的紮根工程。

網易新聞用戶端目前已經有成熟資訊流廣告、遊戲分發、電商導流等商業化模式。 這對於《深圳晚報》來說, 無疑是缺乏的。

此次與網易的融合被稱之為《深圳晚報》的“基因改組計畫”。 網易在市場上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使用者之間的連接、對用戶畫像的把握、大資料的運用, 《深圳晚報》與其合作, 正是想補齊傳統媒體對盈利模式的模糊和缺失的一塊短板。

“我們要改造我們的基因組, 傳統媒體過去對用戶把握不准, 只知道有讀者、有聽眾、有觀眾, 而沒有用戶的概念, 所以我們要借用網易的成熟盈利模式, 資料分析模式和相關的模型來進行改造, 改造的是傳統媒體的運作基因。 ”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深圳晚報總編輯丁時照說。

報紙如何擁抱互聯網?

近年來, 網易新聞用戶端不斷反覆運算更新, 按用戶意願進行聚合, 實現深度個性化訂制。 同時通過推薦演算法系統, 向不同的使用者推薦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內容。至2016年第一季度,網易新聞用戶端全平臺累計安裝量超過4億。

而基於網易新聞用戶端、網易163門戶網站擁有強大的用戶基礎和《深圳晚報》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考量,深圳晚報社聯合網易傳媒運營深圳網易專案,雙方將以深圳為中心,為用戶提供涵蓋資訊、社區、生活服務的一體化使用者體驗和解決方案。要特別強調的是,深圳網易並非獨立于網易新聞用戶端的其他用戶端,而是基於網易全體系基礎上構造出來的專案主體和產品系列的總稱。通過技術手段、內容運營等手段,把雙方的合作資源集中明確有態度地呈現給深圳本地用戶。

事實上,網易“有態度”的新聞理念與多元活力的深圳天然相契合。根據深圳網易的使用者畫像,深圳網易用戶具有年輕、高學歷、高收入幾大特徵,使用者定位以中高端用戶為主,年齡區間為20~45歲,廣告潛在用戶指向高學歷高收入社會人士、商業成功人士以及白領人群。特別是80後、90後用戶占比82%,他們是觀點市場的核心提供人群,不喜隨波逐流,追求有品質的生活。而網易新聞的使用者資料顯示,深圳地區的使用者月活量佔據廣東全省用戶的35.3%,高居廣東全省之首。

這將是一個全方位展開的圍繞深圳用戶來提供本地資訊、服務的長期合作。在深圳網易,海量的深圳本地的精品資訊內容都能讓您盡情挑選,打造私屬於您的閱讀專區,用戶每次刷新,都有新的內容值得期待。同時,還可以針對精彩話題深入互動,隨意表達個性意見,做一個“有態度”的深圳人。

另外,在做好當地語系化資訊的同時,秉承雙方以往定位,深圳網易這個新媒體平臺,也將致力於為本地中堅階層提供基於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資訊和O2O服務,即以深圳網易為介質,將服務輻射到每一個目標使用者。《深圳晚報》的廣告銷售團隊,也會將深圳網易視為一個極為重要的新媒體產品,積極拓展區域廣告客戶,拓展更多本地商機。

打造“網易+”模式輻射全國

《深圳晚報》本著全心全意的態度擁抱網易,去創造媒體融合盈利模式,產生媒體融合新的業態。這種業態被稱之為“粒子式的生存模式”,即以一篇一篇的稿件,一個一個的活動,一次一次的直播,通過所有的互聯網平臺達到“粒子式傳播”,讓《深圳晚報》的產品成為使用者的空氣,成為使用者身邊的資訊粒子,隨時隨地都能獲得。

《深圳晚報》與ZAKER合作的實踐證明,技術創新和產品模式改變所帶來的顛覆性力量,也肯定原創優質內容的價值,這兩者的結合帶來了1+1>2的效果。無論是ZAKER還是網易,雙方的牽手並不滿足於簡單的“來料加工、管道輸送”,在融合變革的道路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就已成為目標。

因此,《深圳晚報》和網易都相信,產品模式的創新必將帶來強大的力量,雙方的合作所構建的“網易+”模式也將取得集群式的突破和創新。

再辟新路傳遞深圳聲音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今年年初出臺的《深圳文化創新發展方案2020》提出,要創新媒體運行機制,構建以媒體融合發展為標誌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更是讓國家的媒體融合戰略得以進一步細化。

面對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課題,《深圳晚報》積極回應,把“做最移動的融媒體”作為改革的目標,努力在內容、平臺、經營等方面探索融合之道。依託於深圳報業集團的領導和支持,《深圳晚報》高效促成了與深圳網易今日的全新上線。

而作為深圳報業集團領導下的媒體,深圳網易的上線也意味著深圳報業集團這個大家庭中再填新的活力。用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深圳晚報總編輯丁時照的話來講,如果說《深圳晚報》和ZAKER合作是借了一艘“船”的話,那是一艘內容的“船”,那麼和網易合作,《深圳晚報》就借了一艘盈利模式的“船”,一艘精准的大資料的“船”,其目的也是要圍繞深圳報業集團的媒體融合,做出《深圳晚報》自己的貢獻。在深圳報業集團的“航母群”裡,《深圳晚報》既有一艘名為ZAKER的戰艦,又增加一艘名為網易的護衛艦。

更為關鍵的是,深圳網易為傳遞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聲音再辟新路,為深圳改革開放的最新進展,深圳人實踐中創造的新觀念和執行中央大政方針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形勢的有效傳播再添動力。也就是說,深圳網易專案正式運營後,網易將成為深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也將成為深圳自主掌控的內容首發平臺之一。

總而言之,深圳網易是《深圳晚報》在融媒體上再一次的創新之舉。形式不斷變化,但媒體融合的態度卻是永恆的。

深晚君特選 (戳下方標題)

采寫|深圳晚報記者王新根、程安逸

編輯|陳小思

向不同的使用者推薦他們可能感興趣的內容。至2016年第一季度,網易新聞用戶端全平臺累計安裝量超過4億。

而基於網易新聞用戶端、網易163門戶網站擁有強大的用戶基礎和《深圳晚報》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考量,深圳晚報社聯合網易傳媒運營深圳網易專案,雙方將以深圳為中心,為用戶提供涵蓋資訊、社區、生活服務的一體化使用者體驗和解決方案。要特別強調的是,深圳網易並非獨立于網易新聞用戶端的其他用戶端,而是基於網易全體系基礎上構造出來的專案主體和產品系列的總稱。通過技術手段、內容運營等手段,把雙方的合作資源集中明確有態度地呈現給深圳本地用戶。

事實上,網易“有態度”的新聞理念與多元活力的深圳天然相契合。根據深圳網易的使用者畫像,深圳網易用戶具有年輕、高學歷、高收入幾大特徵,使用者定位以中高端用戶為主,年齡區間為20~45歲,廣告潛在用戶指向高學歷高收入社會人士、商業成功人士以及白領人群。特別是80後、90後用戶占比82%,他們是觀點市場的核心提供人群,不喜隨波逐流,追求有品質的生活。而網易新聞的使用者資料顯示,深圳地區的使用者月活量佔據廣東全省用戶的35.3%,高居廣東全省之首。

這將是一個全方位展開的圍繞深圳用戶來提供本地資訊、服務的長期合作。在深圳網易,海量的深圳本地的精品資訊內容都能讓您盡情挑選,打造私屬於您的閱讀專區,用戶每次刷新,都有新的內容值得期待。同時,還可以針對精彩話題深入互動,隨意表達個性意見,做一個“有態度”的深圳人。

另外,在做好當地語系化資訊的同時,秉承雙方以往定位,深圳網易這個新媒體平臺,也將致力於為本地中堅階層提供基於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資訊和O2O服務,即以深圳網易為介質,將服務輻射到每一個目標使用者。《深圳晚報》的廣告銷售團隊,也會將深圳網易視為一個極為重要的新媒體產品,積極拓展區域廣告客戶,拓展更多本地商機。

打造“網易+”模式輻射全國

《深圳晚報》本著全心全意的態度擁抱網易,去創造媒體融合盈利模式,產生媒體融合新的業態。這種業態被稱之為“粒子式的生存模式”,即以一篇一篇的稿件,一個一個的活動,一次一次的直播,通過所有的互聯網平臺達到“粒子式傳播”,讓《深圳晚報》的產品成為使用者的空氣,成為使用者身邊的資訊粒子,隨時隨地都能獲得。

《深圳晚報》與ZAKER合作的實踐證明,技術創新和產品模式改變所帶來的顛覆性力量,也肯定原創優質內容的價值,這兩者的結合帶來了1+1>2的效果。無論是ZAKER還是網易,雙方的牽手並不滿足於簡單的“來料加工、管道輸送”,在融合變革的道路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就已成為目標。

因此,《深圳晚報》和網易都相信,產品模式的創新必將帶來強大的力量,雙方的合作所構建的“網易+”模式也將取得集群式的突破和創新。

再辟新路傳遞深圳聲音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今年年初出臺的《深圳文化創新發展方案2020》提出,要創新媒體運行機制,構建以媒體融合發展為標誌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更是讓國家的媒體融合戰略得以進一步細化。

面對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課題,《深圳晚報》積極回應,把“做最移動的融媒體”作為改革的目標,努力在內容、平臺、經營等方面探索融合之道。依託於深圳報業集團的領導和支持,《深圳晚報》高效促成了與深圳網易今日的全新上線。

而作為深圳報業集團領導下的媒體,深圳網易的上線也意味著深圳報業集團這個大家庭中再填新的活力。用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深圳晚報總編輯丁時照的話來講,如果說《深圳晚報》和ZAKER合作是借了一艘“船”的話,那是一艘內容的“船”,那麼和網易合作,《深圳晚報》就借了一艘盈利模式的“船”,一艘精准的大資料的“船”,其目的也是要圍繞深圳報業集團的媒體融合,做出《深圳晚報》自己的貢獻。在深圳報業集團的“航母群”裡,《深圳晚報》既有一艘名為ZAKER的戰艦,又增加一艘名為網易的護衛艦。

更為關鍵的是,深圳網易為傳遞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聲音再辟新路,為深圳改革開放的最新進展,深圳人實踐中創造的新觀念和執行中央大政方針中的新思路、新舉措、新形勢的有效傳播再添動力。也就是說,深圳網易專案正式運營後,網易將成為深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也將成為深圳自主掌控的內容首發平臺之一。

總而言之,深圳網易是《深圳晚報》在融媒體上再一次的創新之舉。形式不斷變化,但媒體融合的態度卻是永恆的。

深晚君特選 (戳下方標題)

采寫|深圳晚報記者王新根、程安逸

編輯|陳小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