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再也沒有比學圍棋更快樂的事

【弈客圍棋APP 記錄你的圍棋人生】

吳清源在日本十番棋大戰中橫掃日本頂尖棋手

1名字與水有關

我正式的名字是“泉”, “清源”其實是我的字。 無論是“泉”還是“清源”, 都是和水有關係的文字。 這或許是因為我出生的那天正好遇上了洪水的緣故。

我的生日是農曆五月。 在我出生地的福建省, 農曆五月正好是雨季。 在傍晚時分經常打雷。 特別是我出生的那一年, 據說雷雨特別厲害。 母親是把兩張八仙桌並起來,

在上邊鋪上布墊, 才生下我的。

我出生後不久, 我們一家就搬到了北京。 四歲的時候, 我得過疝氣。 原因是我和哥哥一起玩, 我扮做馬, 哥哥騎在我身上, 他不斷地叫我跳、跳。 結果用力過度造成了疝氣。 我的一位親戚是醫院院長, 所以, 我住進協和醫院接受了治療, 協和醫院當時是和美國合作的。 但是因為我自作主張解下了治療用的繃帶, 所以最後疝氣沒能完治癒。 因此, 我後來一直都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

我出生的時候, 科舉制度已經被取消了。 儘管如此, 父親還是很早就為我們請了家庭教師, 教我們兄弟讀四書五經。 當時我還只有虛歲五歲。

2圍棋啟蒙

我開始把圍棋放到圍棋盤上是七歲左右的時候。

兩個哥哥也一起開始學棋。

因為父親在日本留過學, 所以對日本圍棋界的情況很瞭解。 父親從日本還郵購了許多棋書, 有幕府末期的棋聖秀策的百局棋譜, 也有“方圓社”發行的《方圓新報》合訂本。

圍棋的學習也是從早上持續到晚上。 一隻手拿著沉重的棋書, 一隻手打譜。 一會兒手腕累了, 就換另一隻手, 就這樣不停地交換來交換去。 因為看不懂日文, 解說部分就由父親讀給我聽。 棋譜基本上擺一遍也就全記住了。

因為長時間地持續拿沉重的棋書, 所以我兩隻手的中指都變形了, 略有些彎曲。

再也沒有更讓人高興的事了, 我不再挨父親的板子了。 因為進步得比哥哥們快, 比起念四書五經, 學圍棋是件快樂的事。

那樣的日子,

一直到父親病倒為止。

3和段祺瑞下棋

父親是1925年去世的, 當時他才33歲。 那年我11歲。 父親得的是肺病。 雖然在家裡調養, 但自吐血之後, 他很快就去世了。

在父親身體還沒有變壞的時候, 父親帶我去過北京的一家名為“海豐軒”的棋社。 在家裡看見我學圍棋進步神速, 父親也許就開始想培養我往那條路上走。 我在棋社和當時中國的一流棋手顧水如、汪雲峰等下了受五子棋。

顧水如老師那時帶我去過段祺瑞的府上。 段祺瑞十分喜歡下圍棋, 每週的星期天一大早, 棋手們就都會去他家和他一起下棋, 之後一起吃早飯, 這已經成為了慣例。

我也和段祺瑞下了棋。 我開始並不知道他的棋力如何, 只知道他下棋很快。 看我是孩子,

他就下無理手想欺負我, 最後我抓住了他的破綻, 贏了那盤棋。 但實際上, 他喜歡贏棋。 大家知道他這個脾氣, 為了討好他, 就都故意讓著他, 輸給他——沒想到卻讓我這樣一個毛孩子贏了他。

輸棋之後, 段祺瑞的心情大壞, 一個人進屋去了, 之後再也沒有出來。 那天早上的早飯也沒有和我們大家一起吃。 但因為答應過以學費名目給我錢的, 所以第二次見他的時候, 我直接對他說:“請給我學費。 ”這樣, 我拿到了100塊大洋。

父親過世之後, 家裡沒有了收入來源。 所以, 第二個星期我又去了段祺瑞的府上, 但他沒有再與我下棋。 不過那以後他答應過的學費還是如期如數地給了我。

在父親去世的前三天, 他把我們三兄弟叫到病床前。 他把練字用的字帖交給了大哥, 把小說給了二哥,交給我的是棋子。這也算是父親給我們的遺囑吧。之後,大哥做了官,二哥成為文學家,而我成了棋手,完全如父親生前期待的一樣。

4天才少年

我去過段祺瑞府好多次。段祺瑞下圍棋最得意的手法就是,打入對方,然後在對方的空中活上一小塊。他將這樣的下法比喻成“在公園裡搭建小房子”。

後來,段祺瑞的地位保不住了,我每月的學費贊助也就沒有了。父親去世後,我們家一直靠變賣家產度日。後來我去了北京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裡的“來今雨軒”下棋。由喜歡下棋的有錢人提供獎品。我連戰連勝,多次拿回了硯臺、花瓶之類的獎品——那時我還只有十一二歲。為此,我受到大家的鼓勵,有一家北京的報紙報導了我下棋的事。後來在北京慢慢地大家都叫我“圍棋天才少年”。

那時,有一位林先生帶我去了日本人的俱樂部。以前我的祖父在福建省做鹽的買賣,和我們吳家一起合作的就是這個林家。林家是邪片戰爭時的忠臣林則徐的同族。那個林家的人看見我們家的沒落景象,就帶我去了日本人的俱樂部。

在那裡我見到了一位名叫山崎有民的日本人,他在北京經營和美術有關的生意——這成為了我日後留學日本的一個契機。

5出走異鄉

中國圍棋在清朝末期是最差的時候。但在我的少年時代,因為有喜歡下圍棋的段祺瑞,還有我那有錢的親戚李律閣也經常幫助顧水如先生等人,圍棋環境勉強說得過去。

那樣的大背景下,我在日本人俱樂部和一位日本初段下了一盤棋。那是1926年,我12歲。那盤棋一直是苦戰,但進入中盤後我吃掉了對方一塊棋,最後我贏了6目。在觀戰者中就有山崎有民先生。

山崎先生在觀看了我的對局之後,給遠在日本的大棋士瀨越憲作寫了封信,告訴他中國有一位天才少年。瀨越老師1919年因為圍棋交流來過中國。在他們之間,開始了關於把我送往日本留學的話題。

1926的夏天,職業棋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來到中國。我和岩本薰下了兩盤受三子棋,結果我都贏了。下了一盤受二子棋,我輸了兩目。和小杉的受二子棋,我贏了。這些對局是為了考察我的棋力的吧。不久之後,在瀨越老師和山崎先生之間,有關我去日本的事情進入了具體商榷的階段。

6加入日本國籍

加入日本國籍是1936年的事。

如果我一直保持中國國籍在日本繼續圍棋修業的話,終歸怕有所不便。為此,山崎有民先生就勸我加入日本國籍。山崎先生是在北京的美術商,他為我來日本費盡周折和心血。因為中日關係越來越壞,山崎回到了日本。

但是,加入日本國籍的手續非常麻煩,花了三年的時間。加入日本國籍要有各種條件,但其中最困難的其實還是要脫離中國的國籍。

關於加入日本國籍的問題,瀨越老師也很煩惱。老師他既不阻止,也不贊成,只是一直沉默。所以我去找了外交官清水薰三先生商量。清水是中國通。清水先生找了中國的外交部,說服了他們,使得我終於脫離了中國國籍。

7沒有國籍

出生於中國的我,到了日本後的頭八年裡,都還是中國國籍。後來隨著戰爭的進一步升級,我加入了日本國籍。

到了1946年,突然有一天,一些在日華僑到我家,並且拉著我去了我所住的杉並區的派出所。他們強迫我放棄日本的國籍。後來,他們交給了我一本中國的臨時護照。

當時正好是我和橋本宇太郎先生的第一次十番棋開始的時候。第一局我輸了後,那些華僑又來了,說“輸得這麼難看,像你這樣的人要了也是沒用的”,結果他們又把臨時護照從我手上拿走了。

後來,拿到正式護照已經是1949年以後了。在此之前,我三年沒有國籍。

8兒女學業有成

我於1979年再次加入了日本國籍,時年65歲。戰前,從中國國籍轉為日本國籍,是因為當時是戰爭年代,受形勢逼迫不得已。再次加入日本籍,較之我自己,更多的是考慮到孩子。

但是,要說再加入日本國籍,並不是馬上就能被認可的。因為這個手續十分麻煩,花費的時間相當長,所以我連母親的葬禮也沒有去。

國籍問題解決了,小兒子從早稻田畢業後,在“日本電氣”工作。長子進了侗朋大學,立志成為音樂家。女兒大學畢業後教初學圍棋的啟蒙班。

撫養孩子長大都是交給妻子費心的。圍棋已經牽扯了我全部的精力,甚至連教孩子們學棋的時間也沒有。

大哥在我母親去世後去了美國,因為大哥的三個孩子都在美國。大哥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學的是物理學,小兒子成為時裝設計師。大哥最後是在美國去世的。我和大哥的孩子們一直有聖誕賀卡的來往。

摘自《中的精神:吳清源自傳》

中信出版社2003年9月版(注:本文有刪減)

●●●

我是學物理的。20世紀最有名的物理學家大家都曉得,是愛因斯坦。我想了一下,愛因斯坦在物理的地位沒有吳清源在圍棋裡高。為什麼呢?因為物理裡愛因斯坦是第一,但是第二跟愛因斯坦的距離我想沒有吳清源和20世紀第二的圍棋手距離那麼大。

——楊振寧(著名物理學家)

●●●

他對棋是一個很純粹和單純的熱愛,就是圍棋、修行跟他的生命是一體的。無所謂前面有沒有比賽等著他,他研究棋看棋的熱情甚至遠遠大於我們這些還有比賽的人、這些後輩。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人棋合一”的。

——芮乃偉(著名女子圍棋選手)

●●●

他在差不多一個世紀,在世界棋壇中都很有影響力。他對現代圍棋從技術各方面有很多創新,是時代的一個“開啟者”。同時他取得的突出的成就,很難有第二個人和他相同,所有他一直是有特殊的地位。

——劉思明(中國棋院院長)

●●●

吳老師是對圍棋的一種執著的信念,任何時候不為所動,天人合一的感覺,排除任何誘惑執著於圍棋,無論是他當時橫掃日本圍棋,包括後來探索“21世紀圍棋”,包括九十多歲見到圍棋棋盤眼睛會發亮,他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圍棋的熱愛和不懈的探索。

——華學明(國家圍棋隊領隊)

●●●

古今中外我最佩服兩個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吳清源。圍棋文化屆能不能培養出天才棋手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圍棋氛圍。像吳清源大師這樣的天才,幾百年才出一個。天才是機緣湊合,不可強求。

——金庸(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等)

●●●

吳清源先生一生執著棋藝,心無旁騖,他也是這麼要求其他棋手的。有一年我在日本,與沈君山神侃橋牌,一邊的吳清源先生聽到後,主動走過來很認真地對我說:“博二兔,不得一兔。”我聽後大受震動。當年我要是聽從他的勸告,一心執著於圍棋,也許在棋上的成就會更大些。

——聶衛平(棋聖)

把小說給了二哥,交給我的是棋子。這也算是父親給我們的遺囑吧。之後,大哥做了官,二哥成為文學家,而我成了棋手,完全如父親生前期待的一樣。

4天才少年

我去過段祺瑞府好多次。段祺瑞下圍棋最得意的手法就是,打入對方,然後在對方的空中活上一小塊。他將這樣的下法比喻成“在公園裡搭建小房子”。

後來,段祺瑞的地位保不住了,我每月的學費贊助也就沒有了。父親去世後,我們家一直靠變賣家產度日。後來我去了北京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裡的“來今雨軒”下棋。由喜歡下棋的有錢人提供獎品。我連戰連勝,多次拿回了硯臺、花瓶之類的獎品——那時我還只有十一二歲。為此,我受到大家的鼓勵,有一家北京的報紙報導了我下棋的事。後來在北京慢慢地大家都叫我“圍棋天才少年”。

那時,有一位林先生帶我去了日本人的俱樂部。以前我的祖父在福建省做鹽的買賣,和我們吳家一起合作的就是這個林家。林家是邪片戰爭時的忠臣林則徐的同族。那個林家的人看見我們家的沒落景象,就帶我去了日本人的俱樂部。

在那裡我見到了一位名叫山崎有民的日本人,他在北京經營和美術有關的生意——這成為了我日後留學日本的一個契機。

5出走異鄉

中國圍棋在清朝末期是最差的時候。但在我的少年時代,因為有喜歡下圍棋的段祺瑞,還有我那有錢的親戚李律閣也經常幫助顧水如先生等人,圍棋環境勉強說得過去。

那樣的大背景下,我在日本人俱樂部和一位日本初段下了一盤棋。那是1926年,我12歲。那盤棋一直是苦戰,但進入中盤後我吃掉了對方一塊棋,最後我贏了6目。在觀戰者中就有山崎有民先生。

山崎先生在觀看了我的對局之後,給遠在日本的大棋士瀨越憲作寫了封信,告訴他中國有一位天才少年。瀨越老師1919年因為圍棋交流來過中國。在他們之間,開始了關於把我送往日本留學的話題。

1926的夏天,職業棋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來到中國。我和岩本薰下了兩盤受三子棋,結果我都贏了。下了一盤受二子棋,我輸了兩目。和小杉的受二子棋,我贏了。這些對局是為了考察我的棋力的吧。不久之後,在瀨越老師和山崎先生之間,有關我去日本的事情進入了具體商榷的階段。

6加入日本國籍

加入日本國籍是1936年的事。

如果我一直保持中國國籍在日本繼續圍棋修業的話,終歸怕有所不便。為此,山崎有民先生就勸我加入日本國籍。山崎先生是在北京的美術商,他為我來日本費盡周折和心血。因為中日關係越來越壞,山崎回到了日本。

但是,加入日本國籍的手續非常麻煩,花了三年的時間。加入日本國籍要有各種條件,但其中最困難的其實還是要脫離中國的國籍。

關於加入日本國籍的問題,瀨越老師也很煩惱。老師他既不阻止,也不贊成,只是一直沉默。所以我去找了外交官清水薰三先生商量。清水是中國通。清水先生找了中國的外交部,說服了他們,使得我終於脫離了中國國籍。

7沒有國籍

出生於中國的我,到了日本後的頭八年裡,都還是中國國籍。後來隨著戰爭的進一步升級,我加入了日本國籍。

到了1946年,突然有一天,一些在日華僑到我家,並且拉著我去了我所住的杉並區的派出所。他們強迫我放棄日本的國籍。後來,他們交給了我一本中國的臨時護照。

當時正好是我和橋本宇太郎先生的第一次十番棋開始的時候。第一局我輸了後,那些華僑又來了,說“輸得這麼難看,像你這樣的人要了也是沒用的”,結果他們又把臨時護照從我手上拿走了。

後來,拿到正式護照已經是1949年以後了。在此之前,我三年沒有國籍。

8兒女學業有成

我於1979年再次加入了日本國籍,時年65歲。戰前,從中國國籍轉為日本國籍,是因為當時是戰爭年代,受形勢逼迫不得已。再次加入日本籍,較之我自己,更多的是考慮到孩子。

但是,要說再加入日本國籍,並不是馬上就能被認可的。因為這個手續十分麻煩,花費的時間相當長,所以我連母親的葬禮也沒有去。

國籍問題解決了,小兒子從早稻田畢業後,在“日本電氣”工作。長子進了侗朋大學,立志成為音樂家。女兒大學畢業後教初學圍棋的啟蒙班。

撫養孩子長大都是交給妻子費心的。圍棋已經牽扯了我全部的精力,甚至連教孩子們學棋的時間也沒有。

大哥在我母親去世後去了美國,因為大哥的三個孩子都在美國。大哥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學的是物理學,小兒子成為時裝設計師。大哥最後是在美國去世的。我和大哥的孩子們一直有聖誕賀卡的來往。

摘自《中的精神:吳清源自傳》

中信出版社2003年9月版(注:本文有刪減)

●●●

我是學物理的。20世紀最有名的物理學家大家都曉得,是愛因斯坦。我想了一下,愛因斯坦在物理的地位沒有吳清源在圍棋裡高。為什麼呢?因為物理裡愛因斯坦是第一,但是第二跟愛因斯坦的距離我想沒有吳清源和20世紀第二的圍棋手距離那麼大。

——楊振寧(著名物理學家)

●●●

他對棋是一個很純粹和單純的熱愛,就是圍棋、修行跟他的生命是一體的。無所謂前面有沒有比賽等著他,他研究棋看棋的熱情甚至遠遠大於我們這些還有比賽的人、這些後輩。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人棋合一”的。

——芮乃偉(著名女子圍棋選手)

●●●

他在差不多一個世紀,在世界棋壇中都很有影響力。他對現代圍棋從技術各方面有很多創新,是時代的一個“開啟者”。同時他取得的突出的成就,很難有第二個人和他相同,所有他一直是有特殊的地位。

——劉思明(中國棋院院長)

●●●

吳老師是對圍棋的一種執著的信念,任何時候不為所動,天人合一的感覺,排除任何誘惑執著於圍棋,無論是他當時橫掃日本圍棋,包括後來探索“21世紀圍棋”,包括九十多歲見到圍棋棋盤眼睛會發亮,他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圍棋的熱愛和不懈的探索。

——華學明(國家圍棋隊領隊)

●●●

古今中外我最佩服兩個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吳清源。圍棋文化屆能不能培養出天才棋手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圍棋氛圍。像吳清源大師這樣的天才,幾百年才出一個。天才是機緣湊合,不可強求。

——金庸(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等)

●●●

吳清源先生一生執著棋藝,心無旁騖,他也是這麼要求其他棋手的。有一年我在日本,與沈君山神侃橋牌,一邊的吳清源先生聽到後,主動走過來很認真地對我說:“博二兔,不得一兔。”我聽後大受震動。當年我要是聽從他的勸告,一心執著於圍棋,也許在棋上的成就會更大些。

——聶衛平(棋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