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港珠澳大橋:所用鋼鐵相當於60座埃菲爾鐵塔

7月7日,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正式貫通。 這也意味著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新華社圖新華網廣州7月7日報導, 如長龍臥波, 又似蛟龍躍海。 7日, 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一座長達55公里的鋼鐵大橋飛跨茫茫大海, 歷史性地將香港、珠海、澳門連在一起。

它使用的42萬噸鋼鐵足夠建造60座埃菲爾鐵塔;它使用的108萬立方米混凝土, 每一粒都可以溯源;它使用的建造方式, 是像積木一樣一塊一塊搭上去的……

這座在中國交通建設史上被稱為“技術最複雜”的“世紀工程”,

一次次挑戰著工程師的智慧和建設者的勇氣。 在挑戰中摸索, 在摸索中前行, 在前行中收穫“中國標準”, 填補世界空白, 成為中國邁入橋樑強國的里程碑。

突破:艱難環境倒逼的創新

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為一體, 其線路需經過伶仃洋航道和香港國際機場航線。

一方面既要滿足30萬噸級巨輪通行, 另一方面又要滿足航班降落限高需求。 搭建深埋沉管隧道成為最佳選擇。

“既有案例都是淺埋, 深埋屬於沉管施工‘禁區’, 沒有任何標準可參考。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總工程師蘇權科說, 隧道由33節沉管和最終接頭組成, 全長6.7公里, 是世界上最長的外海深埋沉管隧道。

從2013年5月2日首節E1沉管開始浮運安裝, 到今年5月2日最終接頭安裝, 34次“深海之吻”, 大橋建設者們整整花了4年。

“由於沒有經驗, 第一個管節的沉放時間整整持續96個小時, 大家連續四天五夜沒有合眼休息, 眼皮‘打架’就用風油精擦在眼瞼下提神。 當成功的那一刻, 所有人都累癱了。 ”中交聯合體港珠澳大橋工程島隧專案部副總工尹海卿說。

經驗的積累、技術的更新、工藝的改進, 最終創造了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設奇跡。 “海底基床泥沙軟硬不一, 沉管安裝上去會因沉降不一產生斷裂。 我們研發出擠密砂樁複合地基設計方法, 整個海底基槽的總體沉降控制在10釐米以內, 差異沉降控制在1釐米以內。 ”尹海卿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