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邵珠富與三個老人的策劃故事和忘年交故事

邵珠富與三個老人的策劃故事和忘年交故事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 因為策劃的故事, 邵珠富與三位老人結緣, 並締造出一系列的策劃故事。 當然, 策劃只是工作, 只是結緣的一種形式, 而在與這些老人打交道的過程中, 邵珠富還是真真切切地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 這才是最大的收穫。

第一位老人張廷鑾:一個和阿膠打了81年交道的人

阿膠大師、97歲老人張廷鑾。

和張培銅總的認識是在一個聚會的場合, 張總的謙謙君子給邵珠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閒聊的時候, 張總告訴我一個情況, 原來:張總的老爺子今年(2016年)96歲了, 從16歲開始進入阿膠廠工作, 直到後來退休, 再到堅持服用阿膠保健, 至今耳不聾、眼不花, 走起路來還非常輕鬆。 張總有一個心願, 想把老爺子對阿膠的厚愛以及阿膠保健的故事傳承下去, 讓更多人知道,

不為賺錢, 只為傳承。 邵珠富為張總的這種擔當和孝心深深感動。

於是, 在張總的帶領下, 決定推出一款便於食用、便於攜帶、便於推廣的產品——阿膠糕, 並糾集了一堆朋友出謀劃策。 說是出謀劃策, 這些朋友大多是企業老闆或商人, 對行銷策劃、產品推廣自然不太懂, 重擔自然而然落在邵珠富身上。

起個什麼名字呢?在場的許多企業家都有許多非常好的建議和指導思想, 比方要健康、要大氣、要新穎、要朗朗上口好聽……偶而也有人炮製出了相對不錯寓意的名字, 但邵珠富一個也沒有看上, 仍然感覺到不理想, 在寒喧幾句後, 還是一個個給否了。 顯然, 這樣一款以講老人家故事為由頭的阿膠, 是不能隨隨便便起一個名字了事的,

而大家的思維還是停留在常規思維、傳統思維、慣性思維中, 這不難理解, 企業家思維和策劃人思維本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思維, 在此前邵珠富的文章中就多次提到過:企業家思維大多是“補短板”的思維、常規的思維、他們津津樂道的是木桶理論, 而策劃人思維需要的是長板的思維、發散的思維、跳躍式思維, 這就好象A型血和B型血一樣, 很少有人將兩種思維模式結合得好的, 顯然大家起的名字無法真正體現這款阿膠糕的與眾不同之處, 也就註定這樣做只能做出一款平平淡淡、平平常常的阿膠糕了。 好產品不能壞在名字上吧?邵珠富絞盡腦汁!

怎麼辦呢?邵珠富冥思苦想中。 上面提到, 策劃人的思維一定是跳躍式的,

當一條道怎麼走都找不到感覺時, 策劃人往往會比平常人更容易選擇另一條道。 此時, 一個產品名字在邵珠富腦海中閃現, 前幾年去臺灣考察時的一些經歷也浮現在邵珠富腦海中, 那就是“十三香”和“王守義”, 還有在臺灣時看到的一些以老闆名字命名的店鋪。 這兩點啟發了我, 為何不以“張廷鑾”這位中國最年長阿膠人的名字命名呢?當我把這個想法和盤托出時, 幾乎沒有人提出異議。 於是, 在阿膠歷史上, 第一款以一位96老阿膠人名字命名的阿膠糕在中國誕生了, 而始作俑者就是邵珠富。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 邵珠富有個“毛病”即無論任何條件、絕對不為無良企業和產品做策劃, 但客觀地講, 有時策劃人也不是神、不是產品專家,

難免會有失察的時候, 怎麼辦呢?為保險起見, 邵珠富在行銷策劃時, 會經常順便把企業老闆給“出賣”了, 這樣可最大限度地確保產品的品質——正常情況下, 沒人敢拿自己的名譽開玩笑。 而今天, 這款以張老爺子的名字命名的產品, 相信張總也一定會想方設法最大限度把它做好, 對此邵珠富非常放心。

就這樣, “張廷鑾”牌阿膠糕誕生了, 但怎樣給這樣一款阿膠糕貼一張吸引人的品牌性格、打造一張新“名片”呢?邵珠富同樣冥思苦想中。 通過採訪張培銅總得知。 老爺子16歲即進入阿膠廠工作, 從最基層做起直到後來成為主要負責人, 阿膠廠幾經變遷, 但老爺從來沒有離開過這一工作, 退休後又堅持食用阿膠, 對阿膠研究可謂滾瓜爛熟。有一種說法,一個人如果不是太笨的話,研究一樣東西只要到十個年頭,那一定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家了,老爺子作為一個聰明人,前前後後和阿膠打交道80年,這絕不是“專家”二字能概括得了的,用什麼概括呢?我想到了“大師”二字,對,“大師阿膠糕”,此建議同樣得到一致贊同。

早在此前邵珠富就講過,互聯網時代行銷的本質是傳播而非產品,消費者是否購買一款產品不是“因為你好”而是“認為你好”,顯然,讓消費者“認為你好”傳播很重要,但但為什麼有的傳播效果好有的傳播效果差呢?自然,問題在傳播內容。

第二位老人康玉范:一位擁有60項發明專利的70歲老人

中間一位老人為擁有60項發明專利的70歲老人康玉范。

由於日常搞行銷策劃,難免經常會和企業、企業家打交道,一來二去邵珠富和企業家群體非常熟悉;另外,邵珠富也經常會給國內的一些商會特別是位於山東的一些商會擔任顧問工作,這其中就包括濟南女企業家協會,而在這裡,邵珠富認識了做建築材料的康旭總,而通過康旭總認識了康玉范老人。

康老出身於軍工企業,一直有著軍工情結的康老對產品的品質要求極為嚴格,2017年,因為發展需要,邵珠富要赴江浙一帶發展,而康老生產的TS電熱地板因為升溫快(僅需40分鐘)、耗電少(僅是空調的三分之一)、能防水(在地板上可以搞“潑水節”)等優點而深受冬天沒有統一供暖的江浙一帶人們歡迎,於是才有了多方面的交集。當然,好學的老人家也非常欣賞邵珠富天馬行空式的創意思路,因此一向相聊甚歡,我們也成了“忘年交”。

康老的天碩雖然品質和產品理念在國內一流,但客觀地講,在宣傳和推廣方面顯然還有可提高之處,舉兩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比方說其中有兩個合作夥伴:北京“鳥巢”和李嘉誠在大陸地區的建築外牆都是他們承接的項目,但大多數消費者卻並不知道這一點。

當然,在與天碩愉快合作的過程中,一些作品也隨著推廣手段的豐富而傳遍大江南北,如《一位坐擁60項發明專利的70歲老人說,江南一帶冬天取暖用TS才合適》《坐擁60項發明專利的70歲老人為何下江南,他為江南人帶來了什麼》《擁有60項發明的70歲老人說:江南一帶,冬天取暖用TS可避免前涼後熱、腳冷頭熱現象發生》《他不是乾隆爺,但也多次“下江南”,他擁有60項發明專利,今年已經70歲了》,包括一些行銷策劃類文章《電熱板上潑水節、老牛拉賓士車、院長當小白鼠,你喜歡哪一個策劃》等,市場反響都不錯。

第三位老人薛中銳:一位銳氣十足的德藝雙馨老人

作者與薛中銳老人在一起!

薛中銳老人在康熙王朝中飾演索額圖一角!

薛中銳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著名演員,人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主要是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中索額圖索相的扮演者了,而事實上,薛老爺子演過的作品尤其是話劇作品非常豐富、有很多,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百度查找。

第一次與薛老相識是在一個偶然場合,薛老應邀參加某單位在黃河以北的濟陽組織的活動,儘管已80歲高齡但依然精神上矍鑠,由於舉辦方原因活動組織得有點淩亂,薛老還是忍不住在主席臺上發火了,個性十足地表現出了一個80歲老人的“銳”氣;而在台下,當大家相繼要和他合影時,他卻一一答應,讓人感受到這是一位非常直爽也非常可愛的老人。

前段時間,做互聯網行銷、在互聯網上賣茶葉的好朋友孟總找到邵珠富做策劃,同時提出想讓薛老做代言的想法,邵珠富找到與薛老甚熟的金總,於是才牽線搭橋有了二者的合作,而在數次與薛老交往的過程中,大家都非常愉快也非常愜意。

客觀地講,孟總是踏踏實實做生意的人,他賣的茶葉童叟無欺、品質比較過硬,而薛老作為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老人,其霸氣的外表和剛直的氣質均與孟總的茶葉相匹配,因此,注重打文化牌的孟總選擇薛老爺子代言無論如何都是正確的。

接下來,邵珠富肯定會圍繞著關孟總的產品和薛老代言講一系列故事、做一系列話題和文章,相信二人的合作一定會是天作之合式的合作,更會是一個“三贏”的結果:通過薛老的代言,產品賣得好,孟總贏;薛老通過代言,和茶葉愛好者建立更深的聯繫,薛老贏;消費者通過薛老提高了對孟總茶葉的關注度,買到了好茶,消費者贏。

讓我們拭目以待!

三位老人各自在自己的行業和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與邵珠富合作的過程中,邵珠富也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人格魅力和可愛的一面,而三位老人身上迸發出來的積極向上的力量,時時刻刻敦促邵珠富把自己的策劃創意、行銷傳播事業堅持下去並發揚光大,為更多有理想、有情操、有追求、有擔當的企業服好務。

對阿膠研究可謂滾瓜爛熟。有一種說法,一個人如果不是太笨的話,研究一樣東西只要到十個年頭,那一定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家了,老爺子作為一個聰明人,前前後後和阿膠打交道80年,這絕不是“專家”二字能概括得了的,用什麼概括呢?我想到了“大師”二字,對,“大師阿膠糕”,此建議同樣得到一致贊同。

早在此前邵珠富就講過,互聯網時代行銷的本質是傳播而非產品,消費者是否購買一款產品不是“因為你好”而是“認為你好”,顯然,讓消費者“認為你好”傳播很重要,但但為什麼有的傳播效果好有的傳播效果差呢?自然,問題在傳播內容。

第二位老人康玉范:一位擁有60項發明專利的70歲老人

中間一位老人為擁有60項發明專利的70歲老人康玉范。

由於日常搞行銷策劃,難免經常會和企業、企業家打交道,一來二去邵珠富和企業家群體非常熟悉;另外,邵珠富也經常會給國內的一些商會特別是位於山東的一些商會擔任顧問工作,這其中就包括濟南女企業家協會,而在這裡,邵珠富認識了做建築材料的康旭總,而通過康旭總認識了康玉范老人。

康老出身於軍工企業,一直有著軍工情結的康老對產品的品質要求極為嚴格,2017年,因為發展需要,邵珠富要赴江浙一帶發展,而康老生產的TS電熱地板因為升溫快(僅需40分鐘)、耗電少(僅是空調的三分之一)、能防水(在地板上可以搞“潑水節”)等優點而深受冬天沒有統一供暖的江浙一帶人們歡迎,於是才有了多方面的交集。當然,好學的老人家也非常欣賞邵珠富天馬行空式的創意思路,因此一向相聊甚歡,我們也成了“忘年交”。

康老的天碩雖然品質和產品理念在國內一流,但客觀地講,在宣傳和推廣方面顯然還有可提高之處,舉兩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比方說其中有兩個合作夥伴:北京“鳥巢”和李嘉誠在大陸地區的建築外牆都是他們承接的項目,但大多數消費者卻並不知道這一點。

當然,在與天碩愉快合作的過程中,一些作品也隨著推廣手段的豐富而傳遍大江南北,如《一位坐擁60項發明專利的70歲老人說,江南一帶冬天取暖用TS才合適》《坐擁60項發明專利的70歲老人為何下江南,他為江南人帶來了什麼》《擁有60項發明的70歲老人說:江南一帶,冬天取暖用TS可避免前涼後熱、腳冷頭熱現象發生》《他不是乾隆爺,但也多次“下江南”,他擁有60項發明專利,今年已經70歲了》,包括一些行銷策劃類文章《電熱板上潑水節、老牛拉賓士車、院長當小白鼠,你喜歡哪一個策劃》等,市場反響都不錯。

第三位老人薛中銳:一位銳氣十足的德藝雙馨老人

作者與薛中銳老人在一起!

薛中銳老人在康熙王朝中飾演索額圖一角!

薛中銳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著名演員,人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主要是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中索額圖索相的扮演者了,而事實上,薛老爺子演過的作品尤其是話劇作品非常豐富、有很多,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百度查找。

第一次與薛老相識是在一個偶然場合,薛老應邀參加某單位在黃河以北的濟陽組織的活動,儘管已80歲高齡但依然精神上矍鑠,由於舉辦方原因活動組織得有點淩亂,薛老還是忍不住在主席臺上發火了,個性十足地表現出了一個80歲老人的“銳”氣;而在台下,當大家相繼要和他合影時,他卻一一答應,讓人感受到這是一位非常直爽也非常可愛的老人。

前段時間,做互聯網行銷、在互聯網上賣茶葉的好朋友孟總找到邵珠富做策劃,同時提出想讓薛老做代言的想法,邵珠富找到與薛老甚熟的金總,於是才牽線搭橋有了二者的合作,而在數次與薛老交往的過程中,大家都非常愉快也非常愜意。

客觀地講,孟總是踏踏實實做生意的人,他賣的茶葉童叟無欺、品質比較過硬,而薛老作為德高望重、德藝雙馨的老人,其霸氣的外表和剛直的氣質均與孟總的茶葉相匹配,因此,注重打文化牌的孟總選擇薛老爺子代言無論如何都是正確的。

接下來,邵珠富肯定會圍繞著關孟總的產品和薛老代言講一系列故事、做一系列話題和文章,相信二人的合作一定會是天作之合式的合作,更會是一個“三贏”的結果:通過薛老的代言,產品賣得好,孟總贏;薛老通過代言,和茶葉愛好者建立更深的聯繫,薛老贏;消費者通過薛老提高了對孟總茶葉的關注度,買到了好茶,消費者贏。

讓我們拭目以待!

三位老人各自在自己的行業和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與邵珠富合作的過程中,邵珠富也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人格魅力和可愛的一面,而三位老人身上迸發出來的積極向上的力量,時時刻刻敦促邵珠富把自己的策劃創意、行銷傳播事業堅持下去並發揚光大,為更多有理想、有情操、有追求、有擔當的企業服好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