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全能車”不能止步于封堵

近日, 有網友發現, 市場上出現了一款名為“全能車”的APP軟體。 使用該款軟體, 僅需支付一份押金便可使用摩拜、ofo等多種品牌的共用單車。

但到目前為止, 多家共用單車公司都稱未對“全能車”授權。 昨天下午, 記者再次使用全能車解鎖摩拜、ofo時發現, 已經無法使用。 (7月6日法制晚報)

首先, 來瞭解一下這個“全能車”是什麼。 據悉, 在“全能車”官方網站上對於該軟體的介紹為:“基於共用單車模式而推出的便捷租賃工具, 致力於整合市面上主流共用單車品牌, 只需支付一份押金即可使用多種共用單車品牌。 ”並且計價方式完全按照對應單車品牌, 還能正常享用對應單車品牌運營活動。 如此可見“全能車”的確非同凡響。

其次, 從功效上看。 無疑這樣的一款APP對用戶而言, 會受到青睞。 一則交一筆押金, 就可共用多個品牌的單車, 這是變相的“省錢”;二則在種類繁多的共用單車面前,

免去了在手機上翻找單車APP的麻煩, 可謂是“省事”。 足見, “全能車”APP軟體在網上引發大量關注, 正是因為它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

再者, 從安全角度而言, “全能車”卻有著使用者不知情的資訊洩露隱患。 借助業內人士表述, “全能車”的工作原理:大量購買個人的身份證資訊, 再去用這些資訊實名認證註冊ofo、摩拜、小藍等共用單車。 也就是說, 當有人通過“全能車”APP用車時, 其實是用了別人的身份資訊用車, “等於是拿甲的身份證資訊去幫乙使用者用車”。

無疑, “全能車”的“高效”運行, 是基於個人身份洩露基礎上的。 這也正是出現“本人在不知情下被別人搶先註冊共用單車”情況的原因。 可見, 對於這樣一款功能強大的APP, 一旦做起“販賣個人身份資訊”的勾當,

是法律和市場所不允許的。 而涉事共用單車品牌對其封禁, 無論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 還是為了公眾資訊安全, 都值得稱道。

不過, 面對共用單車強大的市場, 對“全能車”進行封禁, 也只是被動之舉。 畢竟, 這樣的一款給廣大用戶帶來的便利與實惠, 即便能夠“全封禁”, 也難免不了會有人再研發, 一些用戶再冒險使用。 畢竟, 資訊洩露不得到徹底根治, 共用單車平臺自身的安全性漏洞不堵死, 總有一日另一個“全能車”會出現, 於平臺和用戶均無益處。

事實上, 在堵的同時, 各共用單車平臺, 完全可以借鑒這一運營模式。 使這樣的“全能車”身份能夠真正“合法化”。 這就需要, 各共用單車平臺多一些戰略眼光, 別僅限於抱著私利不放。

須知在用戶利益高於一起的市場經濟環境下, 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才是把握住了發展的命門。 故此, 各共用單車平臺唯有走共同發展的路子, 才能實現共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