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江夏青玲:構築“禮遇人才”的同心圓

“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動人才政策創新突破”, 兩會上, 習總書記一再強調人才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的重大意義, 釋放出的強烈用人信號, 可以說, 為創新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今時代, 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引領創新, 已經成為不可辯駁的事實。 無論是攻堅克難的社會改革實踐需求, 還是一日千里的技術經濟發展需要, 都把執政主體推到了“人才爭奪”的風口浪尖。 然而, 如何讓人才“進得來、安得住、留得下、幹得好”?不僅考驗執政理念, 還檢驗執政能力。 在筆者看來,

必須構築好“禮遇人才”的同心圓。

固牢惜才“圓心”。 “尚賢者, 政之本也”“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作為智力支撐, 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骨幹力量。 齊桓公不計前嫌用人才, 齊國成為“魚鹽便利, 兵強國盛”的春秋五霸之首;周公對人才不敢有絲毫怠慢, 從而有了“周公吐脯, 天下歸心”之說;漢武帝求賢若渴, 打造了“國富兵強、光武中興”的盛世, 正是因為重視人才, 才有了歷史上這些人才薈萃、國泰民安的景象。 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 面對全球競爭壓力, 當看到, 誰擁有了人才, 誰就擁有了核心競爭力。 打好人才爭奪戰, 尤其需要牢固“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的人才觀念, 圍繞“重視人才”這個中心, 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

營造“禮遇人才”的社會氛圍。

優化引才“半徑”。 重視人才, 首要的是引進人才, 做好人才引進工作也是對人才的負責和禮遇。 當前, 一些地方對人才引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或是圍著“人才GDP”做文章, 過度追求數量而不考慮實際情況;或是把人才當“花瓶”, 一味追求人才的高學歷、知名度, 在選人用人上還存在任人唯親、人浮於事的不良現象, 因人設職、為人定崗的潛規陋習。 當看到, 對德才不彰者開了口子, 就是給德才兼備者封了路子。 哪些人才需要開綠燈, 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哪些人員需要設“防線”, 做到“堅決絕之門外”?必須嚴格人才標準, 優化引才“半徑”, 要為為優秀者拓寬管道“開綠燈”, 為“潛規則”者壓縮空間“亮紅燈”。

形成育才“合力”。

如果說愛才、惜才體現為一種價值觀, 那麼如何育才、用才則考驗治理能力。 當前, 創造最佳條件培育人才, 已經成為社會共識。 然而, 在實際工作中, 有些單位“重引進輕培養”, 花重金引進了人才, 卻“束之高閣”不注重人盡其才;有的招來了人才, 卻因為戶口、編制、檔案、子女上學等問題留不住人心;有的地方人才政策交叉、人才資源分散, 人才進了大門, 卻邁不開步子、找不到路子。 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的, “改革人才培養使用機制, 推動人才政策創新突破和細化落實”, 當看到, 各類人才資源優化整合, 才能共築“同心圓”。 這就需要各方協力, 創造有利於人才成長和施展才華的環境, 形成育才“合力”, 從而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稿源:荊楚網

作者:江夏青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