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環球科學」愛吃糖或許是基因決定的

我們為什麼渴望糖帶來的爆炸性味覺享受?神經反饋回路、感觀愉悅和環境因素(如睡眠不好), 都能放大我們對糖的欲望。 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

基因可能才是導致大部分人喜愛甜食的決定性因素。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參與了一項大型心臟病健康研究的6500多個丹麥人, 進行了基因檢測。 研究人員發現, 那些存在一個FGF21基因特定變體(總共兩個)的人, 比常人喜歡和購買甜食的可能性高出了大約20%。 “這項研究能讓我們瞭解喜好甜食的分子基礎——對我來說這可能是最關鍵的問題: 喜歡吃甜食的生物層面原因是什麼。 ”文章作者、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諾和諾德基金會基本代謝研究中心(Novo Nordisk Foundation Center for Basic Metabolic Research)的研究員Matthew Gillum說道。 這項研究於週二發表在了《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

FGF21基因控制FGF21激素的分泌, 這種激素與齧齒動物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飲食調控有關。 然而新研究表明, FGF21也能調節人類的口腹之欲,

並且肝臟——這種分泌FGF21激素和控制胰島素耐受性的器官, 除了分泌激素及與大腦交流之外, 或許在飲食管理方面還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為了研究FGF21基因與食物偏好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 研究人員整理了幾千個志願者對自己飲食偏好的報告, 以及他們的膽固醇和血糖測試結果, 再通過對比基因檢測結果, 他們發現報告自己偏愛並且購買更多甜食的受試者, 更有可能含有一個FGF21特定變體。 FGF21的其它等位基因, 也可能增加人們對另外一些不良習慣的依賴:研究人員發現基因變異與嗜酒和吸煙也存在著較弱的聯繫。

這篇文章沒有明確地找到哪條神經通路能解釋那些令人好奇的聯繫。 但大腦中一個被稱為伏核(nucleus accumbens)的區域——被廣泛認為是對獎勵、欲望和成癮機制的主控(ground zero:爆發點,

發源地)區域, 可能也強烈影響了人們對糖和其它食物的渴望,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David Ludwig教授說道。 Ludwig專門從事營養與肥胖研究, 並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 他還表示, Cell Metabolism上刊登的這篇文章是屬於觀察性質的, 因此FGF21和偏愛甜食的關係“只能產生假說, 不能得出確切結論”。 他認為不可能通過受試者是否有這些基因變異, 就知道他們在其它一些重要的方面是否有所不同。

雖然營養學家此前也鑒定出一些幫助人們控制對食物欲望的內部因素, 但調解這一過程, 並發送蔗糖飽腹感信號的因素仍是神秘未知的。

Gillum認為FGF21激素, 就像瘦素(另一種調節食欲的激素)一樣,

可能是通過抑制神經對獎勵的回應, 從而降低尋求和消費食物的欲望。 ”我們仍在研究為什麼肝臟會進化出這樣的機制, 我們假設它可能是為了限制過量食糖——促進飲食多樣化, 或防止過量的糖攝入帶來負面影響。 ”Gillum說。

文章中還有許多未能解釋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存在這些基因變異, 並且消費更多糖的人, 卻比沒有產生這種基因變異的人有更低的身體品質指數(BMIs)?該結果著實令人驚訝, 因為大家都知道高糖攝入通常導致肥胖。 “研究基因是否能夠決定人們對食物的口味偏好, 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哪些人群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 Ludwig表示。

接下來, Gillum希望開啟進一步的遺傳研究, 探索基因變異對體重和二型糖尿病, 以及其它一些問題的影響。

“我們發現FGF21激素不足的小鼠所吃蔗糖基本上是正常小鼠的兩倍。 ”他說。 “我們想知道那些嚴重缺乏FGF21激素的人, 是否會瘋狂地迷戀酒精或糖。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