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深圳有個潘強恩

深圳有個潘強恩

程賢章

一、“萬豐模式”

三年前的今天, 我冒著正面襲擊深圳的強熱帶風暴, 一路黑風猛雨, 第一次採訪萬豐村, 見到了萬豐村共同富裕的帶頭人——村黨支部書記、萬豐實業股份董事長潘強恩和他的最佳搭檔、公司總經理潘九根。

潘強恩和我一見如故, 談了一個通宵, 第二天他因商務活動去香港, 動身前還談了兩個小時, 他的談話像磁石一樣把我緊緊吸引住了, 他的獨特見解和大膽構想, 常使我目瞪口呆。

“我想做個新歐文!“他操著濃重的粵語普通話對我說, “我要在萬豐村進行試驗,

搞當年歐文氏的烏托邦式的試驗區, 但我們絕不會是空想, 而是把萬豐建設成共同富裕的伊甸園。 ”

小住幾天, 在採訪中我發現他不只是這麼說, 而且試行中。 他所進行的試驗, 概括起來就是把已經聯產承包的各家各戶, 以其特殊的適合本村實際的章程, 用股份制的形式組織起來, 兼顧各方利益, 從而既解放了生產力, 又免除了“大鍋飯”的弊端, 也抑制了兩極分化。 於是我把採訪所得, 寫了一篇文章, 發表在《風流人物報》上。

萬豐人的收入和集體積累, 以幾何級數迅速增長, 潘強恩的實驗卓有成效, 這就引起了新聞界和經濟學者的注意, 不只是深圳, 也不只是北京、上海, 就是西北、西南的報刊, 也連篇累牘地報導了萬豐, 報導了萬豐的當家人潘強恩。

著名的經濟學家鮑光前特地從北京來到萬豐, 以學者的嚴肅態度, 通過周密的調查和慎審的研究, 把萬豐這些年來所作的種種改革和經濟試驗, 概括為“萬豐模式”。

萬豐不傍海也不靠山, 沒有迷人的勝景, 北距廣州120公里, 南離深圳60公里, 既不近廣深公路, 也不近廣九鐵路, 但我們還是每隔三兩個月, 或專程或順道, 必去萬豐村走走, 因為“萬豐模式”吸引著我們, 潘強恩吸引著我們, 在我們的文學工作者眼裡, 萬豐猶如一口井, 而這口井就在潘強恩的腦海裡, 你只要努力發掘下去, 就會發現潘強恩的腦海深處, 猶如一個五彩繽紛的宇宙, 閃現著“萬豐模式”的光輝, 從這光輝裡你能看到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錦繡前程。

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 在與村民共慶豐收歡樂之余, 潘強恩常常深思:一家一戶不能進行大農業生產, 有限的土地上容納不了大量勞動力, 這些勞動力要尋找出路;人均不足一畝地, 就是獲得世界最高水準的產量也不足以致富……農村要真正走向富裕, 還得組織起來, 但這種組織又不能採用蘇聯的模式, 因為事實已經證明蘇聯模式是失敗的。 那麼又應該用什麼模式呢?

香港與萬豐近在咫尺, 潘強恩不會不對香港進行觀察、研究。 香港絕大部分工廠、商店、銀行都是實行股份制, 集社會資金為我所用, 而參與投資者也十分關心本企業的利益。

資本主義社會可以搞股份制, 社會主義社會為什麼不可以?工業、商業、銀行可以搞股份制, 農業又為什麼不可以?城市可以搞股份制, 農村又為什麼不可以?

潘強恩環顧四周, 沒有一個鄉, 也沒有一個村搞股份制;潘強恩翻遍自己所能看到的報紙、雜誌, 也沒有報導過我國有任何一個鄉村在辦股份制。

有道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 潘強恩決心吃螃蟹了。

潘強恩是醫生出身, 醫學是科學, 人命關天, 不能有半點馬虎。 醫生又是大膽的, 處方中有蜈蚣、蠍子、甚至有砒霜, 拿起手術刀還敢將活生生的人開膛破肚。 多年的醫生職業, 把潘強恩鍛煉成為考慮縝密, 膽大心細的思維方式。 於是他提出了一套既吸取現行股份制優點,

又結合本村實際的新股份制方案。

“股份制只是一種手段, 要達到的目的是共同富裕!”潘強恩說, “我們的股份制最大的特點是體現了村民共有, 而共有制和共產主義是一脈相通的。 ”

潘強恩有一個頗為形象的譬喻, 他說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好像一道堤分隔開的兩股水, 不管堤築得多麼高、多麼厚實, 都難免高水位向低水位滲透, 而防止這種滲透的最佳方法, 就是低的一方使自己的水位也提高, 搞到與對方持平, 進而高過對方。

潘強恩口裡的“水位”, 指的是生產力, 指的是人民生活水準。 他的“水位論”, 已有許多學者認同, , 有一位著名經濟學家還在文章中予以引用, 以顯著篇幅刊登在北方某市市委機關報的頭版上。

萬豐村的“水位”這些年來是迅速提高的,具名的平均收入和生活水準,絕不亞於香港中等工薪階層。集體經濟也由股份制初辦時的80萬元增加到2億多元。事實說明潘強恩的實驗是成功的。

二、沙家浜和卡拉OK

“文革”前,潘強恩當了很長時間的赤腳醫生。“我是男性‘春苗’”。高興時他會以幽默的語音向記者介紹他的經歷。那時,他經常到名山大川采中草藥,然後拿回家,‘土法上馬’,熬煎成針劑,一部分自供自給,一部分售給公社衛生或縣人民醫院。沙井萬豐赤腳醫生潘強恩生產的“哥王”、“魚腥草”等針劑,名噪全縣。因此,縣裡想調他當縣衛生局長。

“你聽,這不成了生活中男性春苗嗎?”潘強恩介紹到這裡忍俊不禁開懷大笑。

“為什麼沒去當官?”我們問他。

“不行呀!要是去當衛生局長,我們能在萬豐交上朋友嗎?烏托邦試驗區誰去搞啊?”潘強恩頑皮地回答。其實,潘強恩這個人的性格早就形成:“官念淡化”。當時農民提拔為幹部,“升官不發財”,只有三十二元工資。一離開萬豐,連水都得花錢買,經濟上絕對划不來,他委婉謝絕了。把江西收集蘇維埃革命鬥爭史料,是在他上山采藥時萌發的,采草藥提供了他上井岡山收集革命史料的機會。他利用一切閒暇時間把收集的革命史料整理成十幾本筆記。

年輕時潘強恩興趣廣泛。“我夫妻是演樣板戲,假戲真做聯姻的。”“文革”十年,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成了文化沙漠。“八億人民八個樣板戲。”窮鄉僻巷的萬豐村,在潘強恩的組織下,居然上演了《紅燈記》與《沙家浜》。潘強恩在《沙家浜》演郭建光,他的女朋友潘吐金小姐演阿慶嫂;潘強恩在《紅燈記》裡演李玉和,他的女朋友便演李鐵梅。現在,這對恩愛夫妻生有兩男一女,組成一個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除了讀書,辦企業,我現在什麼都不感興趣了。”他常常皺起眉頭,帶著一絲苦笑對來訪者和記者這樣說。卻是,他夠忙的,一個村子四十多家工廠,大小事都得他點頭。萬豐出名後,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從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中央黨校到遠在湖北、雲貴高原的省、市、縣領導,以及死死纏著他的各路記者,他都得陪著笑臉沒完沒了介紹和接待。萬豐是全國第一個推行內部股份制的企業,深圳的“股票狂”也席捲萬豐,一個接一個電話,從淩晨到深夜,都是有來頭有背景的人打來的。他得耐心解釋,逐個告訴他們萬豐只是內部集資,不向社會招股。可見,他最需要的是休息,睡眠。潘強恩精力充沛,但絕對不可能精力無限。這點,我很瞭解和同情。可是,又一次,他邀我進萬豐的卡拉OK室,後來竟忍不住上去唱了一首粵曲《禪院鐘聲》,抒情男中音,稱得上字正腔圓。後來,他又帶我去看萬豐業餘粵劇團,領我和中央黨校十二位前來參觀的同志,參觀他們剛落成的萬豐影劇院。劇院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漢斌題字,據說,這劇院在全省算得上一流水準。斥資千萬元,裡面中央空調,錦磚鋪地,從豪華氣派中,我們看到了萬豐城市化的雛形,我們真想有一天能有眼福看到潘強恩在劇院舞臺上,對著麥克風唱一首《龍的傳人》。

四、寫小說和搞經濟都是人學

在我們心目中,年逾不惑、略顯富態卻身軀靈活、反應敏捷的潘強恩,是一位醫務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基層行政管理工作和掌管數以億元計資產的企業家!但奇怪的是,當我們與他天南地北、東拉西扯地閒談時,他常常把話題引到文學上學,而且說得頭頭頭是道。後來我們終於明白,潘強恩不僅愛好文學,而且興之所至,還動筆寫一點,這“一點”並不小,他的篋底,竟然藏有兩部長篇小說和多個中短篇小說的初稿。

文學是人學,潘強恩做醫生、任黨支部書記,都與各階層人士接觸,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也瞭解在不同社會背景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微妙變化和由此生髮出來的種種動人故事。他喜歡寫小說,有所感就擠出時間寫上一篇,日積月累,竟也多達七八十萬字。

在我們的勸說下,他揀了部分送出去發表,長篇小說《浴血青山》由工人出版社出版後,《人民日報》發了消息,也立即引起了廣東文學界的關注,讀了《浴血青山》得人,都為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動的故事情節所吸引,也令文學圈裡人膛目結舌:企業家也寫長篇小說,真想不到!

據我們所知,潘強恩還在寫,而且寫長篇,寫他那“共有制”的試驗,用他的話來說:“寫文學作品並不妨礙工作,而且有助於工作。”是的,寫文學作品就得觀察人,瞭解人,而村黨支部書記、企業董事長也需要觀察人、瞭解人,所以對他來說做工作和寫作品是相輔相成的。

五、小別墅和圖書館

潘強恩種種不尋常的作為,我們稱之為農村深化改革的“超前意識”,這意識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常常進行探討,一次去他家裡,總算是找到了答案,或者是部分答案。

在深圳,尤其是農村,特別是萬豐村農家住房都是小別墅,三層四層,比比皆是,陳設也都相當豪華。但潘強恩的住房並不大,占地約150平方米,僅兩層樓,陳設簡樸。當上到二樓,頓使我們目瞪口呆了,只見便處是書,書房裡時全部用書櫥補壁,就連走廊上,書架也如接受檢閱的列兵般整齊地排列著。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門類的書籍,把書架塞得滿滿的,尤以醫學和海內外的經濟專著為多。

我們知道,潘強恩每到一個城市,最大的愛好就是逛書店,在廣州、在深圳,只要有時間,他總要拉著我們去書店走走,買上一兩本。記得有一次我們去香港考察,他這個可以隨時去香港的人也趕了來,那天吃完晚飯後,他不是帶我們去逛什麼男人街、女人街,也不是帶我們去聽歌看戲,而是把我們領進一間大書店,“這裡有一些內地沒得賣又可作你們參考的書,買幾本回去吧!”當我們把書揀起後,他又照例搶先付了款。

難怪他這麼多書,簡直可以開一間圖書館。

我們問道:“這麼多書,你都看嗎?”

“都看!”潘強恩說,“有些全本看完,有些重點看,有些看來消遣,有些是需要時才找來看。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要看一小時的書,用書本上的知識,尤其是有關理論,對照我們的現實,思考我們的將來。”

哦,原來如此!

六、五篇文章引出一個經濟學新名詞

一天晚上,我們在萬豐酒店咖啡廊喝咖啡,話題扯到萬豐水庫和晚萬豐引水渠工程。原來,深圳缺水,而萬豐遠離東江引水工程,由於這些年工業迅速發展,用水大量增加,潘強恩就修築了一個水庫,解決用水問題。最近,他們又斥資百萬元,吸取石岩湖滲透的地下水,開一管道,並多處安裝電動提升裝置,把水引進村裡來,專供村民飲用。

我們問他:“水庫裡的水不能飲用嗎?”

“不是不能。”潘強恩說,“因為工業發展快,大氣污染,水源污染,水庫的水怎麼也沒有地下乾淨。我是個醫生,深知水對人身體的重要性,雖然花了一筆錢,也值得。我們搞社會主義為的是什麼?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

這話完全可以寫進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我們想、向潘強恩提出,他有相當的理論水準,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應該把這些年來在深化農村改革中所進行的一系列試驗所取得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寫成文章發表。

潘強恩啞然一笑說:“我能寫這樣的理論文章?那不讓人見笑嗎?”

我們告訴他,理論來自實踐,沒有什麼神秘的。寫文章並不是圖名,而是通過這一途徑,聽取讀者——尤其是政治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對你所進行的種種試驗的意見,使你的經驗更臻完善。

他沉吟好一會,眨眨眼說:“聽你們這麼說,這文章倒真的應該寫!”

第二天吃早餐的時候,他對我們說:“昨天聽了你們的話,啟發了我的思路,怎麼也睡不著,起床寫了這麼個提綱,或者說是我要寫的論文的主要內容,不成條理,你們別見笑:“說著,拿出兩頁寫滿了字的告稿紙攤在桌上。

此後不久,潘強恩寫出五篇論文,寄給我們提意見,我們說不出所以然,請廣東省體制改革辦公室轉請一些學者來共同研討。大家看了都十分讚賞,當然也提了一些具體意見。最後稿子轉到《深圳特區報》,該報理論部主任慧眼識寶,他發稿前打來電話:“稿子觀點很新,見解獨到,發表後必定會引起反響,甚至會引起爭論。”

遺憾的是沒有引起爭論,反響倒是不小,著名經濟學家鮑光前就是讀了這些文章才來萬豐調查研究的。從此,我國經濟界就多發“萬豐模式”這一名詞。

萬豐村的“水位”這些年來是迅速提高的,具名的平均收入和生活水準,絕不亞於香港中等工薪階層。集體經濟也由股份制初辦時的80萬元增加到2億多元。事實說明潘強恩的實驗是成功的。

二、沙家浜和卡拉OK

“文革”前,潘強恩當了很長時間的赤腳醫生。“我是男性‘春苗’”。高興時他會以幽默的語音向記者介紹他的經歷。那時,他經常到名山大川采中草藥,然後拿回家,‘土法上馬’,熬煎成針劑,一部分自供自給,一部分售給公社衛生或縣人民醫院。沙井萬豐赤腳醫生潘強恩生產的“哥王”、“魚腥草”等針劑,名噪全縣。因此,縣裡想調他當縣衛生局長。

“你聽,這不成了生活中男性春苗嗎?”潘強恩介紹到這裡忍俊不禁開懷大笑。

“為什麼沒去當官?”我們問他。

“不行呀!要是去當衛生局長,我們能在萬豐交上朋友嗎?烏托邦試驗區誰去搞啊?”潘強恩頑皮地回答。其實,潘強恩這個人的性格早就形成:“官念淡化”。當時農民提拔為幹部,“升官不發財”,只有三十二元工資。一離開萬豐,連水都得花錢買,經濟上絕對划不來,他委婉謝絕了。把江西收集蘇維埃革命鬥爭史料,是在他上山采藥時萌發的,采草藥提供了他上井岡山收集革命史料的機會。他利用一切閒暇時間把收集的革命史料整理成十幾本筆記。

年輕時潘強恩興趣廣泛。“我夫妻是演樣板戲,假戲真做聯姻的。”“文革”十年,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成了文化沙漠。“八億人民八個樣板戲。”窮鄉僻巷的萬豐村,在潘強恩的組織下,居然上演了《紅燈記》與《沙家浜》。潘強恩在《沙家浜》演郭建光,他的女朋友潘吐金小姐演阿慶嫂;潘強恩在《紅燈記》裡演李玉和,他的女朋友便演李鐵梅。現在,這對恩愛夫妻生有兩男一女,組成一個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除了讀書,辦企業,我現在什麼都不感興趣了。”他常常皺起眉頭,帶著一絲苦笑對來訪者和記者這樣說。卻是,他夠忙的,一個村子四十多家工廠,大小事都得他點頭。萬豐出名後,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從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中央黨校到遠在湖北、雲貴高原的省、市、縣領導,以及死死纏著他的各路記者,他都得陪著笑臉沒完沒了介紹和接待。萬豐是全國第一個推行內部股份制的企業,深圳的“股票狂”也席捲萬豐,一個接一個電話,從淩晨到深夜,都是有來頭有背景的人打來的。他得耐心解釋,逐個告訴他們萬豐只是內部集資,不向社會招股。可見,他最需要的是休息,睡眠。潘強恩精力充沛,但絕對不可能精力無限。這點,我很瞭解和同情。可是,又一次,他邀我進萬豐的卡拉OK室,後來竟忍不住上去唱了一首粵曲《禪院鐘聲》,抒情男中音,稱得上字正腔圓。後來,他又帶我去看萬豐業餘粵劇團,領我和中央黨校十二位前來參觀的同志,參觀他們剛落成的萬豐影劇院。劇院由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漢斌題字,據說,這劇院在全省算得上一流水準。斥資千萬元,裡面中央空調,錦磚鋪地,從豪華氣派中,我們看到了萬豐城市化的雛形,我們真想有一天能有眼福看到潘強恩在劇院舞臺上,對著麥克風唱一首《龍的傳人》。

四、寫小說和搞經濟都是人學

在我們心目中,年逾不惑、略顯富態卻身軀靈活、反應敏捷的潘強恩,是一位醫務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基層行政管理工作和掌管數以億元計資產的企業家!但奇怪的是,當我們與他天南地北、東拉西扯地閒談時,他常常把話題引到文學上學,而且說得頭頭頭是道。後來我們終於明白,潘強恩不僅愛好文學,而且興之所至,還動筆寫一點,這“一點”並不小,他的篋底,竟然藏有兩部長篇小說和多個中短篇小說的初稿。

文學是人學,潘強恩做醫生、任黨支部書記,都與各階層人士接觸,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也瞭解在不同社會背景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微妙變化和由此生髮出來的種種動人故事。他喜歡寫小說,有所感就擠出時間寫上一篇,日積月累,竟也多達七八十萬字。

在我們的勸說下,他揀了部分送出去發表,長篇小說《浴血青山》由工人出版社出版後,《人民日報》發了消息,也立即引起了廣東文學界的關注,讀了《浴血青山》得人,都為其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動的故事情節所吸引,也令文學圈裡人膛目結舌:企業家也寫長篇小說,真想不到!

據我們所知,潘強恩還在寫,而且寫長篇,寫他那“共有制”的試驗,用他的話來說:“寫文學作品並不妨礙工作,而且有助於工作。”是的,寫文學作品就得觀察人,瞭解人,而村黨支部書記、企業董事長也需要觀察人、瞭解人,所以對他來說做工作和寫作品是相輔相成的。

五、小別墅和圖書館

潘強恩種種不尋常的作為,我們稱之為農村深化改革的“超前意識”,這意識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常常進行探討,一次去他家裡,總算是找到了答案,或者是部分答案。

在深圳,尤其是農村,特別是萬豐村農家住房都是小別墅,三層四層,比比皆是,陳設也都相當豪華。但潘強恩的住房並不大,占地約150平方米,僅兩層樓,陳設簡樸。當上到二樓,頓使我們目瞪口呆了,只見便處是書,書房裡時全部用書櫥補壁,就連走廊上,書架也如接受檢閱的列兵般整齊地排列著。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門類的書籍,把書架塞得滿滿的,尤以醫學和海內外的經濟專著為多。

我們知道,潘強恩每到一個城市,最大的愛好就是逛書店,在廣州、在深圳,只要有時間,他總要拉著我們去書店走走,買上一兩本。記得有一次我們去香港考察,他這個可以隨時去香港的人也趕了來,那天吃完晚飯後,他不是帶我們去逛什麼男人街、女人街,也不是帶我們去聽歌看戲,而是把我們領進一間大書店,“這裡有一些內地沒得賣又可作你們參考的書,買幾本回去吧!”當我們把書揀起後,他又照例搶先付了款。

難怪他這麼多書,簡直可以開一間圖書館。

我們問道:“這麼多書,你都看嗎?”

“都看!”潘強恩說,“有些全本看完,有些重點看,有些看來消遣,有些是需要時才找來看。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要看一小時的書,用書本上的知識,尤其是有關理論,對照我們的現實,思考我們的將來。”

哦,原來如此!

六、五篇文章引出一個經濟學新名詞

一天晚上,我們在萬豐酒店咖啡廊喝咖啡,話題扯到萬豐水庫和晚萬豐引水渠工程。原來,深圳缺水,而萬豐遠離東江引水工程,由於這些年工業迅速發展,用水大量增加,潘強恩就修築了一個水庫,解決用水問題。最近,他們又斥資百萬元,吸取石岩湖滲透的地下水,開一管道,並多處安裝電動提升裝置,把水引進村裡來,專供村民飲用。

我們問他:“水庫裡的水不能飲用嗎?”

“不是不能。”潘強恩說,“因為工業發展快,大氣污染,水源污染,水庫的水怎麼也沒有地下乾淨。我是個醫生,深知水對人身體的重要性,雖然花了一筆錢,也值得。我們搞社會主義為的是什麼?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

這話完全可以寫進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我們想、向潘強恩提出,他有相當的理論水準,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應該把這些年來在深化農村改革中所進行的一系列試驗所取得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寫成文章發表。

潘強恩啞然一笑說:“我能寫這樣的理論文章?那不讓人見笑嗎?”

我們告訴他,理論來自實踐,沒有什麼神秘的。寫文章並不是圖名,而是通過這一途徑,聽取讀者——尤其是政治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對你所進行的種種試驗的意見,使你的經驗更臻完善。

他沉吟好一會,眨眨眼說:“聽你們這麼說,這文章倒真的應該寫!”

第二天吃早餐的時候,他對我們說:“昨天聽了你們的話,啟發了我的思路,怎麼也睡不著,起床寫了這麼個提綱,或者說是我要寫的論文的主要內容,不成條理,你們別見笑:“說著,拿出兩頁寫滿了字的告稿紙攤在桌上。

此後不久,潘強恩寫出五篇論文,寄給我們提意見,我們說不出所以然,請廣東省體制改革辦公室轉請一些學者來共同研討。大家看了都十分讚賞,當然也提了一些具體意見。最後稿子轉到《深圳特區報》,該報理論部主任慧眼識寶,他發稿前打來電話:“稿子觀點很新,見解獨到,發表後必定會引起反響,甚至會引起爭論。”

遺憾的是沒有引起爭論,反響倒是不小,著名經濟學家鮑光前就是讀了這些文章才來萬豐調查研究的。從此,我國經濟界就多發“萬豐模式”這一名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