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知道嗎?國內最大文殊銅殿、東南亞佛教第一銅殿在這裡

俗話說:北有五臺山, 南有七首岩。

五臺山大家知道, 和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然七首岩, 一山五庵七岩, 則有漳州普陀山之稱。 它始建于南朝時期(西元540年), 位於龍海九湖境內, 距離漳州市區四公里。

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一千多年來, 七首岩都是福建地區宗教的朝拜聖地!

“岩”是什麼?其實漳州人習慣稱山寺為岩, 實際都是“廟”的意思。

其實漳州七首岩有內外之分, 外七首岩較分散, 內七首岩剛好都處於南岩山上, 呈北斗七星的佈局。

據七首岩住持釋照光的介紹, 黃道周、朱熹、等文人墨客都曾遊覽過這裡, 並留下珍貴的詩篇。 山上還有眾多奇石、百年古樹以及留存有唐代千年文物石獅像、多位大師的舍利塔多座。

七首岩寺內的文殊法師騎獅法像

2013年, 七首岩進行了重新規劃, 近期工程以石獅岩現有寺院為基礎, 興建文殊銅殿、文殊經堂、文殊廣場等。

國寶級藝術大師朱炳仁與子朱軍岷應七首岩住持照光法師之邀請, 領銜金星銅集團擔綱文殊銅殿、全銅照壁和廣場銅欄杆專案的設計並參與建造, 立足漳州特色, 打造了又一個傳世經典工程。

銅藝術大師朱炳仁與寺院法師探討銅殿方案

奠基儀式上, 灰濛濛的天, 一曲《文殊禮贊》想起, 太陽衝破雲層, 七色祥雲顯現!來自海內外各界宗教人士、善男信女齊聚七首岩, 共同見證這一時刻。

“七首岩寺的文殊銅殿以故宮角樓為原型, 力求精美, 同事又結合海龍當地特色, 在寬度上有所增加, 建成後有利於舉辦佛法活動”。 朱炳仁大師表示文殊銅殿完成後, 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文殊銅殿!同時也是福建第一座銅殿, 東南亞佛教的第一座文殊菩薩智慧銅殿!

故宮角樓

銅殿內供奉的文殊菩薩

整座殿堂宏偉壯麗,飛簷反宇,古韻雄絕,坐落在青山環抱之中,與蒼翠的青山交相輝映,在日光映照下金碧輝煌,深得佛家大道之氣象。

單層重殿,清式紋樣的銅屋頂,飛簷翹角,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五踩斗拱的設計,既承重又有一定的裝飾作用。是中國古典建築顯著特徵之一。

正脊上的龍紋和側脊的戧獸交相輝映,除了裝飾的美,它們還有其他特殊功能,既防止瓦件的下滑,又保護脊樑交匯處不受雨水的滲入。

如意形懸魚、含苞待放的垂蓮柱出挑屋簷,占天不占地,精美的花案裝飾藝術感極強。

銅制的包柱和柱礎,上面飾以各種雲紋、蓮花紋、同樣也極富裝飾性。

在七首岩廣場上,還有中國首個全銅照壁!這個照壁刻有著名書法家趙朴初先生手書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顏精柳骨,鐵畫銀鉤,難得一見。

書法家趙朴初先生手書《般若波若密多心經》

照壁的紋飾古意莊嚴,四根立體龍柱氣勢雄渾,精巧的設計,盡顯恢弘氣度!

七首岩廣場銅扶欄雕刻文殊菩薩生平事蹟,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典故,通過精美絕倫的銅雕畫作,將四方香客帶入文殊“智”文化的盛景。

《華嚴經·入法界品》記福城有位長者,生有五百童子。其中一兒出生時,有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相師為他取名“善財”。後文殊披薩來到福城,住在城東莊嚴幢婆羅林裡說法。善財童子向文殊菩薩請教佛法真諦,文殊菩薩指導他南行,依次向給各位善知識求教。原來佛教稱朋友為“知識”,解為“我所知所知之人”,倘其人善,則為善友善知識,其人惡,則為惡人惡知識。善財童子遵照文殊菩薩指點,先後參拜了德雲比丘、善住比丘、彌迦長者等五十三位善知識,最終證入法界。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據瞭解,七首岩文化西元規劃編制歷時四年,是以高起點建設一批融宗教性、人文性、知識性為一體的佛教朝聖精品項目,展示“以水為脈、以綠為韻、以文為魂”的風貌。

七首岩寺住持釋照光說,建成後,是為了形成真正的“北有五臺山,南有七首岩”格局。讓遊客在遊覽景區時,通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薰陶,充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在佛教清淨無我感召中內心得到淨化,從而激發他們向善的慈悲精神!

七首岩佛教文化公園效果圖

故宮角樓

銅殿內供奉的文殊菩薩

整座殿堂宏偉壯麗,飛簷反宇,古韻雄絕,坐落在青山環抱之中,與蒼翠的青山交相輝映,在日光映照下金碧輝煌,深得佛家大道之氣象。

單層重殿,清式紋樣的銅屋頂,飛簷翹角,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五踩斗拱的設計,既承重又有一定的裝飾作用。是中國古典建築顯著特徵之一。

正脊上的龍紋和側脊的戧獸交相輝映,除了裝飾的美,它們還有其他特殊功能,既防止瓦件的下滑,又保護脊樑交匯處不受雨水的滲入。

如意形懸魚、含苞待放的垂蓮柱出挑屋簷,占天不占地,精美的花案裝飾藝術感極強。

銅制的包柱和柱礎,上面飾以各種雲紋、蓮花紋、同樣也極富裝飾性。

在七首岩廣場上,還有中國首個全銅照壁!這個照壁刻有著名書法家趙朴初先生手書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顏精柳骨,鐵畫銀鉤,難得一見。

書法家趙朴初先生手書《般若波若密多心經》

照壁的紋飾古意莊嚴,四根立體龍柱氣勢雄渾,精巧的設計,盡顯恢弘氣度!

七首岩廣場銅扶欄雕刻文殊菩薩生平事蹟,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典故,通過精美絕倫的銅雕畫作,將四方香客帶入文殊“智”文化的盛景。

《華嚴經·入法界品》記福城有位長者,生有五百童子。其中一兒出生時,有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相師為他取名“善財”。後文殊披薩來到福城,住在城東莊嚴幢婆羅林裡說法。善財童子向文殊菩薩請教佛法真諦,文殊菩薩指導他南行,依次向給各位善知識求教。原來佛教稱朋友為“知識”,解為“我所知所知之人”,倘其人善,則為善友善知識,其人惡,則為惡人惡知識。善財童子遵照文殊菩薩指點,先後參拜了德雲比丘、善住比丘、彌迦長者等五十三位善知識,最終證入法界。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據瞭解,七首岩文化西元規劃編制歷時四年,是以高起點建設一批融宗教性、人文性、知識性為一體的佛教朝聖精品項目,展示“以水為脈、以綠為韻、以文為魂”的風貌。

七首岩寺住持釋照光說,建成後,是為了形成真正的“北有五臺山,南有七首岩”格局。讓遊客在遊覽景區時,通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薰陶,充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在佛教清淨無我感召中內心得到淨化,從而激發他們向善的慈悲精神!

七首岩佛教文化公園效果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