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知道的這4大關鍵點 身體更加健康

中醫養生的核心:順天時!

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陰陽之氣的升降變化。

關鍵字一

夏至一年中, 陽氣達到了頂點, 至盛則衰,

一陰初生。 因此, 夏至也是天地陰陽轉化之時, 此刻順天時而養生就尤為重要!

夏至一陰初生, 猶如冬至的一陽初發, 都需要我們的呵護, 夏至之後早睡早起, 忌大汗, 就是最好的護陰斂陰的好方法。

關 鍵 詞 二

丁酉年, 燥金克肝木, 肝氣生髮不足, 對十一臟腑影響極大, 因此調 理 肝 髒是今年的必修課!以補木氣之憾。

2個穴位

“髒會章門”, 五臟的精氣交會于章門穴, 按揉章門有調補五臟的作用。 章門屬於肝經, 也是肝經和膽經的交會穴;它還是脾的募穴。 因此章門穴有利肝健脾, 調五臟的作用。

太沖穴屬於肝經, 是肝臟的消氣穴, 也是大補穴;肝主疏泄, 只要肝氣調達就是補, 太沖穴就有這個作用。

這2個穴位或按或搓或灸都好。 艾灸每次15分鐘。

2個動作

1、搓揉肋骨

最近很多艾友反應“肋下神經痛”, 很多情況是因為肝氣不舒造成的。

因為“肝位於脅部, 其脈分佈於兩脅”。 所以我們搓揉兩肋是幫助肝氣調達的一個好方法。

每天早晚2次, 搓揉, 每次3分;如果能配合推腹, 對身體調理的效果更好!

2、揉地筋

肝主筋, 筋包括了血管壁、心臟瓣膜、筋腱、趾甲等。 揉地筋就是養肝柔肝最簡單的辦法。

這個用腳滾動擀麵杖就是揉地筋, 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做, 比如看電視的時候。

關鍵字三

夏季應心, 養 心, 就成為夏天的養生要點。 “肝為心之母”, 而丁酉年肝氣嚴重虧欠, 自身不足, 又哪有能量生髮心陽?

今年很多人心臟供血不足, 但做心電圖也沒什麼事, 這其實是肝的功能弱了, 肝給心臟補充的氣血不足了。 我們除了多揉上面肝經上的穴位之外, 還有2個穴位養護心臟很好。

內關穴 + 公孫穴

內關穴大家都比較熟, 有寧心安神的作用。

公孫穴是脾經上的絡穴, 溫陽大穴, 總督脾經和沖脈, 而沖脈為“血海”, 艾灸內關穴和公孫穴可以給心脈供血, 滋養心臟。

內關穴和公孫穴都是八脈交會穴。

關鍵字四

夏至陽氣最旺, 我前面文章說過, 三伏灸之前的“伏前加強灸”正式從夏至開始。 伏前灸的目的就是要養 陽 護 陽,補足氣血,不然等到三伏灸開始時,其他艾灸已開始冬病夏治了,而你還處於補氣補血階段。

就跟今年的肝木不足以生髮心火!夏至陽氣雖旺,但陽虛浮於體表,而寒伏以內,這時是我們通過艾灸去寒護陽的好時機。

取穴:大椎穴、肚臍、足三裡

每天每穴艾灸一次,每次20分鐘,艾灸一周休息2天。如果脾胃虛寒嚴重,可以艾灸肚臍、足三裡各30分鐘以上。

脾胃虛寒的艾友,可以在上午喝杯薑棗茶;陰虛火旺的艾友可以喝溫熱的蜂蜜水或者酸梅湯。

總 結:

1,我們文章裡提到的“章門穴、太沖穴、內關穴、公孫穴、大椎穴、肚臍、足三裡”都是我們三伏灸之前要多關注的穴位,我們或按揉或艾灸,其目的是為了給三伏灸提供足以調配的氣血。

2,丁酉年陽明大腸經過旺,便秘、痔瘡、酒糟鼻、痘痘問題嚴重,我們多喝蜂蜜水,多按揉敲打合穀穴、手三裡,以降大腸之火。

伏前灸的目的就是要養 陽 護 陽,補足氣血,不然等到三伏灸開始時,其他艾灸已開始冬病夏治了,而你還處於補氣補血階段。

就跟今年的肝木不足以生髮心火!夏至陽氣雖旺,但陽虛浮於體表,而寒伏以內,這時是我們通過艾灸去寒護陽的好時機。

取穴:大椎穴、肚臍、足三裡

每天每穴艾灸一次,每次20分鐘,艾灸一周休息2天。如果脾胃虛寒嚴重,可以艾灸肚臍、足三裡各30分鐘以上。

脾胃虛寒的艾友,可以在上午喝杯薑棗茶;陰虛火旺的艾友可以喝溫熱的蜂蜜水或者酸梅湯。

總 結:

1,我們文章裡提到的“章門穴、太沖穴、內關穴、公孫穴、大椎穴、肚臍、足三裡”都是我們三伏灸之前要多關注的穴位,我們或按揉或艾灸,其目的是為了給三伏灸提供足以調配的氣血。

2,丁酉年陽明大腸經過旺,便秘、痔瘡、酒糟鼻、痘痘問題嚴重,我們多喝蜂蜜水,多按揉敲打合穀穴、手三裡,以降大腸之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