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快30年了,它依然是日本動畫中的一座思想高峰

(動漫、動漫、動漫、動漫、動漫、動漫、動漫、動漫、科幻動畫、科幻動畫、科幻動畫、科幻動畫、科幻動畫、科幻動畫、攻殼機動隊、攻殼機動隊、攻殼機動隊、攻殼機動隊、攻殼機動隊、攻殼機動隊)

說起科幻動畫,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EVA》或是《攻殼機動隊》——

雖然這兩部也是動畫史上經久不衰的經典, 可你知道嗎?

早在它們出現之前, 就已經有一部科幻動畫名揚天下。

那部作品1988年上映, 現在近30年過去,

豆瓣分數依舊堅挺到8.3分——

2002年, 它還被世界權威電影刊物《Wired》評選為電影史上最佳的20部科幻片之一。

它是亞洲唯一一部上榜的影片, 也是其中唯一一部動畫片, 連《攻殼機動隊》都無緣入榜——

這故事到底講了什麼?為毛會這麼屌?

阿政今天就和大夥聊聊它——

《阿基拉》

故事中的東京曾在1988年發生過一次大爆炸——

那次爆炸毀滅了整個東京, 還造成嚴重傷亡。

31年過去, 時間跳轉到2019年, 人們依然沒有從那次爆炸的陰影中走出來。

有些人過得醉生夢死, 有些人不甘於現狀, 還有些人想在城市中引發暴動, 弄得城市一片混亂——

不過啦, 這一切都和故事的兩位男主沒啥關係, 他們還只是學生。

主角名叫金田——

他有一個從小長到大的好朋友,鐵雄——

兩個人不學無術,當起了飛車黨,喜歡在街上夜遊——

在一次飛車黨的追逐中,鐵雄因碰到一個具有超能力的小孩而發生車禍——

等到金田一行人前去搭救時,卻看到鐵雄及超能力小孩都被軍方給帶走了——

原來軍方一直在秘密做人體實驗,想人為激發超能力,而31年前的東京大爆炸就是實驗失敗的後果。

鐵雄因為近距離接觸到小孩的超能力,也開啟了體內的神秘力量,這讓他成了軍方人體實驗的物件——

不過,鐵雄的能力卻超過了軍方的想像,他擺脫了軍方的控制,回了外面,也因此引發了一場浩劫.....

如果單從設定上看,這故事算很俗了,畢竟今天超能力的內容已經多到讓人想吐。

但是哦,俗套的設定在厲害的人手裡就能玩出花來,這一點在導演大友克洋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用幾個字來概括大友克洋的風格,那就是“以小見大”。

他特別喜歡從一個很小的事件切入,然後引出極其宏大的故事主題。

像他的《老人Z》就通過一個臥病在床的老人,讓人警惕人工智慧的威脅——

還有《回憶三部曲》也是用一個普通職員來諷刺日本社會的階級意識——

這部《阿基拉》同樣是如此。

它就像一塊精巧的結晶體,塊頭雖小,可每換一個角度看,都能閃出不一樣的光芒,耐人尋味。

比如,它探討了人性。

社會把人分為強者和弱者,按照大家通常的理念,往往傾向於關心弱者、保護弱者。

大友克洋卻不一樣,他對弱者抱有一種不怎麼友善的態度。

他認為弱者的心志太軟弱,如果這類人一旦掌握強大的力量,那無疑是噩夢的開端。

像《阿基拉》的兩個主角。

他們雖然從小玩到大,環境相同、經歷相似,性格卻正好相反。

主角金田性格比較硬,是同伴中的領袖,算是強勢的一方——

他非常關心同伴,好幾次幫助鐵雄,在鐵雄被軍方帶走後,甚至通過一些非法途徑入侵軍方基地,拼了老命也想把朋友救回來——

而鐵雄的性格就比較弱,還很自卑,雖說經常受到金田的恩惠,卻因為自卑,總感覺對方看不起自己。

故事裡有個細節,他對金田的摩托車非常眼饞,有時會趁金田不在,偷騎上去過把癮——

金田發現了鐵雄的舉動,也不在意,還讓他騎上試試。

鐵雄卻對金田的話皺起了眉頭——

金田或許沒有什麼別的意思,自卑卻讓鐵雄認為金田在顯擺,所以才會不舒服。

後來鐵雄因為意外覺醒了超能力,他認為翻身的機會來了,要給之前所有看不起他的人一些顏色看看。

他對豁出性命闖入軍方基地來救他的金田沒有絲毫感激,還惡言嘲諷——

“我再也不用你來救我了”

他用超能力闖出軍方基地後,為了彰顯力量,大肆破壞城市,甚至還殺掉了自己兒時的同伴——

鐵雄被自己的力量給吞噬了。

大友克洋從不相信弱小者經過快速成長就能自動導向到正確的方向,因為那些人往往從未嘗試過抒發欲望,他們的內心在壓抑中扭曲了。

當他們意外得到力量之後,過分膨脹的自我只會帶來巨大的毀滅。

大友克洋讓我們窺視到了人性中的些許黑暗。

再比如,它諷刺了民眾。

大友克洋也不相信什麼“人民的正義”,他認為所謂“人民”只是盲目的代名詞,總是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像故事中的東京非常不安定,有宗教群體為了謀求權力,一直在底層煽動民眾——

當鐵雄獲得力量後在城市大肆破壞時,宗教群體趁機讓民眾發起暴動——

鐵雄被暴民推舉為英雄,民眾跟在鐵雄背後搖旗呐喊,僅僅為了讓鐵雄能代替他們對抗軍隊——

當鐵雄的力量暴走時,螻蟻般的人群卻一個個死於非命——

無知的民眾被人利用還不自知,他們追求的正義不過是一些人惡意煽動的結果,最後不僅沒有得到任何東西,還在暴動中成為最初的犧牲品。

這就像心理學名著《烏合之眾》描述的那樣——

當個人一旦融入群體,個性被湮滅,整個群體表現出了低智商、情緒化的行為。

大友克洋用最形象的方式告訴我們,什麼是烏合之眾。

還有,它描述了未來。

《阿基拉》最重要主題就是說人類創造了文明,文明成了現代人類的圖騰,快速發展的文明可能擺脫人類的控制,把人類推向毀滅。

像鐵雄的超能力是高級文明的一種體現,這種力量很強,鐵雄幾乎是從凡人變成了無所不能的神。

他能正面硬抗下軍隊的圍剿,甚至還能飛進宇宙,徒手拆衛星——

可他只擁有神的力量,卻沒有神的思維。

故事中有這樣一段話——

“阿米巴原蟲擁有了人類的力量,它不會象人類那樣建築,只會把附近的食物全部吃光”

過於強大的力量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和思維去支持,只會帶來毀滅。

結局裡,鐵雄也是因為力量超過了自己的掌控,走向了自我崩潰——

人類社會也是一樣的,發展到現在,大家都在追求強大的科技,可如果在追求的過程中,缺乏正確的思想與觀念,會讓整個社會面臨毀滅的危機。

看出來沒?

無論哪一個層面,大友克洋都是在描述一些陰暗的東西,絕望、暴力、墮落,甚至連故事的結局也都以毀滅終結。

整個東京在超能力的暴走下,天崩地裂——

雖說大友克洋對未來、對社會、對人類都抱有很悲觀的態度,但在悲觀中卻並沒有喪失希望。

他認為毀滅只是暫時的,更重要的是在毀滅之後的重生。

像最後的男主和倖存者們看著雨過天青,點點的陽光灑向大地,人們雖被災禍蹂躪,社會還是延續下來——

就如同它的片名《阿基拉》,“阿基拉”在日文中的意思是“光明”,大友克洋通過故事是想告訴大家,即便現實再怎麼黑暗,也不要放棄對光明的追求。

如此有深度、有內涵的作品,當然和輕鬆博眼球的內容完全不同。

如果說通常的動漫就像是坐著火車去旅行,平淡而輕鬆。

那這部《阿基拉》更像是攀登一座高山,深邃而沉重。

年輕時看不懂、看不進、看不爽,都很正常。

我相信,再怎麼中二的少年終有長大的一天。

看多了庸俗之作,你就會去尋找真正特別的藝術精品。

這樣的故事你應當擁有!

他有一個從小長到大的好朋友,鐵雄——

兩個人不學無術,當起了飛車黨,喜歡在街上夜遊——

在一次飛車黨的追逐中,鐵雄因碰到一個具有超能力的小孩而發生車禍——

等到金田一行人前去搭救時,卻看到鐵雄及超能力小孩都被軍方給帶走了——

原來軍方一直在秘密做人體實驗,想人為激發超能力,而31年前的東京大爆炸就是實驗失敗的後果。

鐵雄因為近距離接觸到小孩的超能力,也開啟了體內的神秘力量,這讓他成了軍方人體實驗的物件——

不過,鐵雄的能力卻超過了軍方的想像,他擺脫了軍方的控制,回了外面,也因此引發了一場浩劫.....

如果單從設定上看,這故事算很俗了,畢竟今天超能力的內容已經多到讓人想吐。

但是哦,俗套的設定在厲害的人手裡就能玩出花來,這一點在導演大友克洋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用幾個字來概括大友克洋的風格,那就是“以小見大”。

他特別喜歡從一個很小的事件切入,然後引出極其宏大的故事主題。

像他的《老人Z》就通過一個臥病在床的老人,讓人警惕人工智慧的威脅——

還有《回憶三部曲》也是用一個普通職員來諷刺日本社會的階級意識——

這部《阿基拉》同樣是如此。

它就像一塊精巧的結晶體,塊頭雖小,可每換一個角度看,都能閃出不一樣的光芒,耐人尋味。

比如,它探討了人性。

社會把人分為強者和弱者,按照大家通常的理念,往往傾向於關心弱者、保護弱者。

大友克洋卻不一樣,他對弱者抱有一種不怎麼友善的態度。

他認為弱者的心志太軟弱,如果這類人一旦掌握強大的力量,那無疑是噩夢的開端。

像《阿基拉》的兩個主角。

他們雖然從小玩到大,環境相同、經歷相似,性格卻正好相反。

主角金田性格比較硬,是同伴中的領袖,算是強勢的一方——

他非常關心同伴,好幾次幫助鐵雄,在鐵雄被軍方帶走後,甚至通過一些非法途徑入侵軍方基地,拼了老命也想把朋友救回來——

而鐵雄的性格就比較弱,還很自卑,雖說經常受到金田的恩惠,卻因為自卑,總感覺對方看不起自己。

故事裡有個細節,他對金田的摩托車非常眼饞,有時會趁金田不在,偷騎上去過把癮——

金田發現了鐵雄的舉動,也不在意,還讓他騎上試試。

鐵雄卻對金田的話皺起了眉頭——

金田或許沒有什麼別的意思,自卑卻讓鐵雄認為金田在顯擺,所以才會不舒服。

後來鐵雄因為意外覺醒了超能力,他認為翻身的機會來了,要給之前所有看不起他的人一些顏色看看。

他對豁出性命闖入軍方基地來救他的金田沒有絲毫感激,還惡言嘲諷——

“我再也不用你來救我了”

他用超能力闖出軍方基地後,為了彰顯力量,大肆破壞城市,甚至還殺掉了自己兒時的同伴——

鐵雄被自己的力量給吞噬了。

大友克洋從不相信弱小者經過快速成長就能自動導向到正確的方向,因為那些人往往從未嘗試過抒發欲望,他們的內心在壓抑中扭曲了。

當他們意外得到力量之後,過分膨脹的自我只會帶來巨大的毀滅。

大友克洋讓我們窺視到了人性中的些許黑暗。

再比如,它諷刺了民眾。

大友克洋也不相信什麼“人民的正義”,他認為所謂“人民”只是盲目的代名詞,總是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

像故事中的東京非常不安定,有宗教群體為了謀求權力,一直在底層煽動民眾——

當鐵雄獲得力量後在城市大肆破壞時,宗教群體趁機讓民眾發起暴動——

鐵雄被暴民推舉為英雄,民眾跟在鐵雄背後搖旗呐喊,僅僅為了讓鐵雄能代替他們對抗軍隊——

當鐵雄的力量暴走時,螻蟻般的人群卻一個個死於非命——

無知的民眾被人利用還不自知,他們追求的正義不過是一些人惡意煽動的結果,最後不僅沒有得到任何東西,還在暴動中成為最初的犧牲品。

這就像心理學名著《烏合之眾》描述的那樣——

當個人一旦融入群體,個性被湮滅,整個群體表現出了低智商、情緒化的行為。

大友克洋用最形象的方式告訴我們,什麼是烏合之眾。

還有,它描述了未來。

《阿基拉》最重要主題就是說人類創造了文明,文明成了現代人類的圖騰,快速發展的文明可能擺脫人類的控制,把人類推向毀滅。

像鐵雄的超能力是高級文明的一種體現,這種力量很強,鐵雄幾乎是從凡人變成了無所不能的神。

他能正面硬抗下軍隊的圍剿,甚至還能飛進宇宙,徒手拆衛星——

可他只擁有神的力量,卻沒有神的思維。

故事中有這樣一段話——

“阿米巴原蟲擁有了人類的力量,它不會象人類那樣建築,只會把附近的食物全部吃光”

過於強大的力量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和思維去支持,只會帶來毀滅。

結局裡,鐵雄也是因為力量超過了自己的掌控,走向了自我崩潰——

人類社會也是一樣的,發展到現在,大家都在追求強大的科技,可如果在追求的過程中,缺乏正確的思想與觀念,會讓整個社會面臨毀滅的危機。

看出來沒?

無論哪一個層面,大友克洋都是在描述一些陰暗的東西,絕望、暴力、墮落,甚至連故事的結局也都以毀滅終結。

整個東京在超能力的暴走下,天崩地裂——

雖說大友克洋對未來、對社會、對人類都抱有很悲觀的態度,但在悲觀中卻並沒有喪失希望。

他認為毀滅只是暫時的,更重要的是在毀滅之後的重生。

像最後的男主和倖存者們看著雨過天青,點點的陽光灑向大地,人們雖被災禍蹂躪,社會還是延續下來——

就如同它的片名《阿基拉》,“阿基拉”在日文中的意思是“光明”,大友克洋通過故事是想告訴大家,即便現實再怎麼黑暗,也不要放棄對光明的追求。

如此有深度、有內涵的作品,當然和輕鬆博眼球的內容完全不同。

如果說通常的動漫就像是坐著火車去旅行,平淡而輕鬆。

那這部《阿基拉》更像是攀登一座高山,深邃而沉重。

年輕時看不懂、看不進、看不爽,都很正常。

我相信,再怎麼中二的少年終有長大的一天。

看多了庸俗之作,你就會去尋找真正特別的藝術精品。

這樣的故事你應當擁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