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師生創作團體一年創作拍攝短片微電影數十部

圖為參與短片及微電影創作的唐山學院傳播與動畫系部分師生。 錢琨 攝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在唐山學院傳播與動畫系的會議室內,

一座座獎盃、一摞摞獲獎證書見證了這個師生創作團體近年來的成果。 系主任孫學娟說, 全系老師和學生們創作熱情非常高, 一年創作、拍攝短片及微電影作品數十部。

他們創作的城市宣傳片《創意唐山》、金雞百花電影節宣傳片、紀念唐山抗震40周年微視頻、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微電影等數十部影視動畫、影視廣告作品在國內各大比賽中獲得佳績。

微電影拍攝過程中感受團隊力量

一部作品並非是哪個人的功勞, 而是整個團隊的成果。 2016年, 師生們想要拍攝一部紀念唐山抗震40周年的微電影, 向世人展示40年來唐山的巨大變化。 全系師生掀起一股“頭腦風暴”, 集思廣益, 分組設計了許多版本與劇情, 最終敲定了朱正基教授的劇本《姥爺》,

採用二維動畫與真人實拍相結合的方式, 以祖孫三代的視角看唐山新發展, 表現了40年來英雄的唐山人民自強不息的抗震精神, 展示了唐山人民的精神面貌及現在的美好生活。

朱正基並非唐山人, 沒有經歷過唐山大地震。 作為這部微電影的導演, 為了使人物感情更充沛, 讓劇情更飽滿, 他四處走訪, 傾聽大家對唐山大地震的感受, 吸取其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這部微電影的創作及拍攝過程非常辛苦, 卻讓大家體會到團隊的力量。 當時正值盛夏, 拍攝組的老師及演員們白天頂著烈日拍攝, 夜晚遭受蚊蟲“襲擊”;動畫組的老師沒日沒夜地加班創作, 又將動畫與實拍經過後期製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在紀念抗震40周年之際, 《姥爺》在多家新媒體播放, 向世人展現了震後新唐山的變化與唐山人民的抗震精神。

閆十老師帶領的“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創作小組也體會到了團隊的力量。 讀大三的張玲與李雅靜、劉江濤、張齊齊、郭風琴等幾位學長、學姐一起創作了短片《一袋乾糧》。 因為熱愛動畫, 大家把創作過程中的苦累與不開心都視為享受, 從中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 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學生們大多是獨生子女, 都較為自我, 經過團隊創作, 明顯感到大家更具合作精神, 更懂事了。 ”創作結束後, 作為老師, 閆十感受到了學生們的巨大進步。

用影片向大家展示美麗的唐山

“很榮幸能夠通過自身所學, 向世人展示美麗的唐山,

為這座城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是採訪中, 師生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得知第2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唐山舉辦, 師生們希望以此為契機, 將唐山嶄新的風貌進行綜合展示。 參與者分成9個小組, 激發集體智慧, 提出各自的創新設想, 創作了9部動畫宣傳短片, 最終《鳳凰篇》《暢想篇》《花仙子篇》3部作品被官方選中作為第2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宣傳片播出。

由於唐山被稱作“鳳凰城”, 師生們便想採用鳳凰的視角引導大家看唐山, 用鳳凰帶出唐山的基本建設與風貌。 田楊介紹, 5位老師與6名學生為了更好地展示唐山的美, 《鳳凰篇》前後改動了22遍, 創作後期正值暑假, 佔用大家假期不說, 熬夜更是家常便飯, 卻沒有一人抱怨。

大家對此次創作十分用心, 創作《鳳凰篇》時安奇正在讀大三, 他和組員們都希望能把代表唐山的鳳凰製作得極致, 大家不斷學習討論, 先從網上搜索鳳凰圖片摸索研究, 再進行創作、修改。 大家將各自想法寫下、畫出, 再去請教老師, 最終創作出令人交口稱讚的金鳳凰形象。 鳳凰帶出唐山風貌的畫面, 團隊成員也是百般思索、千挑萬選, 南湖風景、曹妃甸海景、濕地公園……大家根據不同風景製作、改進了22個版本, 最終從中挑選出一部最能展示唐山風情的短片。

林凡表示, 師生們借助《暢想篇》表達了大家對唐山城市轉型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美好期待。 在眾多唐山元素的典型符號中截取了一些最有特點的畫面, 濃縮成了一部時長為15秒的短片,考慮到畫面前後的銜接,使用膠片去貫穿每一個畫面,使之與動車、立交橋、三女河機場起飛的飛機等進行串聯結合,最後引出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這一地標性建築,畫面展示了彩虹映襯下的唐山,寓意大家對這座城市的祝福和唐山的美好未來。

師生在創作過程中共同進步

在拍攝、創作微電影和短片的過程中,師生們最大的感受是各自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完成極具衝擊力的三維動畫《鳳凰篇》的創作後,師生們意猶未盡,又創作了一部風格迥異的二維動畫《花仙子篇》。二維動畫需由創作者先將每一幀的畫面繪製出,崔曉敏老師負責繪製關鍵畫面,學生們繪製表現動作連續性的過程畫面。在與學生一起密切合作的過程中,老師們找到了將研發與教學融合的更好方法,使教學更具針對性,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李紀偉在帶領學生創作的過程中,看到學生們自主、積極地提高自己的技術與水準,改變了“眼高手低”的狀況,為融入社會做好了準備。“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們拓展了知識面,找到不足,逐漸提高學習主動性,並帶動身邊的同學。”提到學生們的進步,李紀偉滿臉笑意。記者 錢琨

濃縮成了一部時長為15秒的短片,考慮到畫面前後的銜接,使用膠片去貫穿每一個畫面,使之與動車、立交橋、三女河機場起飛的飛機等進行串聯結合,最後引出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這一地標性建築,畫面展示了彩虹映襯下的唐山,寓意大家對這座城市的祝福和唐山的美好未來。

師生在創作過程中共同進步

在拍攝、創作微電影和短片的過程中,師生們最大的感受是各自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完成極具衝擊力的三維動畫《鳳凰篇》的創作後,師生們意猶未盡,又創作了一部風格迥異的二維動畫《花仙子篇》。二維動畫需由創作者先將每一幀的畫面繪製出,崔曉敏老師負責繪製關鍵畫面,學生們繪製表現動作連續性的過程畫面。在與學生一起密切合作的過程中,老師們找到了將研發與教學融合的更好方法,使教學更具針對性,教學效果顯著提升。

李紀偉在帶領學生創作的過程中,看到學生們自主、積極地提高自己的技術與水準,改變了“眼高手低”的狀況,為融入社會做好了準備。“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們拓展了知識面,找到不足,逐漸提高學習主動性,並帶動身邊的同學。”提到學生們的進步,李紀偉滿臉笑意。記者 錢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