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命的目的是什麼?物理學家:生命可能是宇宙演化的嚮導

人類是否為了某種終極超驗的目的而存在?傳統科學認為是否定的, 我們在地球上演化出來只是一種“宇宙意外”。 如果你不相信,

許多人會指責你陷於某種宗教妄想。

然而, 布魯內爾大學的科學家Michael E. Price認為, 生命可以被賦予自然的目的。 這個觀點剛發表於《複雜性》(Complexity)雜誌, 儘管大部分都是猜測, 但值得引人深思。

在生物自然選擇中, 能夠適應環境的性狀會被保留下來。 生物是複雜適應性的集合, 它們是宇宙中最不可能的複雜事物。 事實上, 不太可能的複雜性是自然選擇的標誌。 這使得它們處於不太可能的低“熵”——表徵物理系統的無序度。 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 事物總是朝著熵增的方向演變, 使得系統變為更加無序。 由於這個定律, 打碎的玻璃無法自動復原。

由於自然選擇是“設計”生物的過程——逐漸把隨機、無序的物質組織成複雜的功能器官——這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強反熵過程。 如果沒有自然選擇所允許的漸進式變化, 那麼諸如哺乳動物的眼睛等複雜的適應性就會成為隨機的結果——而這種可能性極低。

生物自然選擇解釋了適應性的目的(促進生存和繁殖), 以及為什麼生物體的行為具有目的性。

然而, 這並不能解釋生命如何具有超驗的目的。 為了弄清楚生命存在的意義, 我們需要一個更高階的解釋。

宇宙演化

這個高階解釋基於宇宙學家Lee Smolin的宇宙自然選擇理論——該理論又是基於多元宇宙理論。 目前, 許多物理學家認同多元宇宙的存在。

多元宇宙

在多元宇宙中, 那些更擅長繁殖的宇宙將變得更加普遍。 Smolin認為, 它們可以從現有的黑洞中創造出來。 如果黑洞是宇宙的繁殖方式, 那麼宇宙自然選擇將有利於那些包含更多黑洞的宇宙。 在這個理論中, 生命只是產生黑洞過程中的意外副產物。

Smolin的理論具有相當直觀的吸引力, 它類似於達爾文的選擇理論。 黑洞似乎很有可能孕育出新的宇宙。 黑洞的中心是一個奇點, 空間無限小, 密度無限大。 我們相信宇宙大爆炸就是始於這樣的現象。

然而, 在一個明顯的方面, Smolin的理論並不像達爾文的那樣。 它並沒有預言宇宙中最不可能的複雜特徵將是宇宙自然選擇所產生的適應性, 因為最小熵特徵是生命而非黑洞。

雖然Smolin確實把生命認為是最小熵的已知事物,

但他的理論並沒有把熵與選擇聯繫在一起。 也就是說, 它不承認在生物層面上, 不大可能的低熵是選擇的標誌, 這在宇宙層面也可能是如此。

生命的未來

如果生命其實是宇宙的繁殖系統, 這意味著充分進化的智力可以獲得能力來創造新的宇宙環境。 為了實現宜居性, 這些嬰兒宇宙將需要複製生命的原生宇宙的物理定律。 宇宙學家認為, 在數十億年後, 我們的宇宙將不復存在。 然而到那時, 生命可能已經變得足夠智慧, 可以產生支持生命的新宇宙, 也許是通過“建造”類似於黑洞的東西。

黑洞

然而,科學家目前缺乏方法來最終驗證這個想法。現在天文學家正在進行第一步嘗試,尋找其他宇宙存在的證據。

此外,新理論做出了一個基本預言——人類的技術進步很可能會持續到遙遠的未來。如果宇宙選擇“設計”生命將其技術用於宇宙繁殖,那麼似乎有理由期望生命將在這方面取得成功——這就像生物選擇所產生的眼睛確實可以看到東西一樣。

當然,這並不能保證技術可以持續進步。畢竟,人類可以用自己的技術來摧毀自己。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合理地期望人類能夠長存下去,生命可能是構成宇宙演化的一種機制。

黑洞

然而,科學家目前缺乏方法來最終驗證這個想法。現在天文學家正在進行第一步嘗試,尋找其他宇宙存在的證據。

此外,新理論做出了一個基本預言——人類的技術進步很可能會持續到遙遠的未來。如果宇宙選擇“設計”生命將其技術用於宇宙繁殖,那麼似乎有理由期望生命將在這方面取得成功——這就像生物選擇所產生的眼睛確實可以看到東西一樣。

當然,這並不能保證技術可以持續進步。畢竟,人類可以用自己的技術來摧毀自己。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合理地期望人類能夠長存下去,生命可能是構成宇宙演化的一種機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