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殲-15戰鬥機具有劃時代意義,但存在一個嚴重問題

殲-15是中國海軍目前唯一的艦載固定翼飛機型號, 其於2009年8月31日首飛成功, 可以說是非常新的一型戰鬥機。 殲-15的發展道路較為曲折, 也有很多經驗教訓, 現在形成建制事實上對於毫無航母使用經驗的中國海軍而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殲-15戰鬥機整體上技術水準與殲-11B型戰鬥機相當, 而殲-11B由於屬於陸基飛機, 其不需要為狹小、顛簸的航母甲板環境做出重大技術讓步, 而殲-15則不得不付出許多代價。 比如殲-15使用了三翼面佈局, 多出來的鴨翼雖然會帶來空氣動力上的改進, 但也會增加更多重量。 同理, 為了承受高強度攔阻索的拖拽, 殲-15的機身結構需要進行增加, 這進一步導致殲-15機身結構重量的提升。 可以說, 在動力一致的情況下, 殲-15的性能是與殲-11B存在一定差距的。

殲-15的性能不可避免遜色于陸基戰鬥機

此外, 為了適應滑躍甲板的特點, 殲-15目前沒有實現充分的重載起飛, 公開最大的掛載量僅為2枚霹靂-12和2枚霹靂-8空對空導彈, 或2枚鷹擊-83K反艦導彈, 或夥伴加油設備。 同時我們也需要考慮, 在這種情況下機內載油量也會有所變化。 整體上看, 殲-15的作戰效能依然顯著低於陸基的殲-11B。

這是目前殲-15最常見的重載掛載

殲-15的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3噸, 比美國海軍主力F/A-18E/F型高出3噸, 但卻並不能很好實現掛載優勢。 然而殲-15平臺尺寸依然非常巨大, 這會限制重型戰鬥機的部署數量。 僅從平臺性能上看, 殲-15的作戰效能不如F/A-18E/F。

比較糟糕的是, 殲-15的作戰環境相對惡劣,

航母編隊很可能將承擔著獨立遂行戰役的高強度作戰任務, 在沒有岸基飛機配合的情況下, 殲-15平臺本身的性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 同時卻很可能面對對方優勢戰鬥機。 即便對比西方同類艦載機, 如美國F/A-18E/F系列、法國“陣風”這兩型重型艦載戰鬥機, 殲-15的性能已經落後, 更沒有優勢可言。 如果面對F-35系列戰鬥機, 殲-15本身的生存能力都會非常堪憂。

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性能優勢顯著

因此, 殲-15本身是解決有無問題, 並積累重型艦載戰鬥機的設計、研發和使用經驗。 蘇-27發展的蘇-33艦載戰鬥機同樣不太成功, 這其中同樣有平臺因素, 因為蘇-27平臺本身在設計時並未考慮過艦載使用的問題。 殲-15的任務可能會結束得比較早, 未來重點或許將在新型四代隱身艦載戰鬥機上。 有消息稱, 未來隱身艦載戰鬥機將從殲-20的改進型和殲-31之間產生, 最終能夠花落誰家還需要時間才能證明。

殲-31或有希望競爭艦載戰鬥機

殲-31或有希望競爭艦載戰鬥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