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安全沒問題 科普有問題

■本報記者 陸琦

隨著我國核電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核電發展也面臨接受公眾考驗的“新常態”。

怎麼看待福島核事故?我國乏燃料的處理能力如何?內陸核電站何時開建?……在3月8日召開的中核集團兩會代表委員記者見面會上, 來自核工業領域的代表委員對這些熱點問題一一進行了回應。

一問:福島核事故會不會在中國重演?

近年來, 核電安全之所以備受關注, 與震驚全球的福島核事故關聯最大。

“可以負責任地說, 中國在建和運營的核電是安全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說。

核事故一直是核工業界特別關注的事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劉永認為, 福島核事故之所以那麼嚴重,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 福島項目建得比較早, 使用的是第一代核電機組, 技術落後, 安全防護技術遠遠落後於二代、三代核電。 第二, 遇到了地震加海嘯的極端事件。 第一代核電技術主要的特點是, 需要在停堆後把餘熱排出去, 這就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而海嘯將外源供電切斷, 沒有足夠的電力供應, 使得堆芯融化造成惡果。 第三, 日本應急不力。

與日本不同的是, 劉永介紹說, 我國的核電站技術進步, 比如華龍一號, 是三代核電技術, 核安全系統是能動加非能動的, 遇到類似福島的情況不需要外來電源供應。

劉永對核電安全的信心還來自我國的核電監管和應急系統。 “我們國家有完整的核安全制度, 有專門的監管機構, 形成了核安全文化, 這些都是核安全的基本保證。 極端情況下, 我們還有應急體系, 從國家到地方到核設施有比較完整的體系, 保證萬無一失。 ”

二問:乏燃料後處理專案在哪兒落地?

以中國核電當前的發展速度, 乏燃料的安全儲存和去向問題將逐漸凸顯。

去年8月, 有媒體報導, 連雲港發生反“核迴圈”專案抗議遊行, 數千連雲港市民聚集街頭抗議“核廢料”。 三日後的淩晨, 連雲港市政府對外發佈聲明:暫停核迴圈專案選址前期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中核四○四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紀介紹說, 中法合作核迴圈項目是中國首個後端處理大廠,

將具有三方面功能:一是每年處理800噸的國內核電站乏燃料, 通過核迴圈提高鈾資源利用率, 為核電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二是建設乏燃料離堆貯存中心, 一期貯存能力為3000噸;三是將高放廢液玻璃固化, 實現高放廢物長期管理的固有安全, 讓核電更清潔。

“乏燃料後處理廠就跟一般的化工廠一樣, 核輻射是零洩漏。 ”王壽君說。

實際上, 國內外幾十年運行經驗證明, 乏燃料後處理廠是安全的。 如法國阿格後處理廠, 運行多年對周圍環境沒有產生任何影響。

朱紀告訴記者, 我國已經建成50噸乏燃料中試廠, 技術基本掌握了, 乏燃料後處理的整個工藝流程已全線打通。

“然而, 僅有50噸試驗性生產的乏燃料後處理中試廠,

遠遠不能滿足我國核電乏燃料後處理的需求。 ”朱紀坦言。

於是開展中外合作, 其中包括中法合作的核迴圈項目。

“800噸大型核迴圈項目的選址目前正在進行科學論證和公眾意見徵求。 ”朱紀說。

三問:內陸核電啥時候上馬?

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日前表示, 我國內陸核電站有望於“十三五”開工, 但他也透露, 內陸核電站建設尚無明確時間表。

“其實核電沒有沿海和內陸之分, 只是核電站建在沿海還是建在內陸的問題。 ”王壽君說, “內陸核電技術沒問題, 科普有問題。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硯國表示, 希望能夠給予核電發展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不要誤導公眾對核電的認識。

鄭硯國表示, 《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對內陸核電有明確意見, 目前國家仍在進行深入的研究論證和前期準備工作, 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認真做好核電廠址資源保護工作。 “我們將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和部署來推進各項工作。 ”

《中國科學報》 (2017-03-10 第1版 要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