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宜昌清江河段拆除80多萬平方米養殖網箱,鱘魚“搬新家”上岸

養殖網箱清理後的宜都境內清江河段

鱘魚上岸 拆網箱不拆產業

7月6日上午十點, 宜都大溪村鱘谷裡一個戴著草帽皮膚黝黑的漢子頂著烈日在數十個人造魚池邊來回巡視,

這個人就是天江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古平光, 每天數十次的巡視是他的日常工作, 這裡的每一條鱘魚都是他和鄉親們的寶貝。

2017年5月21日, 大溪村鱘穀裡, 隨著40個總面積1萬1千平米的大型魚池建設完成, 清江網箱裡的鱘魚陸續搬進了“新家”。 “拆網箱不拆產業, 清江裡養不成, 咱可以上岸來嘛!”這是在宜都市進行網箱取締工作後, 古平光對鱘魚養殖戶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許多養殖戶害怕鱘魚上岸後環境變化造成大量死亡。 “我來帶個頭。 ”古平光響應市農業局號召, 率先拆除自家網箱, 上岸養殖。 近10個養殖戶一咬牙決定跟古平光一樣, 把鱘魚從網箱裡搬到了岸上, 這才有了如今的“大溪鱘穀”。

2006年入行的李先兵, 從事鱘龍魚養殖11年, 從起初的15萬元創業到如今組建宜都九道河鱘龍漁業有限公司, 他已經和鱘魚結下了不解之緣。 “只要還能養, 咱們上岸也一樣。 ”李先兵也是第一批主動拆網箱上岸鱘魚養殖大戶。 在政府的幫助下, 位於枝城九道河壩下40畝的養殖基地已正式投入使用。 有的養殖戶不願意上岸, 李先兵就以市場價收購, 一下子就解決了40個養殖戶的後顧之憂。 古平光、李先兵是清江網箱養殖成功轉產的典型代表, 他們正帶領著當地漁民“上岸養鱘魚”。

多措並舉

以銷促拆以轉促拆

清江是長江的一級支流, 全長423公里。 近年來, 由於網箱養殖多, 造成水質富營養化, 嚴重影響了清江水體的健康。

為全面貫徹落實長江“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 有效解決全市範圍內江河、湖泊、水庫等水域養殖污染問題, 2016年3月15日, 我市召開清江高壩洲庫區養殖網箱清理取締工作會, 正式吹響了清江高壩洲庫區網箱拆除戰役的集結號。 市農業局迅速安排部署, 成立工作組和督辦組, 將整改任務、措施、完成時限, 落實到責任領導和責任人, 確保中央環保專項督察和河湖長制安排的工作順利完成。

市農業局清江庫區網箱取締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 在今年第二季度網箱拆除的關鍵時期, 宜都、長陽採取“以銷促拆、以轉促拆”的辦法, 以鄉鎮為單位制定銷售獎勵辦法, 吸引外地客商銷售。 同時服務協調加快大溪、九道河鱘魚基地建設,

為鱘種魚轉移上岸提供條件。 另外組織網箱未拆除的鱘種魚養殖戶到秭歸、枝江、荊門、荊州、重慶、甘肅等地考察漁業設施, 將鱘種魚轉移至外地上岸養殖。

轉型發展

生態產業還清江本色

據市農業局統計, 截至6月30日, 全市3509.27畝養殖網箱共清理2811.27畝, 拆除比例80.1%。 高壩洲庫區養殖網箱共2257畝徹底清理完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