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田進:加快推進廣播影視深化融合、全面創新、轉型升級

2017年3月22日上午,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出席CCBN2017主題報告會, 並作了題為《深化融合、全面創新, 加快推進廣播影視轉型升級》的主旨演講, 演講內容摘要如下。

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

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 為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提供了明確遵循、政策機遇和更高要求;

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刻改變著廣播影視發展格局, 必須搶抓機遇、應對挑戰;

廣播影視科技創新成效顯著, 但短板依然存在。

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 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有明確遵循、有政策機遇, 也面臨新的更高要求。

2016年, 中央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 發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出臺一系列政策部署, 科技強國、網路強國、文化強國建設深入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專門就科技創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

而且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以及今年全國“兩會”等重要講話也都就科技創新提出重要要求, 為我們廣播影視科技創新明確了方向和指標。

要從四個方面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內涵。

1.“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 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廣播影視發展對高新技術的依存度越來越高, 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越來越突出。 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 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

2.科技創新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

人民的需要和呼喚, 是廣播影視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時代聲音。

廣播影視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立足建設文化小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新期待, 努力提供更豐富優質的文化產品、更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務。

3.要始終緊緊扭住核心技術創新這個牛鼻子。

必須把自主創新貫穿始終, 爭取形成更多支撐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性技術成果。

4.把握好創新與安全的關係。

要認識到, 很多技術都是“雙刃劍”, 我們不僅要做到能舞劍, 更要做到善於舞劍。 要讓廣播影視科技真正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絕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

二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刻改變著廣播影視發展格局, 必須搶抓機遇、應對挑戰。

特別是網路資訊技術和互聯網迅猛發展, 正在廣播影視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 超高清、3D、高幀率、巨幕技術發展迅速, 分眾化、社交化、移動化、視頻化加快普及, 大資料、雲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慧(AI)廣泛應用, 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全息投影、可穿戴設備正在興起;4G時代方興未艾, 5G網路指日可待;超級電腦性能不斷突破, 量子通信技術開始試驗, 等等。

這些新技術可能帶來的巨大增量空間值得期待, 同時應用新科技、搶抓新機遇的競爭異常激烈。 推進科技創新不能等待觀望, 否則就會錯失發展機遇。 我們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 抓緊抓緊再抓緊, 強化創新驅動, 勇立科技潮頭, 努力把握主動權、引領新潮流。

三、廣播影視科技創新成效顯著,

但短板依然存在。

廣播影視進入創新驅動發展新階段。 過去一年, 廣播影視行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制定頒佈《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 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和廣播影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廣播影視製作播出能力全面增強, 傳輸覆蓋與接入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 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中央級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推進到一個新水準。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新格局初現端倪。

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任務依然艱巨, 短板依然存在。 我國廣播影視面臨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 具體任務就是實現融合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當前,我國廣播影視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由大到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科技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優化,科技創新內生動力還不足;

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不少廣電產品和服務停留在同質化、低效率的低端層面,難以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變化提升的精神文化新需求;

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瓶頸有待突破,技術應用和業務體驗在競爭中優勢還不明顯,並跑、領跑的還不夠多。

我們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科技供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更深層面、更寬維度、更高層次邁進。

加快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

新要求新舉措

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創新、轉型升級,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加快廣播影視傳輸覆蓋網路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天地一體、互聯互通、寬頻交互、智慧協同方向發展;

加快建設智慧融合廣播影視監管體系,提升監測監管、安全保障能力;

大力推進核心技術和關鍵標準研發應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一、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創新、轉型升級,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這是適應受眾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履行好廣播電視媒體的職責使命所在。

1.要適應傳播格局的深刻變化,加快媒體深度融合、一體發展。

媒體融合的新目標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關係廣播電視革新圖存、贏得未來的重大戰略任務。總局制定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兩年內,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在局部區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幾種基本模式;在“十三五”後期,融合發展取得全域性進展,建成多個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打造出數家擁有較強實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基本形成佈局合理、競爭有序、特色鮮明、形態多樣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新格局。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新部署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媒體內部採編發流程再造和體制機制創新成為加快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總局去年出臺了廣播電臺和電視臺融合媒體平臺建設的技術白皮書,指導推動有條件的電臺電視臺建設制播雲平臺和基於用戶互動的制播大資料系統。中央電視臺和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等省級電視臺積極推進台內融合媒體平臺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要圍繞“中央廚房”建設這個龍頭工程,加快流程再造步伐,進一步融通採編發各生產環節,推進製作流程一體化、資源分享便捷化,逐步實現管理扁平化、功能集成化、產品融媒化。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一個重要著眼點就是滿足用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終端"享受廣播電視服務的需求。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正將移動音視頻服務不斷推向新高度新境界。全國7.31億線民中,手機線民6.95億,占比超過95%;5.45億視頻使用者中,手機視頻使用者超過5億,占比超過91%。線民正集中湧向移動網,大批彙聚到移動端,其中40歲以下年輕人占到8成。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要充分發揮電視大屏終端優勢,同時大力實施移動優先戰略,融通網上網下兩個輿論場,努力形成移動傳播新優勢,切實增強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2.要適應受眾對高品質音視頻的期待,不斷提升制播技術品質。

廣播電視臺制播高清化建設

要在不斷鞏固從類比向數位、從標清向高清轉變成果基礎上,加快推進有條件的廣播電視臺制播高清化建設。

到2020年,高清頻道要成為電視主流播出模式,省級和較發達地市級電視臺基本實現高清化,其餘地市級電視臺主要頻道實現高清化。鼓勵中央電視臺及有條件的省級電視臺探索建立4K超高清電視(UHDTV)節目制播系統。到2018年建立超高清電視OTT平臺,構建高清、超高清混合播出系統;到2020年,實現超高清試驗頻道播出。

影視製作更高更優發展

影視製作朝著更高更優的方向努力。特別是電影領域,要發展和推進高新技術格式電影拍攝和動畫製作、特效製作,顯著提升我國特效電影和動畫電影製作能力,豐富電影內容表現力和表現形式。

二、加快廣播影視傳輸覆蓋網路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天地一體、互聯互通、寬頻交互、智慧協同方向發展。

我國已經建成有線、無線、衛星混合覆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路。這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資訊網路,也是廣播影視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要順應科技趨勢,加快建設技術先進、特色鮮明、覆蓋廣泛、傳播快捷、安全可控的廣播電視基礎網路和廣播影視現代傳播體系,向以音視頻業務為核心的全功能全業務網轉型升級。

1.要繼續加快廣電網路數位化寬頻化雙向化建設。

數位廣播電視戶戶通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統籌有線、無線、衛星三種技術覆蓋方式,到2020年基本實現數位廣播電視戶戶通。屆時地面無線廣播電視要基本實現數位化,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基本實現數位化、雙向化、智慧化;直播衛星公共服務基本覆蓋有線網路未通達的農村地區。未來幾年,要按照一體化建設的思路,加快現有廣電網路特別是基層網路的數位化升級改造。要適應國家關於"寬頻中國"的戰略要求,大力實施寬頻廣電建設,全面提升有線、無線、衛星網路的寬頻速度、承載能力、服務能力。

2.要加快有線無線衛星智慧協同一體化。

這是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的需要,也是形成規模經濟效應,發揮更大作用的需要。整個"十三五"階段,都將大力推進這方面的工作,夯實技術基礎,促進跨網聯動、多屏互動等新業務發展。

全國有線電視網路

整合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

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是總局今年抓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涉及行業創新發展的一件大事。

2016年11月,中宣部、財政部和總局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末實現全國一張網,並且確定了第一步、第二步的工作任務。其中第一步是中國廣播電視網路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公司)入股省級非上市有線電視網路公司,協同推進網路整合、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和全國性業務開展;第二步是推動全國性有線電視網路股份公司上市,並通過股權置換、吸收合併等方式,與已經上市的有線網路公司整合重組。

2016年5月31日,全國有線電視網路互聯互通平臺正式開通上線調試。希望以互聯互通平臺建設為契機,儘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路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加快整合生產要素,促進業務、內容、平臺、網路、終端的共融互通,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升跨域服務能力和整體競爭能力。希望各省廣電行政部門和各地網路公司高度重視,主動研究、共同努力,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切實把網路整合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運營抓好,為有線網路進一步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加快建設智慧融合廣播影視監管體系,提升監測監管、安全保障能力。

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通過科技創新促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也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提升現代化監測監管能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加快建立完善網路化協同化的廣播電視監測監管平臺。

要充分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立足互聯互通、可管可控、智慧協同,建立覆蓋和貫通中央、省、市三級,技術先進、標準統一、發現迅速、研判專業、運行順暢、制度規範的現代廣播電視監測監管體系,實現廣播電視全媒體監測監管的跨越式發展。

2.完善現代化電影監管系統。

加快完善電影票務系統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利用數位版權保護技術建立影片版權追溯檢測平臺,為電影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3.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安全管理。

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安全作為融合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建好"刹車",築牢"堤壩",把好"關口",堵住"後門",切實保障導向安全、資料安全、技術安全、管道安全、應用安全。IPTV、互聯網電視等廣播電視類新業務要堅持廣播電視媒體主導集成播控平臺。各類機構、各類主體新技術應用,也要充分考慮安全問題。所有新技術上線應用,都應該首先考慮到可管可控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四、大力推進核心技術和關鍵標準研發應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核心技術、關鍵標準助推創新發展,引領時代進步,決定著廣播影視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途徑。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必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佔領科技制高點,著力攻關核心技術、關鍵標準。當前的工作重點主要在以下幾個領域。

1.加強廣電媒體融合關鍵技術及標準體系研發應用。重點在廣電融合媒體制播雲平臺、服務雲平臺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與試驗,建立標準體系;力爭在超高清電視、虛擬實境交互、融合媒體數位版權保護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引領規範行業創新發展。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新一代廣播電視融合媒體技術與標準體系。

2.加強廣電網路關鍵技術及標準體系研發應用。重點在廣播電視無線雙向交互、有線無線衛星協同一體化、融合傳輸覆蓋網、廣電智慧終端機、智慧家庭、智慧社區、網路與資訊安全、監測監管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與試驗,建立標準體系;力爭在雲計算、大資料、異構網路互聯互通、跨域運營支撐系統、高性能核心網路、低成本多元化接入網路、CableWiFi、智慧電視作業系統、智慧媒體閘道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

3.加大民族電影工業關鍵技術與設備創新力度。加快電影放映設備的國產化研究工作,加強巨幕放映、新光源放映、沉浸式聲音等國產技術和設備,以及影片製作、傳輸、管理等工藝和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加大對建設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工程中心的扶持力度,制定相關電影高新技術標準,努力發展一批骨幹電影民族工業企業。

注重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努力調動各類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形成緊盯需求、集中攻關的合力,促進廣播影視核心技術、關鍵標準研發應用不斷取得新突破,源源不斷為廣播影視轉型升級提供自主創新技術支撐。廣播影視加快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過程,也必將為眾多的設備生產、技術研發等各類市場主體和機構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附全文

深化融合 全面創新

加快推進廣播影視轉型升級

——在CCBN2017主題報告會的主旨演講

(2017年3月22日)

田 進

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聶辰席部長,對第25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資訊網路展覽會(CCBN)的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中外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對關心支援中國廣播影視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去年,我在這裡作了主旨演講,主題是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一年後的今天,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仍然是廣播影視發展的重大任務,並且要求更高、也更為緊迫。去年CCBN的主題是“雲聚全媒體,智匯新視聽”,本屆主題是“視界融合,智享未來”,這都體現了我們對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認識理解,更為大家描繪了廣播影視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深化融合、全面創新,加快推進廣播影視轉型升級”,之所以繼續聚焦“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認識:

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有明確遵循、有政策機遇,也面臨新的更高要求。2016年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年。中央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發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出臺一系列政策部署,科技強國、網路強國、文化強國建設深入推進。一年裡,黨中央、國務院先後17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科技創新工作,我國科技改革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專門就科技創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而且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以及今年全國“兩會”等重要講話也都就科技創新提出重要要求。我體會,學習領會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論述,至少在以下方面為我們廣播影視科技創新明確了方向和指標。第一,“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深切體會到,廣播影視發展對高新技術的依存度越來越高,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越來越突出。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第二,科技創新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裡的研究,而應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我們深切感受到,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廣播影視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推動力。廣播影視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立足建設文化小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新期待,努力提供更豐富優質的文化產品、更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務。第三,要始終緊緊扭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這方面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必須把自主創新貫穿始終,爭取形成更多支撐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性技術成果。第四,要把握創新與安全的關係。要認識到,很多技術都是“雙刃劍”,我們不僅要做到能舞劍,更要做到善於舞劍。要讓廣播影視科技真正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絕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這一點,也是我們在推進科技創新應用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刻改變著廣播影視發展格局,必須搶抓機遇、應對挑戰。特別是網路資訊技術和互聯網迅猛發展,正在廣播影視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超高清、3D、高幀率、巨幕技術發展迅速,分眾化、社交化、移動化、視頻化加快普及,大資料、雲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慧(AI)廣泛應用,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全息投影、可穿戴設備正在興起;4G時代方興未艾,5G網路指日可待;超級電腦性能不斷突破,量子通信技術開始試驗,等等。據中國研究機構最新實驗,光傳輸技術可以實現一根光纖67.5億對人(135億人)同時通話,傳送速率達560T/秒,相當於在一秒鐘內可傳輸5.7萬部藍光高清電影。這些新技術可能帶來的巨大增量空間值得期待,同時應用新科技、搶抓新機遇的競爭異常激烈。推進科技創新不能等待觀望,否則就會錯失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抓緊抓緊再抓緊,強化創新驅動,勇立科技潮頭,努力把握主動權、引領新潮流。

三是廣播影視科技創新成效顯著,但短板依然存在。過去一年,廣播影視行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加快構建廣播影視現代傳播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瞄準國際網路資訊技術發展前沿,結合廣播影視發展實際,研發下一代廣播影視關鍵技術,加快高新技術應用,數位化、資訊化、網路化、高清化、智慧化和媒體融合深入推進,廣播影視製作播出能力全面增強,傳輸覆蓋與接入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特別是去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党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全國新聞出版廣電系統深入貫徹落實講話精神,進入創新驅動發展新階段。今年2月19日,在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中央三大媒體人民日報社、中央電視臺、新華社同日推出各自的融媒體平臺:“人民直播”移動直播平臺、“央視新聞移動網”、“現場雲”全國服務平臺,將中央級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推進到一個新水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1月5日出席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工作座談會,提出要堅定不移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在習近平總書記2.19講話一周年之際,劉奇葆同志到中央電視臺調研媒體融合發展情況,指出,媒體融合已進入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要全力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全國“兩會”報導,就是以中央電視臺等為代表的廣電機構融媒體產品和平臺創新成果的一次大展演、大檢驗。主流媒體線上線下、會上會下強力互動,“兩會”報導統一策劃、統一採編,一次採編生成多屏內容,移動優先、多屏互動分發,大大提高了時效性、貼近性、親切感,帶動採編人員向融媒化、全媒化轉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新格局初現端倪。成績是可喜的,但形勢更催人。要看到,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我國廣播影視同樣面臨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具體就是要實現融合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當前,我國廣播影視由大到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科技創新內生動力還不足,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不少廣電產品和服務停留在同質化、低效率的低端層面,難以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變化提升的精神文化新需求;核心和關鍵技術瓶頸有待突破,技術應用和業務體驗在競爭中優勢還不明顯,並跑、領跑的還不夠多。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加強科技供給,深化廣播影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更深層面、更寬維度、更高層次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面對挑戰和問題,我們既要放眼看世界,更要埋頭苦鑽研,擼起袖子加油幹。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做到“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每一個階段都要從全域的高度加強整體設計,完善總體規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確定工作重點和工作抓手,狠抓關鍵領域、關鍵環節,既堅持目標和方向,又在繼承基礎上創新,扎扎實實把工作推向一個又一個新臺階。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把握廣播影視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重點要在以下四個方面聚焦並爭取突破,加快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

第一,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創新、轉型升級,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廣播電視臺是廣播影視最重要的主體,是最重要的宣傳文化陣地。適應受眾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履行好廣播電視媒體的職責使命,加快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也極為緊迫。

一要適應傳播格局的深刻變化,加快媒體深度融合、一體發展。這是關係廣播電視革新圖存、贏得未來的重大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對媒體融合高度重視,要求儘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轉變,要求“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去年總局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我們提出力爭兩年內,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在局部區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幾種基本模式;在“十三五”後期,融合發展取得全域性進展,建成多個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打造出數家擁有較強實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基本形成佈局合理、競爭有序、特色鮮明、形態多樣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新格局。這方面的工作任務非常艱巨,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各地情況看,廣播電視媒體內部採編發流程再造和體制機制創新已成為加快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總局去年出臺了廣播電臺和電視臺融合媒體平臺建設的技術白皮書,指導推動有條件的電臺電視臺建設制播雲平臺和基於用戶互動的制播大資料系統,建設“中央廚房”。中央電視臺和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等省級電視臺積極推進台內融合媒體平臺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其他地區要加緊建設,跟上發展步伐。下一步要圍繞“中央廚房”建設這個龍頭工程,加快流程再造步伐,進一步融通採編發各生產環節,推進製作流程一體化、資源分享便捷化,逐步實現管理扁平化、功能集成化、產品融媒化。我們提出,中央和省級廣電媒體要率先取得融合一體化的實質性飛越。

推進融合發展,一個重要著眼點就是滿足用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終端”都能享受廣播電視服務的需求。當前,我們已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將音視頻服務不斷推向新高度新境界。據最新統計,全國7.3億線民中,手機線民近7億,占比超過95%;5.45億視頻使用者中,手機視頻使用者超過5億,占比超過91%。線民正集中湧向智慧網、移動網,大批彙聚到移動端,其中40歲以下人群占到8成。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要充分發揮電視大屏終端優勢,同時大力實施移動優先戰略,融通網上網下兩個輿論場,努力形成移動傳播新優勢,切實增強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方面,中央和一些省級廣播電視媒體都在抓緊推進,並且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

二要適應受眾對高品質音視頻的期待,不斷提升制播技術品質。從類比向數位、從標清向高清轉變,這是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推進的工作。當前,要在鞏固成果基礎上,加快推進有條件的廣播電視臺制播高清化建設。我們提出,到2020年,高清頻道要成為電視主流播出模式,省級和較發達地市級電視臺基本實現高清化,其餘地市級電視臺主要頻道實現高清化。同時,鼓勵中央電視臺及有條件的省級電視臺探索建立4K超高清電視(UHDTV)節目制播系統。我們計畫,到2018年構建起高清、超高清混合播出系統;在適當的時候,實現超高清試驗頻道播出。屆時,電視發展又將實現一個新的飛躍。我們希望影視製作也朝著這樣更高更優的方向努力。特別是電影領域,要發展和推進高新技術格式電影拍攝和動畫製作、特效製作,顯著提升我國特效電影和動畫電影製作能力,豐富內容表現力和藝術表現形式。

第二,加快廣播影視傳輸覆蓋網路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天地一體、互聯互通、寬頻交互、智慧協同方向發展。我國已經建成有線、無線、衛星混合覆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廣播電視傳輸網路。這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資訊網路,也是廣播影視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當前,網路資訊技術是全球研發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也因此帶來了基礎資訊網路的快速演進升級。我們提出,要順應科技趨勢,加快建設技術先進、特色鮮明、覆蓋廣泛、傳播快捷、安全可控的廣播電視基礎網路和廣播影視現代傳播體系,向以音視頻業務為核心的全功能全業務網轉型升級。

一要繼續加快廣電網路數位化寬頻化雙向化建設。從基本要求來說,去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統籌有線、無線、衛星三種技術覆蓋方式,到2020年基本實現數位廣播電視戶戶通。這意味著,屆時地面無線廣播電視要基本實現數位化,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基本實現數位化、雙向化、智慧化,直播衛星公共服務基本覆蓋有線網路未通達的農村地區。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我們要按照一體化建設的思路,加快現有廣電網路特別是基層網路的數位化升級改造。從更高要求來說,我們還要適應國家關於建設“寬頻中國”的戰略要求,大力實施寬頻廣電建設,全面提升有線、無線、衛星網路的寬頻速度、承載能力、服務能力。

這裡著重講一下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這是總局今年抓的一項重點工作,是涉及行業創新發展的一件大事。我國有線電視網路發展已到了一個關鍵階段,目前全國有線電視實際使用者達到2.23億戶,數位電視實際使用者數1.97億,數位化率88.34%;雙向網路覆蓋使用者超過1.45億,雙向網滲透用戶超過6000萬戶,有線高清用戶達7300萬戶,寬頻用戶達2300萬戶。雖然各省(區、市)基本實現“一省一網”,但隨著網路和數位技術快速發展,有線電視網路業務創新、轉型升級受到分散運營、分割發展的制約,資源優勢、規模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可持續發展面臨重大挑戰,必須加快整合步伐。去年11月,中宣部、財政部和總局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末實現全國一張網,並且確定了第一步、第二步的工作任務,其中第一步是中國廣播電視網路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公司)入股省級非上市有線電視網路公司,協同推進網路整合、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和全國性業務開展;第二步是推動全國性有線電視網路股份公司組建並上市,並通過股權置換、吸收合併等方式,與已經上市的有線網路公司整合重組。第一步的工作國網公司和若干個省網公司正在積極推動,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力爭按時完成,同時要不失時機地推進第二步的工作。去年5月31日,全國有線電視網路互聯互通平臺正式開通上線調試。目前先導項目同步在海南、陝西、河北、江蘇、北京、上海6省開展試點,新建京滬100G OTN傳輸系統專案已基本完成全部32個網站的設備安裝,100G OTN系統擴容專案涉及施工網站共158個,其中121個網站的設備已基本完成安裝。我們希望以互聯互通平臺建設為契機,儘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路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加快整合生產要素,促進業務、內容、平臺、網路、終端的共融互通,提升跨域服務能力、跨網傳輸能力和整體競爭能力,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希望各省廣電行政部門和各地網路公司高度重視,主動研究、共同努力,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切實把網路整合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運營抓好,為有線網路進一步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加快建設智慧融合廣播影視監管體系,提升監測監管、安全保障能力。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通過科技創新促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也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提升監測監管能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加快建設完善網路化協同化的廣播電視監測監管平臺。總局已經建成了技術監測、節目監管、視聽新媒體監管等技術系統。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立足互聯互通、可管可控、智慧協同,建立覆蓋和貫通中央、省、市三級,技術先進、標準統一、發現迅速、研判專業、運行順暢、制度規範的現代廣播電視監測監管體系,實現廣播電視全媒體監測監管的跨越式發展。

二是完善現代化電影監管系統。加快完善電影票務系統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利用數位版權保護技術建立影片版權追溯檢測平臺,為電影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三是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安全管理。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要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安全作為融合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建好“刹車”,築牢“堤壩”,把好“關口”,堵住“後門”,切實保障導向安全、資料安全、技術安全、管道安全、應用安全。IPTV、互聯網電視等廣播電視類新業務要堅持廣播電視媒體主導集成播控平臺。各類機構、各類主體新技術應用,也要充分考慮安全問題。事實上,所有新技術上線應用,都應該首先考慮到可管可控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造福社會、造福人民。今年黨和國家大事要事多,重大宣傳報導任務多,對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全國廣播電視系統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安全運行各環節的工作,增強安全保障能力,確保安全播出不出問題。

第四,大力推進核心技術和關鍵標準研發應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核心技術、關鍵標準助推創新發展,引領時代進步,決定著廣播影視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途徑。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必須面向科技前沿,佔領科技制高點,著力攻關核心技術、關鍵標準。當前,我們的工作重點在以下幾個領域:

一是加強廣電媒體融合關鍵技術及標準體系研發應用。重點在廣電融合媒體制播雲平臺、服務雲平臺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與試驗,建立標準體系;力爭在超高清電視、虛擬實境交互、融合媒體數位版權保護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引領規範行業創新發展。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新一代廣播電視融合媒體技術與標準體系。

二是加強廣電網路關鍵技術及標準體系研發應用。重點在廣播電視無線雙向交互、有線無線衛星協同一體化、融合傳輸覆蓋網、新一代衛星直播系統、廣電智慧終端機、智慧家庭、智慧社區、網路與資訊安全、監測監管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與試驗,建立標準體系;力爭在雲計算、大資料、異構網路互聯互通、跨域運營支撐系統、高性能核心網路、低成本多元化接入網路、Cable WiFi、智慧電視作業系統、智慧媒體閘道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目前,智慧電視作業系統TVOS已推出2.0版本,我們將繼續加快創新應用和推廣普及。

三是加大電影工業關鍵技術與設備創新力度。加快電影放映設備國產化研究工作,加強巨幕放映、新光源放映、沉浸式聲音等國產技術和設備,以及影片製作、傳輸、管理等工藝和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加大對建設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工程中心的扶持力度,制定相關電影高新技術標準,努力發展一批骨幹電影民族工業企業。

在推進核心技術、關鍵標準研發應用過程中,我們將一如既往注重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努力調動各類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上中下游有機銜接,形成緊盯需求、集中攻關的合力,促進核心技術、關鍵標準研發應用不斷取得新突破,源源不斷為廣播影視轉型升級提供自主創新技術支撐。我相信,廣播影視加快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過程,也必將為設備生產、技術研發等各類市場主體和機構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CCBN從一個有線電視設備展起步,如今以綜合性、專業化、亞太地區最大規模展會的品牌享譽中外,這既是主辦方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的勞動收穫,更反映出全社會對廣播影視文化資訊服務日益增長的旺盛需求。習近平主席曾經說過,“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最持久的力量。”廣播影視的發展進步,離不開這種“最持久的力量”。面向未來,我們應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預祝展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具體任務就是實現融合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當前,我國廣播影視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由大到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科技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優化,科技創新內生動力還不足;

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不少廣電產品和服務停留在同質化、低效率的低端層面,難以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變化提升的精神文化新需求;

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瓶頸有待突破,技術應用和業務體驗在競爭中優勢還不明顯,並跑、領跑的還不夠多。

我們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加強科技供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更深層面、更寬維度、更高層次邁進。

加快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

新要求新舉措

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創新、轉型升級,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加快廣播影視傳輸覆蓋網路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天地一體、互聯互通、寬頻交互、智慧協同方向發展;

加快建設智慧融合廣播影視監管體系,提升監測監管、安全保障能力;

大力推進核心技術和關鍵標準研發應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一、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創新、轉型升級,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這是適應受眾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履行好廣播電視媒體的職責使命所在。

1.要適應傳播格局的深刻變化,加快媒體深度融合、一體發展。

媒體融合的新目標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關係廣播電視革新圖存、贏得未來的重大戰略任務。總局制定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兩年內,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在局部區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幾種基本模式;在“十三五”後期,融合發展取得全域性進展,建成多個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打造出數家擁有較強實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基本形成佈局合理、競爭有序、特色鮮明、形態多樣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新格局。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新部署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媒體內部採編發流程再造和體制機制創新成為加快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總局去年出臺了廣播電臺和電視臺融合媒體平臺建設的技術白皮書,指導推動有條件的電臺電視臺建設制播雲平臺和基於用戶互動的制播大資料系統。中央電視臺和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等省級電視臺積極推進台內融合媒體平臺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要圍繞“中央廚房”建設這個龍頭工程,加快流程再造步伐,進一步融通採編發各生產環節,推進製作流程一體化、資源分享便捷化,逐步實現管理扁平化、功能集成化、產品融媒化。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一個重要著眼點就是滿足用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終端"享受廣播電視服務的需求。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正將移動音視頻服務不斷推向新高度新境界。全國7.31億線民中,手機線民6.95億,占比超過95%;5.45億視頻使用者中,手機視頻使用者超過5億,占比超過91%。線民正集中湧向移動網,大批彙聚到移動端,其中40歲以下年輕人占到8成。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要充分發揮電視大屏終端優勢,同時大力實施移動優先戰略,融通網上網下兩個輿論場,努力形成移動傳播新優勢,切實增強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2.要適應受眾對高品質音視頻的期待,不斷提升制播技術品質。

廣播電視臺制播高清化建設

要在不斷鞏固從類比向數位、從標清向高清轉變成果基礎上,加快推進有條件的廣播電視臺制播高清化建設。

到2020年,高清頻道要成為電視主流播出模式,省級和較發達地市級電視臺基本實現高清化,其餘地市級電視臺主要頻道實現高清化。鼓勵中央電視臺及有條件的省級電視臺探索建立4K超高清電視(UHDTV)節目制播系統。到2018年建立超高清電視OTT平臺,構建高清、超高清混合播出系統;到2020年,實現超高清試驗頻道播出。

影視製作更高更優發展

影視製作朝著更高更優的方向努力。特別是電影領域,要發展和推進高新技術格式電影拍攝和動畫製作、特效製作,顯著提升我國特效電影和動畫電影製作能力,豐富電影內容表現力和表現形式。

二、加快廣播影視傳輸覆蓋網路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天地一體、互聯互通、寬頻交互、智慧協同方向發展。

我國已經建成有線、無線、衛星混合覆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路。這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資訊網路,也是廣播影視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要順應科技趨勢,加快建設技術先進、特色鮮明、覆蓋廣泛、傳播快捷、安全可控的廣播電視基礎網路和廣播影視現代傳播體系,向以音視頻業務為核心的全功能全業務網轉型升級。

1.要繼續加快廣電網路數位化寬頻化雙向化建設。

數位廣播電視戶戶通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統籌有線、無線、衛星三種技術覆蓋方式,到2020年基本實現數位廣播電視戶戶通。屆時地面無線廣播電視要基本實現數位化,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基本實現數位化、雙向化、智慧化;直播衛星公共服務基本覆蓋有線網路未通達的農村地區。未來幾年,要按照一體化建設的思路,加快現有廣電網路特別是基層網路的數位化升級改造。要適應國家關於"寬頻中國"的戰略要求,大力實施寬頻廣電建設,全面提升有線、無線、衛星網路的寬頻速度、承載能力、服務能力。

2.要加快有線無線衛星智慧協同一體化。

這是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的需要,也是形成規模經濟效應,發揮更大作用的需要。整個"十三五"階段,都將大力推進這方面的工作,夯實技術基礎,促進跨網聯動、多屏互動等新業務發展。

全國有線電視網路

整合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

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是總局今年抓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涉及行業創新發展的一件大事。

2016年11月,中宣部、財政部和總局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末實現全國一張網,並且確定了第一步、第二步的工作任務。其中第一步是中國廣播電視網路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公司)入股省級非上市有線電視網路公司,協同推進網路整合、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和全國性業務開展;第二步是推動全國性有線電視網路股份公司上市,並通過股權置換、吸收合併等方式,與已經上市的有線網路公司整合重組。

2016年5月31日,全國有線電視網路互聯互通平臺正式開通上線調試。希望以互聯互通平臺建設為契機,儘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路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加快整合生產要素,促進業務、內容、平臺、網路、終端的共融互通,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升跨域服務能力和整體競爭能力。希望各省廣電行政部門和各地網路公司高度重視,主動研究、共同努力,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切實把網路整合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運營抓好,為有線網路進一步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加快建設智慧融合廣播影視監管體系,提升監測監管、安全保障能力。

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通過科技創新促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也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提升現代化監測監管能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加快建立完善網路化協同化的廣播電視監測監管平臺。

要充分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立足互聯互通、可管可控、智慧協同,建立覆蓋和貫通中央、省、市三級,技術先進、標準統一、發現迅速、研判專業、運行順暢、制度規範的現代廣播電視監測監管體系,實現廣播電視全媒體監測監管的跨越式發展。

2.完善現代化電影監管系統。

加快完善電影票務系統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利用數位版權保護技術建立影片版權追溯檢測平臺,為電影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3.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安全管理。

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安全作為融合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建好"刹車",築牢"堤壩",把好"關口",堵住"後門",切實保障導向安全、資料安全、技術安全、管道安全、應用安全。IPTV、互聯網電視等廣播電視類新業務要堅持廣播電視媒體主導集成播控平臺。各類機構、各類主體新技術應用,也要充分考慮安全問題。所有新技術上線應用,都應該首先考慮到可管可控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造福社會、造福人民。

四、大力推進核心技術和關鍵標準研發應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核心技術、關鍵標準助推創新發展,引領時代進步,決定著廣播影視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途徑。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必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佔領科技制高點,著力攻關核心技術、關鍵標準。當前的工作重點主要在以下幾個領域。

1.加強廣電媒體融合關鍵技術及標準體系研發應用。重點在廣電融合媒體制播雲平臺、服務雲平臺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與試驗,建立標準體系;力爭在超高清電視、虛擬實境交互、融合媒體數位版權保護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引領規範行業創新發展。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新一代廣播電視融合媒體技術與標準體系。

2.加強廣電網路關鍵技術及標準體系研發應用。重點在廣播電視無線雙向交互、有線無線衛星協同一體化、融合傳輸覆蓋網、廣電智慧終端機、智慧家庭、智慧社區、網路與資訊安全、監測監管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與試驗,建立標準體系;力爭在雲計算、大資料、異構網路互聯互通、跨域運營支撐系統、高性能核心網路、低成本多元化接入網路、CableWiFi、智慧電視作業系統、智慧媒體閘道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

3.加大民族電影工業關鍵技術與設備創新力度。加快電影放映設備的國產化研究工作,加強巨幕放映、新光源放映、沉浸式聲音等國產技術和設備,以及影片製作、傳輸、管理等工藝和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加大對建設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工程中心的扶持力度,制定相關電影高新技術標準,努力發展一批骨幹電影民族工業企業。

注重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努力調動各類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形成緊盯需求、集中攻關的合力,促進廣播影視核心技術、關鍵標準研發應用不斷取得新突破,源源不斷為廣播影視轉型升級提供自主創新技術支撐。廣播影視加快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過程,也必將為眾多的設備生產、技術研發等各類市場主體和機構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附全文

深化融合 全面創新

加快推進廣播影視轉型升級

——在CCBN2017主題報告會的主旨演講

(2017年3月22日)

田 進

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聶辰席部長,對第25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資訊網路展覽會(CCBN)的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中外來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對關心支援中國廣播影視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去年,我在這裡作了主旨演講,主題是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一年後的今天,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仍然是廣播影視發展的重大任務,並且要求更高、也更為緊迫。去年CCBN的主題是“雲聚全媒體,智匯新視聽”,本屆主題是“視界融合,智享未來”,這都體現了我們對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認識理解,更為大家描繪了廣播影視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深化融合、全面創新,加快推進廣播影視轉型升級”,之所以繼續聚焦“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認識:

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有明確遵循、有政策機遇,也面臨新的更高要求。2016年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年。中央召開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發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出臺一系列政策部署,科技強國、網路強國、文化強國建設深入推進。一年裡,黨中央、國務院先後17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科技創新工作,我國科技改革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專門就科技創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而且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以及今年全國“兩會”等重要講話也都就科技創新提出重要要求。我體會,學習領會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論述,至少在以下方面為我們廣播影視科技創新明確了方向和指標。第一,“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深切體會到,廣播影視發展對高新技術的依存度越來越高,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越來越突出。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第二,科技創新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裡的研究,而應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我們深切感受到,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廣播影視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推動力。廣播影視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立足建設文化小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新期待,努力提供更豐富優質的文化產品、更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務。第三,要始終緊緊扭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這方面怎麼強調也不為過。必須把自主創新貫穿始終,爭取形成更多支撐行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性技術成果。第四,要把握創新與安全的關係。要認識到,很多技術都是“雙刃劍”,我們不僅要做到能舞劍,更要做到善於舞劍。要讓廣播影視科技真正造福社會、造福人民,絕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這一點,也是我們在推進科技創新應用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刻改變著廣播影視發展格局,必須搶抓機遇、應對挑戰。特別是網路資訊技術和互聯網迅猛發展,正在廣播影視領域催發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超高清、3D、高幀率、巨幕技術發展迅速,分眾化、社交化、移動化、視頻化加快普及,大資料、雲計算、移動互聯、人工智慧(AI)廣泛應用,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全息投影、可穿戴設備正在興起;4G時代方興未艾,5G網路指日可待;超級電腦性能不斷突破,量子通信技術開始試驗,等等。據中國研究機構最新實驗,光傳輸技術可以實現一根光纖67.5億對人(135億人)同時通話,傳送速率達560T/秒,相當於在一秒鐘內可傳輸5.7萬部藍光高清電影。這些新技術可能帶來的巨大增量空間值得期待,同時應用新科技、搶抓新機遇的競爭異常激烈。推進科技創新不能等待觀望,否則就會錯失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抓緊抓緊再抓緊,強化創新驅動,勇立科技潮頭,努力把握主動權、引領新潮流。

三是廣播影視科技創新成效顯著,但短板依然存在。過去一年,廣播影視行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加快構建廣播影視現代傳播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瞄準國際網路資訊技術發展前沿,結合廣播影視發展實際,研發下一代廣播影視關鍵技術,加快高新技術應用,數位化、資訊化、網路化、高清化、智慧化和媒體融合深入推進,廣播影視製作播出能力全面增強,傳輸覆蓋與接入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特別是去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党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全國新聞出版廣電系統深入貫徹落實講話精神,進入創新驅動發展新階段。今年2月19日,在習近平總書記“2.19”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中央三大媒體人民日報社、中央電視臺、新華社同日推出各自的融媒體平臺:“人民直播”移動直播平臺、“央視新聞移動網”、“現場雲”全國服務平臺,將中央級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推進到一個新水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1月5日出席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工作座談會,提出要堅定不移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在習近平總書記2.19講話一周年之際,劉奇葆同志到中央電視臺調研媒體融合發展情況,指出,媒體融合已進入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要全力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全國“兩會”報導,就是以中央電視臺等為代表的廣電機構融媒體產品和平臺創新成果的一次大展演、大檢驗。主流媒體線上線下、會上會下強力互動,“兩會”報導統一策劃、統一採編,一次採編生成多屏內容,移動優先、多屏互動分發,大大提高了時效性、貼近性、親切感,帶動採編人員向融媒化、全媒化轉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新格局初現端倪。成績是可喜的,但形勢更催人。要看到,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我國廣播影視同樣面臨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具體就是要實現融合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當前,我國廣播影視由大到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科技創新內生動力還不足,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不少廣電產品和服務停留在同質化、低效率的低端層面,難以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變化提升的精神文化新需求;核心和關鍵技術瓶頸有待突破,技術應用和業務體驗在競爭中優勢還不明顯,並跑、領跑的還不夠多。我們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加強科技供給,深化廣播影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更深層面、更寬維度、更高層次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面對挑戰和問題,我們既要放眼看世界,更要埋頭苦鑽研,擼起袖子加油幹。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要做到“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每一個階段都要從全域的高度加強整體設計,完善總體規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確定工作重點和工作抓手,狠抓關鍵領域、關鍵環節,既堅持目標和方向,又在繼承基礎上創新,扎扎實實把工作推向一個又一個新臺階。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把握廣播影視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重點要在以下四個方面聚焦並爭取突破,加快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

第一,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創新、轉型升級,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廣播電視臺是廣播影視最重要的主體,是最重要的宣傳文化陣地。適應受眾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履行好廣播電視媒體的職責使命,加快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也極為緊迫。

一要適應傳播格局的深刻變化,加快媒體深度融合、一體發展。這是關係廣播電視革新圖存、贏得未來的重大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對媒體融合高度重視,要求儘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轉變,要求“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去年總局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我們提出力爭兩年內,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在局部區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幾種基本模式;在“十三五”後期,融合發展取得全域性進展,建成多個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打造出數家擁有較強實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基本形成佈局合理、競爭有序、特色鮮明、形態多樣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新格局。這方面的工作任務非常艱巨,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

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各地情況看,廣播電視媒體內部採編發流程再造和體制機制創新已成為加快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總局去年出臺了廣播電臺和電視臺融合媒體平臺建設的技術白皮書,指導推動有條件的電臺電視臺建設制播雲平臺和基於用戶互動的制播大資料系統,建設“中央廚房”。中央電視臺和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等省級電視臺積極推進台內融合媒體平臺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其他地區要加緊建設,跟上發展步伐。下一步要圍繞“中央廚房”建設這個龍頭工程,加快流程再造步伐,進一步融通採編發各生產環節,推進製作流程一體化、資源分享便捷化,逐步實現管理扁平化、功能集成化、產品融媒化。我們提出,中央和省級廣電媒體要率先取得融合一體化的實質性飛越。

推進融合發展,一個重要著眼點就是滿足用戶“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終端”都能享受廣播電視服務的需求。當前,我們已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將音視頻服務不斷推向新高度新境界。據最新統計,全國7.3億線民中,手機線民近7億,占比超過95%;5.45億視頻使用者中,手機視頻使用者超過5億,占比超過91%。線民正集中湧向智慧網、移動網,大批彙聚到移動端,其中40歲以下人群占到8成。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要充分發揮電視大屏終端優勢,同時大力實施移動優先戰略,融通網上網下兩個輿論場,努力形成移動傳播新優勢,切實增強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方面,中央和一些省級廣播電視媒體都在抓緊推進,並且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

二要適應受眾對高品質音視頻的期待,不斷提升制播技術品質。從類比向數位、從標清向高清轉變,這是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推進的工作。當前,要在鞏固成果基礎上,加快推進有條件的廣播電視臺制播高清化建設。我們提出,到2020年,高清頻道要成為電視主流播出模式,省級和較發達地市級電視臺基本實現高清化,其餘地市級電視臺主要頻道實現高清化。同時,鼓勵中央電視臺及有條件的省級電視臺探索建立4K超高清電視(UHDTV)節目制播系統。我們計畫,到2018年構建起高清、超高清混合播出系統;在適當的時候,實現超高清試驗頻道播出。屆時,電視發展又將實現一個新的飛躍。我們希望影視製作也朝著這樣更高更優的方向努力。特別是電影領域,要發展和推進高新技術格式電影拍攝和動畫製作、特效製作,顯著提升我國特效電影和動畫電影製作能力,豐富內容表現力和藝術表現形式。

第二,加快廣播影視傳輸覆蓋網路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天地一體、互聯互通、寬頻交互、智慧協同方向發展。我國已經建成有線、無線、衛星混合覆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廣播電視傳輸網路。這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資訊網路,也是廣播影視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當前,網路資訊技術是全球研發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也因此帶來了基礎資訊網路的快速演進升級。我們提出,要順應科技趨勢,加快建設技術先進、特色鮮明、覆蓋廣泛、傳播快捷、安全可控的廣播電視基礎網路和廣播影視現代傳播體系,向以音視頻業務為核心的全功能全業務網轉型升級。

一要繼續加快廣電網路數位化寬頻化雙向化建設。從基本要求來說,去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統籌有線、無線、衛星三種技術覆蓋方式,到2020年基本實現數位廣播電視戶戶通。這意味著,屆時地面無線廣播電視要基本實現數位化,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基本實現數位化、雙向化、智慧化,直播衛星公共服務基本覆蓋有線網路未通達的農村地區。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我們要按照一體化建設的思路,加快現有廣電網路特別是基層網路的數位化升級改造。從更高要求來說,我們還要適應國家關於建設“寬頻中國”的戰略要求,大力實施寬頻廣電建設,全面提升有線、無線、衛星網路的寬頻速度、承載能力、服務能力。

這裡著重講一下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這是總局今年抓的一項重點工作,是涉及行業創新發展的一件大事。我國有線電視網路發展已到了一個關鍵階段,目前全國有線電視實際使用者達到2.23億戶,數位電視實際使用者數1.97億,數位化率88.34%;雙向網路覆蓋使用者超過1.45億,雙向網滲透用戶超過6000萬戶,有線高清用戶達7300萬戶,寬頻用戶達2300萬戶。雖然各省(區、市)基本實現“一省一網”,但隨著網路和數位技術快速發展,有線電視網路業務創新、轉型升級受到分散運營、分割發展的制約,資源優勢、規模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可持續發展面臨重大挑戰,必須加快整合步伐。去年11月,中宣部、財政部和總局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路整合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末實現全國一張網,並且確定了第一步、第二步的工作任務,其中第一步是中國廣播電視網路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公司)入股省級非上市有線電視網路公司,協同推進網路整合、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和全國性業務開展;第二步是推動全國性有線電視網路股份公司組建並上市,並通過股權置換、吸收合併等方式,與已經上市的有線網路公司整合重組。第一步的工作國網公司和若干個省網公司正在積極推動,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力爭按時完成,同時要不失時機地推進第二步的工作。去年5月31日,全國有線電視網路互聯互通平臺正式開通上線調試。目前先導項目同步在海南、陝西、河北、江蘇、北京、上海6省開展試點,新建京滬100G OTN傳輸系統專案已基本完成全部32個網站的設備安裝,100G OTN系統擴容專案涉及施工網站共158個,其中121個網站的設備已基本完成安裝。我們希望以互聯互通平臺建設為契機,儘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路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加快整合生產要素,促進業務、內容、平臺、網路、終端的共融互通,提升跨域服務能力、跨網傳輸能力和整體競爭能力,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希望各省廣電行政部門和各地網路公司高度重視,主動研究、共同努力,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切實把網路整合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運營抓好,為有線網路進一步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第三,加快建設智慧融合廣播影視監管體系,提升監測監管、安全保障能力。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通過科技創新促進融合創新、轉型升級,也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提升監測監管能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加快建設完善網路化協同化的廣播電視監測監管平臺。總局已經建成了技術監測、節目監管、視聽新媒體監管等技術系統。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立足互聯互通、可管可控、智慧協同,建立覆蓋和貫通中央、省、市三級,技術先進、標準統一、發現迅速、研判專業、運行順暢、制度規範的現代廣播電視監測監管體系,實現廣播電視全媒體監測監管的跨越式發展。

二是完善現代化電影監管系統。加快完善電影票務系統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利用數位版權保護技術建立影片版權追溯檢測平臺,為電影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三是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安全管理。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要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安全作為融合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建好“刹車”,築牢“堤壩”,把好“關口”,堵住“後門”,切實保障導向安全、資料安全、技術安全、管道安全、應用安全。IPTV、互聯網電視等廣播電視類新業務要堅持廣播電視媒體主導集成播控平臺。各類機構、各類主體新技術應用,也要充分考慮安全問題。事實上,所有新技術上線應用,都應該首先考慮到可管可控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造福社會、造福人民。今年黨和國家大事要事多,重大宣傳報導任務多,對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全國廣播電視系統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安全運行各環節的工作,增強安全保障能力,確保安全播出不出問題。

第四,大力推進核心技術和關鍵標準研發應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核心技術、關鍵標準助推創新發展,引領時代進步,決定著廣播影視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途徑。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必須面向科技前沿,佔領科技制高點,著力攻關核心技術、關鍵標準。當前,我們的工作重點在以下幾個領域:

一是加強廣電媒體融合關鍵技術及標準體系研發應用。重點在廣電融合媒體制播雲平臺、服務雲平臺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與試驗,建立標準體系;力爭在超高清電視、虛擬實境交互、融合媒體數位版權保護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引領規範行業創新發展。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新一代廣播電視融合媒體技術與標準體系。

二是加強廣電網路關鍵技術及標準體系研發應用。重點在廣播電視無線雙向交互、有線無線衛星協同一體化、融合傳輸覆蓋網、新一代衛星直播系統、廣電智慧終端機、智慧家庭、智慧社區、網路與資訊安全、監測監管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研究與試驗,建立標準體系;力爭在雲計算、大資料、異構網路互聯互通、跨域運營支撐系統、高性能核心網路、低成本多元化接入網路、Cable WiFi、智慧電視作業系統、智慧媒體閘道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目前,智慧電視作業系統TVOS已推出2.0版本,我們將繼續加快創新應用和推廣普及。

三是加大電影工業關鍵技術與設備創新力度。加快電影放映設備國產化研究工作,加強巨幕放映、新光源放映、沉浸式聲音等國產技術和設備,以及影片製作、傳輸、管理等工藝和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加大對建設重點實驗室和創新工程中心的扶持力度,制定相關電影高新技術標準,努力發展一批骨幹電影民族工業企業。

在推進核心技術、關鍵標準研發應用過程中,我們將一如既往注重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努力調動各類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上中下游有機銜接,形成緊盯需求、集中攻關的合力,促進核心技術、關鍵標準研發應用不斷取得新突破,源源不斷為廣播影視轉型升級提供自主創新技術支撐。我相信,廣播影視加快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過程,也必將為設備生產、技術研發等各類市場主體和機構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CCBN從一個有線電視設備展起步,如今以綜合性、專業化、亞太地區最大規模展會的品牌享譽中外,這既是主辦方開拓進取、砥礪前行的勞動收穫,更反映出全社會對廣播影視文化資訊服務日益增長的旺盛需求。習近平主席曾經說過,“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最持久的力量。”廣播影視的發展進步,離不開這種“最持久的力量”。面向未來,我們應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廣播影視融合創新、轉型升級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預祝展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