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業主暢談住在黃家湖畔的感受,推開窗子是一 湖沁人的詩意

在高層住宅眺望黃家湖

□楚天都市報記者朱澤胡勇謀潘錫珩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

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

它是大地的眼睛, 觀看著它的人也可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 湖邊的樹是眼睛邊上細長的睫毛, 而四周鬱鬱蔥蔥的群山和懸崖, 則是眼睛上濃密的眉毛。

——《瓦爾登湖》

臨湖而居, 推窗見水, 臨窗俯視,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意生活, 是不少都市人畢生的追求。

“千湖之城”的武漢, 湖泊資源豐富, 但中心城區臨湖濱江大宅量少且價高, 讓滿懷期待的購房者望而卻步。 所以, 儘管黃家湖的區域配套仍有待完善, 但稀缺的臨湖資源仍吸引很多市民搬進了新房。

居住在黃家湖是怎樣的感受?對黃家湖的未來又有怎樣的期許?近日, 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黃家湖畔社區, 海采多位業主, 暢談他們住在黃家湖畔的感受。

同時, 本報直播欄目“夢露探房”當天也走進黃家湖區域, 直播黃家湖區域的交通現狀, 探訪黃家湖濕地公園的建設進展。 據直播平臺資料, 共70萬人次觀看了本次直播。

不少網友表示, 此前, 在他們的印象中, 小丘陵、小山包、農田, 昔日的黃家湖都給他們留下這樣的印象。 經過楚天都市報連日來的報導和直播, 他們欣喜地發現, 如今的黃家湖已蝶變為一個高樓林立、路網縱橫、湖岸蜿蜒的居住新區, 著實令人驚歎。

許多網友則關心地鐵5號線和8號線以及黃家湖濕地公園的建設進度, 希望這些惠民工程早日完工投入使用, 屆時市民們休閒玩樂又多了黃家湖這個新去處。

放學回家的學生

推窗看湖開啟每天好心情

■李女士51歲

■楚天都市沁園業主

李女士的家在楚天都市沁園的8號樓, 目前正在進行裝修的收尾工作。

李女士說, 忙碌了大半輩子, 她和老伴都想找個遠離鬧市區的湖邊, 靜謐地過下半輩子, 當時一眼就看中了黃家湖。

5日上午, 記者在李女士家中看到, 其客廳、臥室等主要生活區都面向黃家湖。

她推開客廳窗戶, 一陣陣清風從黃家湖撲面而來, 令人神清氣爽。 遼闊的黃家湖湖面、西岸的大學城盡收眼底。

“我最喜歡開窗的這個時刻。 ”李女士興奮地說。 儘管還沒有正式入住, 她已能想像住進來之後的感受:早上起床, 拉起窗簾, 迎著陽光推開窗戶, 吹著涼爽濕潤的湖風, 看著大自然造就的壯美, 開啟每一天的好心情。

■侯先生56歲

■福星惠譽東瀾岸業主

提及臨湖而居的感受, 2013年就搬進福星惠譽東瀾岸的侯先生最有發言權。

每天清晨和傍晚, 侯先生都喜歡在開闊的陽臺上坐上一會兒, 看著波光粼粼的黃家湖湖面, 呷一口茶, 閉目養神。

退休之後, 侯先生癡迷于種花弄草。 他在陽臺上種上了喜愛的君子蘭、蕙蘭、富貴竹等綠植,

每天悉心照料。 陽臺上的綠意與社區植被相得益彰, 更與不遠處的黃家湖自成一體, 這是他最鍾情這套湖景房的地方。

“智者樂水。 ”侯先生用言簡意賅的四個字, 含蓄而又濃郁地表達他的感受。 相對于海洋的無邊遼闊, 江河的奔騰激蕩, 他對波光瀲灩的湖更是情有獨鍾, 將其視作最優最佳的棲居地。

市民希望加密公交線路

【建議】保護好湖面和湖岸線

在鍾情于黃家湖的天然美景時,李女士和侯先生不約而同地認為,臨湖樓盤既要利用好湖泊這個優質資源,更要尊重自然,保護湖泊,適度開發。

侯先生說,儘管他的房子一線臨湖,但他始終認為,臨湖是天然的絕版優勢,不能成為開發商或業主的“私家”資源。在這一點上,黃家湖區域的政府部門和進駐黃家湖的開發商做得比較好,樓盤統一退湖百米而建。

李女士此前住在沙湖附近,她的認識則更為深刻。資料顯示,沙湖的面積從以前的上萬畝銳減到如今的不足5000畝。她說,希望黃家湖區域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既保護湖面,也要保護好湖岸線,讓它成為所有市民共用的湖泊資源。

社區散步的居民

水質好讓我們住得舒心

■陳女士33歲

■楚天都市沁園業主

2015年,陳女士便在楚天都市沁園購買了一套臨湖高層房,今年年初剛搬進新家。

“通透,空氣好。”對於陳女士來說,沒有什麼比兒子的健康成長更寶貴了。她家陽臺和臥室正對著黃家湖,通風採光特別好,更重要的是,雖然臨湖而居,但幾乎一點都聞不到水體的腥臭味。

此外,研究表明,濕地可以影響“小氣候”,濕地水分通過蒸發成為水蒸氣,保持當地的濕度和降雨量,可以調節氣候。

記者前日踏訪黃家湖湖岸線時,儘管氣溫很高,但湖面上吹來的風並沒有令人不適,反而十分清新。岸邊,不少人正在往湖裡放魚苗。據他們介紹,黃家湖的水質挺好,所以才會放魚苗。

■姚爹爹67歲

■融科花滿庭業主

姚爹爹2015年搬進位於融科花滿庭的家,離湖較近。當時看房時,他和老伴就是看中了湖邊樹多有水空氣好,適合老人安享晚年。

“原本以為水邊冬天搖蚊多,沒想到基本上沒有。”姚爹爹說,買房前,住在東湖附近的朋友都勸他,住在湖邊有個很麻煩的事情,那就是一到冬天到處都是搖蚊,不僅是湖邊搖蚊飛舞,家中外牆上更是爬滿了搖蚊,一整個冬天基本上不敢開窗。

記者走訪瞭解到,近幾年,黃家湖和臨近的青菱湖水質都保護得不錯,因此魚類生長良好,而它們是搖蚊的天敵。此外,水質良好時,搖蚊就失去了繁殖環境,因此黃家湖區域並未爆發過搖蚊。

【建議】完善生活娛樂配套

期望黃家湖北岸一帶大型超市、社區商業等生活娛樂配套更完善,這是陳女士和姚爹爹的共同心願。

陳女士說,通過楚天都市報的報導她瞭解到,從規劃上來說,烽勝路未來將有40萬平方米的商業體入市,此外,隨著三環線上下黃家湖的匝道即將開通,北岸居民開車去街道口商圈和永旺、光穀都只要十幾分鐘,的確非常方便。

但是,近期來看,入住黃家湖的家庭大多有老人和小孩,預計三年內將有10萬人入住。如果社區商業、大型超市等能在北岸一帶就近佈局的話,將極大增加該區域的吸引力和活力。

再也不愁沒地方散步了

■王先生46歲

■楚天都市沁園業主

今年3月份,王先生帶著父母入住了位於楚天都市沁園社區的新家。

“之所以將第二套房買在這裡,主要看中了將要建設的黃家湖濕地公園。”王先生告訴記者,此前,他和父母一直住在中南路鬧市區,每天傍晚一家人團聚吃完晚飯之後,都會為去哪兒散步著急。鬧市區裡車多噪音大灰塵多,在這樣的環境裡散步,不僅不能強身健體,長期下去還會對身體有害。買一套帶湖的房子成了他和愛人最大的心願。

但是,武昌中心區的房價讓人望塵莫及,他最終選擇了該社區。儘管對他來說,意味著上下班要多花半個多小時在路上,但每天傍晚回到家,一家人漫步于黃家湖邊,其樂融融,他覺得沒有什麼比這些更讓人珍視了。

■馮思浩20歲

■大學城學生

每天傍晚吃完晚飯,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學生馮思浩便會約上女朋友,前往黃家湖綠道散步。他的宿舍樓就在黃家湖邊上,下樓走兩步便能和黃家湖親密接觸,他說漫步湖邊的體驗真的很不錯。

馮思浩告訴記者,每到週末,他的高中同學都會來找他吃飯。“你們學校外就是綠道,太高大上了吧!”每個初到他學校的同學,都會驚歎於學校與綠道是如此親密接觸。

去年底,東湖綠道開通後,他也曾約上同學一起去綠道騎行,雖然環繞著東湖的綠道令人心曠神怡,但從學校前往東湖綠道要穿越大半個武昌,時間成本太高。

【建議】加密公交線路網點

王先生覺得美中不足的是,黃家湖北岸公交線網有待加密。

王先生介紹,目前,黃家湖與外界聯繫的公交線路只有307微循環,因烽勝路破損比較嚴重,該公交間隔總在半小時左右,他的父母有時候想出去逛逛,等了很久終於等來了一趟,卻發現車上已是人擠人,連站的位置都沒有了,只好又走回家。

王先生建議,希望相關部門通過合理調整常規公交線路,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點等方式,優化慢行出行環境,構建多層次公共交通體系,實現與軌道網站銜接。

濕地公園規劃令人興奮

■夏女士43歲

■福星惠譽東瀾岸業主

夏女士是2012年入住福星惠譽東瀾岸的別墅。2011年上半年,在漢版最嚴限購令下,武漢樓市應聲降溫,尤其是別墅市場受衝擊最大。此時,夏女士果斷出手,低位購置了這套位於三環外、黃家湖畔的別墅。

“現在回頭看那時候的決定,太正確了。”夏女士說,她看得比較遠,當時儘管黃家湖西岸仍是典型的武漢郊區,大學城遠沒有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北岸更是被農田村莊覆蓋。但她仔細研究後發現,武昌南尤其是白沙洲一帶,湖泊資源其實十分有限,除了黃家湖就是青菱湖。此外,偌大的白沙洲片區尚無一個像樣的城市公園,隨著城市外邊緣的外延,臨湖之地將迎來大開發,而城市公園的建設也會被政府提上議事日程。

2016年,黃家湖西岸建成了2.3公里公園綠道,成為武漢科技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以及附近居民、教授、學生們的最愛,傍晚漫步綠道,看湖面晚霞滿天,美不勝收。

■秦女士29歲

■東原湖光裡業主

儘管入住的時間不長,但秦女士和家人已經愛上了黃家湖。

每個天氣晴好的週末,秦女士都會約上好友或鄰居,各自帶上小孩,前往大學城,在黃家湖岸邊草地野炊。

“他每次都很興奮,捉蝴蝶,撒丫子跑……總是玩得興盡而歸,”秦女士說,兒子特別喜歡湖邊,全家人週末也有了新的去處,她對這裡的好感與日俱增。

秦女士說,她通過楚天都市報的報導得知,黃家湖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已啟動招標,按照構築濱水區周邊多樣化的綠地系統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規劃編制。這讓她和社區其他業主都非常興奮。

【建議】希望沿湖綠道全部建起來

珍貴的東西往往易被破壞,湖泊即是如此。夏女士說,這幾年她一直住在大學城,見證了它的發展,也看到過問題。曾經,因為截汙治汙沒有受到重視,大學城裡的污水直排入黃家湖,導致其遭受污染。近幾年,在強有力的治理措施下,黃家湖水質漸漸好轉。下一步,希望再把沿湖綠道全部建起來,能讓居民更方便親水。

秦女士說,在黃家湖岸邊居住的感覺很棒,黃家湖濕地公園建設後,可以想像,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前來入住!黃家湖將變得更加宜居!

市民希望加密公交線路

【建議】保護好湖面和湖岸線

在鍾情于黃家湖的天然美景時,李女士和侯先生不約而同地認為,臨湖樓盤既要利用好湖泊這個優質資源,更要尊重自然,保護湖泊,適度開發。

侯先生說,儘管他的房子一線臨湖,但他始終認為,臨湖是天然的絕版優勢,不能成為開發商或業主的“私家”資源。在這一點上,黃家湖區域的政府部門和進駐黃家湖的開發商做得比較好,樓盤統一退湖百米而建。

李女士此前住在沙湖附近,她的認識則更為深刻。資料顯示,沙湖的面積從以前的上萬畝銳減到如今的不足5000畝。她說,希望黃家湖區域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既保護湖面,也要保護好湖岸線,讓它成為所有市民共用的湖泊資源。

社區散步的居民

水質好讓我們住得舒心

■陳女士33歲

■楚天都市沁園業主

2015年,陳女士便在楚天都市沁園購買了一套臨湖高層房,今年年初剛搬進新家。

“通透,空氣好。”對於陳女士來說,沒有什麼比兒子的健康成長更寶貴了。她家陽臺和臥室正對著黃家湖,通風採光特別好,更重要的是,雖然臨湖而居,但幾乎一點都聞不到水體的腥臭味。

此外,研究表明,濕地可以影響“小氣候”,濕地水分通過蒸發成為水蒸氣,保持當地的濕度和降雨量,可以調節氣候。

記者前日踏訪黃家湖湖岸線時,儘管氣溫很高,但湖面上吹來的風並沒有令人不適,反而十分清新。岸邊,不少人正在往湖裡放魚苗。據他們介紹,黃家湖的水質挺好,所以才會放魚苗。

■姚爹爹67歲

■融科花滿庭業主

姚爹爹2015年搬進位於融科花滿庭的家,離湖較近。當時看房時,他和老伴就是看中了湖邊樹多有水空氣好,適合老人安享晚年。

“原本以為水邊冬天搖蚊多,沒想到基本上沒有。”姚爹爹說,買房前,住在東湖附近的朋友都勸他,住在湖邊有個很麻煩的事情,那就是一到冬天到處都是搖蚊,不僅是湖邊搖蚊飛舞,家中外牆上更是爬滿了搖蚊,一整個冬天基本上不敢開窗。

記者走訪瞭解到,近幾年,黃家湖和臨近的青菱湖水質都保護得不錯,因此魚類生長良好,而它們是搖蚊的天敵。此外,水質良好時,搖蚊就失去了繁殖環境,因此黃家湖區域並未爆發過搖蚊。

【建議】完善生活娛樂配套

期望黃家湖北岸一帶大型超市、社區商業等生活娛樂配套更完善,這是陳女士和姚爹爹的共同心願。

陳女士說,通過楚天都市報的報導她瞭解到,從規劃上來說,烽勝路未來將有40萬平方米的商業體入市,此外,隨著三環線上下黃家湖的匝道即將開通,北岸居民開車去街道口商圈和永旺、光穀都只要十幾分鐘,的確非常方便。

但是,近期來看,入住黃家湖的家庭大多有老人和小孩,預計三年內將有10萬人入住。如果社區商業、大型超市等能在北岸一帶就近佈局的話,將極大增加該區域的吸引力和活力。

再也不愁沒地方散步了

■王先生46歲

■楚天都市沁園業主

今年3月份,王先生帶著父母入住了位於楚天都市沁園社區的新家。

“之所以將第二套房買在這裡,主要看中了將要建設的黃家湖濕地公園。”王先生告訴記者,此前,他和父母一直住在中南路鬧市區,每天傍晚一家人團聚吃完晚飯之後,都會為去哪兒散步著急。鬧市區裡車多噪音大灰塵多,在這樣的環境裡散步,不僅不能強身健體,長期下去還會對身體有害。買一套帶湖的房子成了他和愛人最大的心願。

但是,武昌中心區的房價讓人望塵莫及,他最終選擇了該社區。儘管對他來說,意味著上下班要多花半個多小時在路上,但每天傍晚回到家,一家人漫步于黃家湖邊,其樂融融,他覺得沒有什麼比這些更讓人珍視了。

■馮思浩20歲

■大學城學生

每天傍晚吃完晚飯,武漢科技大學黃家湖校區學生馮思浩便會約上女朋友,前往黃家湖綠道散步。他的宿舍樓就在黃家湖邊上,下樓走兩步便能和黃家湖親密接觸,他說漫步湖邊的體驗真的很不錯。

馮思浩告訴記者,每到週末,他的高中同學都會來找他吃飯。“你們學校外就是綠道,太高大上了吧!”每個初到他學校的同學,都會驚歎於學校與綠道是如此親密接觸。

去年底,東湖綠道開通後,他也曾約上同學一起去綠道騎行,雖然環繞著東湖的綠道令人心曠神怡,但從學校前往東湖綠道要穿越大半個武昌,時間成本太高。

【建議】加密公交線路網點

王先生覺得美中不足的是,黃家湖北岸公交線網有待加密。

王先生介紹,目前,黃家湖與外界聯繫的公交線路只有307微循環,因烽勝路破損比較嚴重,該公交間隔總在半小時左右,他的父母有時候想出去逛逛,等了很久終於等來了一趟,卻發現車上已是人擠人,連站的位置都沒有了,只好又走回家。

王先生建議,希望相關部門通過合理調整常規公交線路,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點等方式,優化慢行出行環境,構建多層次公共交通體系,實現與軌道網站銜接。

濕地公園規劃令人興奮

■夏女士43歲

■福星惠譽東瀾岸業主

夏女士是2012年入住福星惠譽東瀾岸的別墅。2011年上半年,在漢版最嚴限購令下,武漢樓市應聲降溫,尤其是別墅市場受衝擊最大。此時,夏女士果斷出手,低位購置了這套位於三環外、黃家湖畔的別墅。

“現在回頭看那時候的決定,太正確了。”夏女士說,她看得比較遠,當時儘管黃家湖西岸仍是典型的武漢郊區,大學城遠沒有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北岸更是被農田村莊覆蓋。但她仔細研究後發現,武昌南尤其是白沙洲一帶,湖泊資源其實十分有限,除了黃家湖就是青菱湖。此外,偌大的白沙洲片區尚無一個像樣的城市公園,隨著城市外邊緣的外延,臨湖之地將迎來大開發,而城市公園的建設也會被政府提上議事日程。

2016年,黃家湖西岸建成了2.3公里公園綠道,成為武漢科技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以及附近居民、教授、學生們的最愛,傍晚漫步綠道,看湖面晚霞滿天,美不勝收。

■秦女士29歲

■東原湖光裡業主

儘管入住的時間不長,但秦女士和家人已經愛上了黃家湖。

每個天氣晴好的週末,秦女士都會約上好友或鄰居,各自帶上小孩,前往大學城,在黃家湖岸邊草地野炊。

“他每次都很興奮,捉蝴蝶,撒丫子跑……總是玩得興盡而歸,”秦女士說,兒子特別喜歡湖邊,全家人週末也有了新的去處,她對這裡的好感與日俱增。

秦女士說,她通過楚天都市報的報導得知,黃家湖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已啟動招標,按照構築濱水區周邊多樣化的綠地系統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規劃編制。這讓她和社區其他業主都非常興奮。

【建議】希望沿湖綠道全部建起來

珍貴的東西往往易被破壞,湖泊即是如此。夏女士說,這幾年她一直住在大學城,見證了它的發展,也看到過問題。曾經,因為截汙治汙沒有受到重視,大學城裡的污水直排入黃家湖,導致其遭受污染。近幾年,在強有力的治理措施下,黃家湖水質漸漸好轉。下一步,希望再把沿湖綠道全部建起來,能讓居民更方便親水。

秦女士說,在黃家湖岸邊居住的感覺很棒,黃家湖濕地公園建設後,可以想像,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前來入住!黃家湖將變得更加宜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