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實地探訪馬雲的“無人商店”:技術很牛,商用很難

阿裡無人零售店黑科技的集成並沒有考慮過實際商用的成本。 阿裡巴巴不會開出線下實體店, “淘咖啡”只是阿裡改造線下零售搭建的一套場景解決方案。

而因為這家概念“快閃店“的商品是精選淘寶造物節上的限量文創商品, 商品並非高頻且客單價高, 主旨在體驗, 其成本測算不具有代表性。

撰文|顏菊陽

添加shangyegcj加入商業觀察家交流群

7月8日, 《商業觀察家》在杭州造物節上實地探訪阿裡巴巴推出的“淘咖啡”無人零售店。

一如此前各路消息的“劇透”, 扛著阿裡實驗室大名打造的網紅產品, 集成了店內肉眼可見的多路攝像頭和感測器等硬體所代表的電腦視覺、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黑科技, 以及“即買即走"背後的人像識別、商品識別、自助支付、大資料分析、IOT(物聯網)、區塊鏈等集成的"黑科技"系統。

按照阿裡技術方面人士的介紹, 整個無人商店背後有三套核心技術系統支撐,

即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結算意圖識別和交易系統;自助檢測與跟蹤系統。

不過, 這些技術的集成並沒有考慮過實際商用的成本。 阿裡巴巴相關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 阿裡巴巴不會開出線下實體店, “淘咖啡”只是阿裡改造線下零售搭建的一套場景解決方案。 無人零售店暫時沒有商用的計畫。 而因為這家概念“快閃店“的商品是精選淘寶造物節上的限量文創商品, 商品並非高頻且客單價高, 主旨在體驗, 其成本測算不具有代表性。

阿裡方面表示, 阿裡做無人店解決方案並不是要取代線下實體店, 讓門店裡完全就沒有人值守, 或是沒有人做收銀了, 而是依照不同業態去做效率提升, 運營優化,

讓零售商可以更容易去開店。

01

"無人餐飲+無人零售"兩個業態場景體驗

怎麼定義阿裡無人商店這個網紅?

阿裡方面的說法是“快閃店”。 門店店頭英文上書“TAO CAFE”, 中文"淘寶會員店"。

"快閃店", 百科詞條釋義:創意行銷模式結合零售店面的新業態。 快速吸引消費者, 經營短暫時間, 旋即消失不見。

進店流程:打開手機淘寶——掃淘寶會員店二維碼——簽署資料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定等使用者服務協定——手機生成一個電子的二維碼, 即入場碼——二維碼對準閘機掃描——閘機放行——入店。

進門後, 可以看到阿裡無人商店的首家概念樣板店, 其實是打造了“無人餐飲+無人購物”的兩種業態的組合應用場景。

無人零售

購物分為店內實體貨架場景和虛擬貨架。

實體貨架:精選淘寶造物節上的定制商品, 以文創類商品為主, 單品數約摸不到百種, 每個單品數量少則兩件, 多到一二十, 目測整體品項數不過百。 從這裡可以看出, 淘咖啡不能說是一家超市, 也不是標準意義上的百貨店, 而只能說是一家以售賣創意類小物件為主的文創用品店。 阿裡無意於打造一個商業應用, 而是純粹展示技術概念。

虛擬貨架:店中央擺設三張液晶屏長條桌,每張桌上方都垂吊下4個對角的攝像頭。坐上桌前方凳,攝像頭可以自動識別會員身份,液晶屏上會自動開屏,啟動購物。不過,《商業觀察家》現場體驗時,機器識別並不迅敏,試了三張桌子、四次調整坐的位置和靠向攝像頭的距離、角度,才得以獲得身份認證。

身份確認後,液晶屏裡顯示的商品就是經過淘寶對用戶識別後,依據用戶偏好及以前在淘寶上留存的行為軌跡進行推薦和精選的商品,理論上是千人千面呈現。不過,虛擬貨架局限在造物節上的限量商品。

理論上可以不用再動手指頭去觸摸,而是全部由人工智慧來識別使用者的購買需求。選定商品後,虛擬貨架等於在網站或手機上完成一次購物,電商配送到家。而實體貨架上的商品挑選之後,可以“即買即走”,離店結帳。

無人餐飲:人臉識別、自助收銀、語音點單

“淘咖啡”的名字,契合阿裡無人商店中的咖啡、甜品服務區。

進店,走到點餐區,前臺攝像視屏會顯示顧客頭像,完成會員身份認證。通過語音點餐,就可快速完成下單。或許是為提升效率,門店一律用服務員來代完成語音點餐。

比如服務員說“我要一杯冰摩卡”,下單需求迅速被語音辨識系統捕捉,並進行下單。“這是您要的東西,確認支付嗎?”智慧系統語音提示後,回答“確認”,相應款項自動從支付寶帳戶中扣除。

所有下單使用者和下單資訊可以投到提示屏上,伴有相應的取餐時間提示。每個會員的頭像上都會出現不同的淘系會員身份標識,例如帶紅寶石的小皇冠就是APASS的象徵。

這種餐飲即時結算的場景,應用到的技術是人臉識別、自助收銀。因為餐飲是先支付後取貨,因此不存在防盜問題。

離店:整個無人商店技術效率體現的關鍵一環。經過兩道門,第一道是“結算門”,能自動感應到顧客的離店需求,自動開啟;大概五六秒鐘後,第二道門開啟,這意味著在幾秒的時間內和兩道門構築的空間內已經快速完成商品價格的計算和自動扣款。一旁的提示器告知,“支付寶共計扣款XX元”。

《商業觀察家》沒有測試兩道門的反作弊或防盜效果。不過,阿裡巴巴的自我測試稱,結算的商品識別能經受拿在手裡還是放在包裡等多種障礙的識別。若消費者試圖作弊,例如刻意掩藏商品、或撕毀電子識別碼,會以和信用掛鉤的方式,視為不良信用記錄,並影響其下次入場。

02

價值:阿裡打響資料戰役?

以阿裡巴巴這樣一個大IP來做無人零售店,即使是概念版的“快閃店”,也是籌備即自帶光環,引爆市場眼球。

阿裡巴巴無人商店的真正看點在哪裡?《商業觀察家》認為,阿裡無人商店展現了前沿的黑科技,核心卻是在打一場資料的戰役。

門店能實現“即買即走”的無人值守、無人收銀的功能,核心技術的基礎都在於阿裡旗下淘寶會員大資料、商品資料的錄入。在其基礎上,阿裡通過建模,資料分析,演算法升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實現對商品和人的識別,以及自助支付。

對人的識別,從進店第一步“僅支持淘寶會員且大陸的支付寶實名認證用戶”就完成了用戶的識別。但是,對於門店核心的“商品識別”是通過何種技術來實現,阿裡以涉及專利內容而拒絕透露。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商品識別都需要錄入基礎資料資訊,更多資料才能保證演算法更精准完善,單純攝像頭、感測器進行圖像識別、圖像比對是無效的,眼下普遍的無人便利店技術是應用RFID晶片,但還未解決成本高的問題。

從目前表層資訊來看,阿裡的無人零售店,展現了幾方面的優勢能力:

1、低獲客成本能力。

而對於阿裡而言,只是流量啟動的一個新場景。

截至2016年,阿裡零售平臺活躍用戶4.07個億,這意味著差不多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經常要上淘寶逛逛買買的用戶。以手機淘寶為入口,進行身份的認證,由此後續能實現在出店前都不用手機的智慧購物。

2、資料資源和分析能力。

阿裡通過多年的電商消費資料的積累,底層資料庫基本是可以覆蓋從商品、交易到評價,整個商品交易的場景。以咖啡店而言,從商品名稱到購買流程等都可以基於資料進行建模、計算、學習、識別。阿裡海量的商品資料庫,意味著錄入、建模的成本相對較低。

3、支付能力。

進店顧客也不是針對所有手機淘寶用戶,而必須是經過實名認證,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帳戶進行捆綁的會員,這樣才能在門店內實現“即買即付”的用戶體驗。支付寶體系已完成實名認證,包括身份證資訊的捆綁,本身擁有會員的人臉等資料庫。需要的只是如何提升演算法,疊加電腦視覺和感測器感應,使識別更精准、更快速,降低誤判率。而這當然是阿裡的擅長。

比如無人零售店的物聯網支付技術,即由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研發完成,團隊是專注於VR、iot、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研發的團隊。

所以,從低成本獲客到商品識別到自助支付,整個全購物流程,每一個炫酷的“黑科技”背後其實都是阿裡生態下資料的支撐。

對於阿裡而言是成本低廉的存在,卻正是阿裡生態之外的任何企業要效仿的難題。若在阿裡生態之外,從APP獲客到商品資料到使用者行為資料到支付資料都意味著高昂的成本,且不說技術本身。

無人零售店從工程師投入的研發成本,若就是為了減少幾個成本低廉的收銀員,顯然不是阿裡的初衷。

阿裡在於獲取更多的線下消費行為的資料,如此形成對顧客更完善的“畫像”。這才是阿裡要掘金的寶藏。

“淘咖啡”快閃店的價值在於,既是阿裡生態價值的大秀肌肉,也是阿裡希望輸出使用者資料,同時獲取線下消費資料,説明商家捕捉消費行為和資料的開端。

馬雲曾經說過,資料是能源。

一句話作結:阿裡無人零售店再次秀出了阿裡的強大,數年來堅持生態平臺的口號下,資料價值已然凸現。

03

可能的問題:商業應用難

硬幣有雙面。

阿裡無人商店的問題在於,在看到阿裡無人商店展現出的巨大的資料價值的同時,因沒有應用價值的商品品類局限、無法被外界洞悉的核心技術構成,造成的成本效率無法與商用成本對比。由此,難以斷定阿裡無人商店能否做到比傳統零售店更有效率。

因90後、00後一代成為未來消費主力,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無人零售的未來被資本市場看好。互聯網巨頭阿裡巴巴的加入,本身是對無人零售行業趨勢確定性的提升。

但除了展示資料價值和能力,物聯網支付、電腦視覺、深度學習等黑科技能力,就阿裡無人商店首家概念樣板店來說,本身打造的“餐飲+零售”的無人值守場景,因商品品類較少和不代表大眾類,缺乏成本比對和廣泛應用的價值。

支付越來越便捷,已是既成現實。阿裡無人零售店此次選擇的文創店,不是高頻低價的大眾商超類消費,而是高客單、高毛利的業態,這意味著在高頻低價的大眾消費領域,阿裡資料價值的轉化在兩個關鍵緯度上——效率和體驗,還未做探索。

前者是人工成本的現實和技術驅動的成本的比拼;後者是溫暖的人工服務和冰冷的機器演算法的對決。

雖然阿裡有著海量的商品資料和使用者消費資料,且無論阿裡的生物識別和商品識別技術有多精准,前期圍繞海量資料的篩選、盤點、錄入是繞不過去的工作。這意味著,要識別精准,前期錄入和盤點的工作量將視商品數體現正向的成本關係。

無人零售商店是需要同時走通消費者C端和商戶B端才能成立的商業模式。

在C端,代表精確、快速、智能、自由開放的無人值守商店的氛圍,是吸引和拉近年輕人的天然的行銷噱頭。

關鍵在B端。對商家來說,無人零售商店要減少人力成本,提高坪效。

如果從感應晶片、自動識別,耗費大量程式師寫代碼,各種電子材料做感應器,伺服器貢獻計算力和電力消耗,為的是減少幾個人工,本質上不是一個成立的商業模式。更何況,目前成本不低的RFID晶片成本還是會分攤到店內商品價格上,對消費者來說性價比並不高。

實際上,阿裡的無人零售店許多元素能在當今變革中的傳統零售中都能找到相似的場景,如自動售貨機、自動咖啡機、手機APP付款和自助掃碼付款,以及智慧購物車、無人便利店盒子。包括世紀聯華、蘇果超市、羅森便利店、物美、永輝超市、新華都、天虹商場、大潤發、歐尚等大型超市或便利店企業都在探索,可以列出一長串的名單。許多線下實體店的付款結算環節也無需人工,手機對著終端機滴一聲便能完成付款。

或許,這也是淘寶造物節負責人魄天稱,“淘咖啡”完全沒有考慮成本和商用化的原因。無人商店的驅動力更在於展示阿裡的技術和資料能力,阿裡希望以概念店展示的解決方案,改造線下零售——馬雲曾公開表示,線下80%的實體零售要融合線上,線上線下日子都會好過。

推薦閱讀

點擊下方標題即可閱讀

專訪|蘇果超市陳兵:小業態是未來主力 年內將開生鮮加強型社區超市

大潤發新零售業態“飛牛優鮮”上線測試

無人便利店不是新零售 實體、電商的新零售設計分歧在哪?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商業觀察家

虛擬貨架:店中央擺設三張液晶屏長條桌,每張桌上方都垂吊下4個對角的攝像頭。坐上桌前方凳,攝像頭可以自動識別會員身份,液晶屏上會自動開屏,啟動購物。不過,《商業觀察家》現場體驗時,機器識別並不迅敏,試了三張桌子、四次調整坐的位置和靠向攝像頭的距離、角度,才得以獲得身份認證。

身份確認後,液晶屏裡顯示的商品就是經過淘寶對用戶識別後,依據用戶偏好及以前在淘寶上留存的行為軌跡進行推薦和精選的商品,理論上是千人千面呈現。不過,虛擬貨架局限在造物節上的限量商品。

理論上可以不用再動手指頭去觸摸,而是全部由人工智慧來識別使用者的購買需求。選定商品後,虛擬貨架等於在網站或手機上完成一次購物,電商配送到家。而實體貨架上的商品挑選之後,可以“即買即走”,離店結帳。

無人餐飲:人臉識別、自助收銀、語音點單

“淘咖啡”的名字,契合阿裡無人商店中的咖啡、甜品服務區。

進店,走到點餐區,前臺攝像視屏會顯示顧客頭像,完成會員身份認證。通過語音點餐,就可快速完成下單。或許是為提升效率,門店一律用服務員來代完成語音點餐。

比如服務員說“我要一杯冰摩卡”,下單需求迅速被語音辨識系統捕捉,並進行下單。“這是您要的東西,確認支付嗎?”智慧系統語音提示後,回答“確認”,相應款項自動從支付寶帳戶中扣除。

所有下單使用者和下單資訊可以投到提示屏上,伴有相應的取餐時間提示。每個會員的頭像上都會出現不同的淘系會員身份標識,例如帶紅寶石的小皇冠就是APASS的象徵。

這種餐飲即時結算的場景,應用到的技術是人臉識別、自助收銀。因為餐飲是先支付後取貨,因此不存在防盜問題。

離店:整個無人商店技術效率體現的關鍵一環。經過兩道門,第一道是“結算門”,能自動感應到顧客的離店需求,自動開啟;大概五六秒鐘後,第二道門開啟,這意味著在幾秒的時間內和兩道門構築的空間內已經快速完成商品價格的計算和自動扣款。一旁的提示器告知,“支付寶共計扣款XX元”。

《商業觀察家》沒有測試兩道門的反作弊或防盜效果。不過,阿裡巴巴的自我測試稱,結算的商品識別能經受拿在手裡還是放在包裡等多種障礙的識別。若消費者試圖作弊,例如刻意掩藏商品、或撕毀電子識別碼,會以和信用掛鉤的方式,視為不良信用記錄,並影響其下次入場。

02

價值:阿裡打響資料戰役?

以阿裡巴巴這樣一個大IP來做無人零售店,即使是概念版的“快閃店”,也是籌備即自帶光環,引爆市場眼球。

阿裡巴巴無人商店的真正看點在哪裡?《商業觀察家》認為,阿裡無人商店展現了前沿的黑科技,核心卻是在打一場資料的戰役。

門店能實現“即買即走”的無人值守、無人收銀的功能,核心技術的基礎都在於阿裡旗下淘寶會員大資料、商品資料的錄入。在其基礎上,阿裡通過建模,資料分析,演算法升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實現對商品和人的識別,以及自助支付。

對人的識別,從進店第一步“僅支持淘寶會員且大陸的支付寶實名認證用戶”就完成了用戶的識別。但是,對於門店核心的“商品識別”是通過何種技術來實現,阿裡以涉及專利內容而拒絕透露。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商品識別都需要錄入基礎資料資訊,更多資料才能保證演算法更精准完善,單純攝像頭、感測器進行圖像識別、圖像比對是無效的,眼下普遍的無人便利店技術是應用RFID晶片,但還未解決成本高的問題。

從目前表層資訊來看,阿裡的無人零售店,展現了幾方面的優勢能力:

1、低獲客成本能力。

而對於阿裡而言,只是流量啟動的一個新場景。

截至2016年,阿裡零售平臺活躍用戶4.07個億,這意味著差不多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經常要上淘寶逛逛買買的用戶。以手機淘寶為入口,進行身份的認證,由此後續能實現在出店前都不用手機的智慧購物。

2、資料資源和分析能力。

阿裡通過多年的電商消費資料的積累,底層資料庫基本是可以覆蓋從商品、交易到評價,整個商品交易的場景。以咖啡店而言,從商品名稱到購買流程等都可以基於資料進行建模、計算、學習、識別。阿裡海量的商品資料庫,意味著錄入、建模的成本相對較低。

3、支付能力。

進店顧客也不是針對所有手機淘寶用戶,而必須是經過實名認證,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帳戶進行捆綁的會員,這樣才能在門店內實現“即買即付”的用戶體驗。支付寶體系已完成實名認證,包括身份證資訊的捆綁,本身擁有會員的人臉等資料庫。需要的只是如何提升演算法,疊加電腦視覺和感測器感應,使識別更精准、更快速,降低誤判率。而這當然是阿裡的擅長。

比如無人零售店的物聯網支付技術,即由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研發完成,團隊是專注於VR、iot、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研發的團隊。

所以,從低成本獲客到商品識別到自助支付,整個全購物流程,每一個炫酷的“黑科技”背後其實都是阿裡生態下資料的支撐。

對於阿裡而言是成本低廉的存在,卻正是阿裡生態之外的任何企業要效仿的難題。若在阿裡生態之外,從APP獲客到商品資料到使用者行為資料到支付資料都意味著高昂的成本,且不說技術本身。

無人零售店從工程師投入的研發成本,若就是為了減少幾個成本低廉的收銀員,顯然不是阿裡的初衷。

阿裡在於獲取更多的線下消費行為的資料,如此形成對顧客更完善的“畫像”。這才是阿裡要掘金的寶藏。

“淘咖啡”快閃店的價值在於,既是阿裡生態價值的大秀肌肉,也是阿裡希望輸出使用者資料,同時獲取線下消費資料,説明商家捕捉消費行為和資料的開端。

馬雲曾經說過,資料是能源。

一句話作結:阿裡無人零售店再次秀出了阿裡的強大,數年來堅持生態平臺的口號下,資料價值已然凸現。

03

可能的問題:商業應用難

硬幣有雙面。

阿裡無人商店的問題在於,在看到阿裡無人商店展現出的巨大的資料價值的同時,因沒有應用價值的商品品類局限、無法被外界洞悉的核心技術構成,造成的成本效率無法與商用成本對比。由此,難以斷定阿裡無人商店能否做到比傳統零售店更有效率。

因90後、00後一代成為未來消費主力,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無人零售的未來被資本市場看好。互聯網巨頭阿裡巴巴的加入,本身是對無人零售行業趨勢確定性的提升。

但除了展示資料價值和能力,物聯網支付、電腦視覺、深度學習等黑科技能力,就阿裡無人商店首家概念樣板店來說,本身打造的“餐飲+零售”的無人值守場景,因商品品類較少和不代表大眾類,缺乏成本比對和廣泛應用的價值。

支付越來越便捷,已是既成現實。阿裡無人零售店此次選擇的文創店,不是高頻低價的大眾商超類消費,而是高客單、高毛利的業態,這意味著在高頻低價的大眾消費領域,阿裡資料價值的轉化在兩個關鍵緯度上——效率和體驗,還未做探索。

前者是人工成本的現實和技術驅動的成本的比拼;後者是溫暖的人工服務和冰冷的機器演算法的對決。

雖然阿裡有著海量的商品資料和使用者消費資料,且無論阿裡的生物識別和商品識別技術有多精准,前期圍繞海量資料的篩選、盤點、錄入是繞不過去的工作。這意味著,要識別精准,前期錄入和盤點的工作量將視商品數體現正向的成本關係。

無人零售商店是需要同時走通消費者C端和商戶B端才能成立的商業模式。

在C端,代表精確、快速、智能、自由開放的無人值守商店的氛圍,是吸引和拉近年輕人的天然的行銷噱頭。

關鍵在B端。對商家來說,無人零售商店要減少人力成本,提高坪效。

如果從感應晶片、自動識別,耗費大量程式師寫代碼,各種電子材料做感應器,伺服器貢獻計算力和電力消耗,為的是減少幾個人工,本質上不是一個成立的商業模式。更何況,目前成本不低的RFID晶片成本還是會分攤到店內商品價格上,對消費者來說性價比並不高。

實際上,阿裡的無人零售店許多元素能在當今變革中的傳統零售中都能找到相似的場景,如自動售貨機、自動咖啡機、手機APP付款和自助掃碼付款,以及智慧購物車、無人便利店盒子。包括世紀聯華、蘇果超市、羅森便利店、物美、永輝超市、新華都、天虹商場、大潤發、歐尚等大型超市或便利店企業都在探索,可以列出一長串的名單。許多線下實體店的付款結算環節也無需人工,手機對著終端機滴一聲便能完成付款。

或許,這也是淘寶造物節負責人魄天稱,“淘咖啡”完全沒有考慮成本和商用化的原因。無人商店的驅動力更在於展示阿裡的技術和資料能力,阿裡希望以概念店展示的解決方案,改造線下零售——馬雲曾公開表示,線下80%的實體零售要融合線上,線上線下日子都會好過。

推薦閱讀

點擊下方標題即可閱讀

專訪|蘇果超市陳兵:小業態是未來主力 年內將開生鮮加強型社區超市

大潤發新零售業態“飛牛優鮮”上線測試

無人便利店不是新零售 實體、電商的新零售設計分歧在哪?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商業觀察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