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週末讀書︱魏延安:真是一篇好文章——柏楊版資治通鑒夜讀劄記14

西元151年, 東漢桓帝命各地推薦“獨行”人才, 涿郡的崔寔被推薦送到京城, 但崔寔卻以有病的理由返鄉, 後來寫了一篇《政論》,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收錄了原文,

其中確實不乏真知灼見, 不僅是東漢王朝末世的病相報告, 就是對整個中國封建王朝的衰亡都可適用。 當時的山陽郡人仲長統就感歎道, 人主都應以此為座右銘。 現摘錄其中兩段柏楊的譯文:

“國家所以不能治理, 由於人主繼承到手的太平盛世,

歷時太久, 風俗習慣已經敗壞而不知道, 行政能力已經衰退而不改進, 認為‘亂’就是‘治’, ‘危’就是‘安’, 無法分辨。 有的荒淫奢侈, 不管國事;有的聽不進任何規勸, 喜愛假話, 厭惡真話;有的在歧路上徘徊, 不能確定方向。 於是, 親近的部下, 閉口不言, 避免得罪奸邪, 只求保持自己的官位。 偶爾, 疏遠的部下, 忍不住反映一點真情, 卻因為地位卑微, 不受重視, 或者進言之後, 受到懲罰。 結果, 國家法紀從上面先行破壞, 才智人士在下面有一種無奈之感。 ”

“庸俗的知識份子, 跳不出書上的章句, 完全被‘古’控制, 不知道改變方法, 只會驕傲的背誦一些教條, 卻看不見眼前的現實, 這種人怎麼可以跟他討論治國經邦、救國救民的大計?所以, 提出意見的臣僚, 即令君王重視, 也終於被奸佞之輩在背後掣肘。 為什麼如此?只因為頑劣之輩, 習慣於他所看到的東西, 對什麼事都不關心。 根本不樂意看到大事完成, 何況在大事還沒有開始時就要他同意!結果大家一致要求:還是遵照舊有法令規章,

千萬不要變革。 即令見識通達的人, 也往往看不得別人的貢獻和功業;懊惱那麼好的策略, 怎麼沒有由我想出?於是妒火中燒, 提筆寫文章, 滿紙義正詞嚴, 目的只在破壞對方形象。 結果, 真知灼見的先知, 寡不敵眾, 被摒棄在一旁。 ”

(本文圖片均選自網路)

小編推薦閱讀

關注 ◆ 聲明

鄭重聲明

一、作者對其所發表文章擁有版權等智慧財產權, 受法律保護。

作者法律顧問受作者委託, 特此鄭重法律聲明!

作者法律顧問:劉律師

聯繫方式:15389286602

電子郵箱:lkf-lawyer@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