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行走吉林|市鋼絲廠 歲月痕跡

↑點擊上方“曼陀羅文化”關注我們

在天津街57號, 曾經有一處工廠, 生產金屬絲製品, 運營40年成功升級重組成為另外一個冶金類公司。

如今雖然原址已經改建住宅社區, 但是它的名字依稀有人記得, 它就是吉林市鋼絲廠(以下簡稱市鋼絲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 為了一個目的走到一起來的, 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用在市鋼絲廠的職工最恰當不過了。 ”曾經在市鋼絲廠工作過的趙先生這樣對筆者說, “1958年市鋼絲廠建廠初期, 正逢國家公私合營大潮, 很多進入市鋼絲廠的職工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員, 木匠、瓦匠、機修各有所長。 ”

“維修班有一位搞機械的老師傅, 一般機械維修和機械零件製作都是由他來操刀, 是車間裡的‘大拿’。 他沒有文化, 不認識幾個字, 但是出個圖紙啥的舉手就來, 按照他畫出來的圖紙加工省工又省料。 後來領導安排帶了幾個徒弟,

一來幫忙幹點雜活, 二來照顧他的日常生活, 三來學學技術, 有個傳承。 那時候教徒弟也沒有啥教材, 也不用看書, 就是手把手的教, 口頭傳授。 師傅傳授技術都沒啥私心, 沒有藏著掖著的, 基本上都是傾囊傳授。 師傅盡心教, 徒弟們也認真學, 大家幹勁兒足, 學得快, 實踐也快。 沒有半年功夫, 幾個徒弟就把師傅的手藝學得差不多了。 當幾個徒弟都能獨當一面的時候, 也就三年多。 這時候徒弟們高興, 師傅高興, 領導更高興。 沒幾年, 工廠裡就出現一批優秀的青年工人, 維修製作兩不誤, 給工廠生產幫了不少忙。 ”

“還有一個家裡幹買賣的, 那算算術可厲害了, 一色(sǎi)兒心算, 會計打算盤都沒有他算得快。 後來分到供銷科,

正好發揮長處。 ”趙先生說。

我們經歷各有不同

趙先生的同事徐先生在拔絲車間, 那時候拔絲工藝相對初級, 固定鋼材盤圓, 機械拔絲。 有時候因為鋼材受熱不均或者拔絲力道不勻, 會造成鋼絲中斷, 徐先生就是拔絲的看護工作, 和續接工作。

一次, 徐先生距離機器比較近的觀察鋼絲的拔絲過程, 鋼絲突然的斷裂, 並捲曲反彈, 炙熱的鋼絲直奔徐先生頭部刺來。 徐先生本能的用手中的鐵鉗去撥, 沒想到鋼絲遇到鐵鉗反抽回來, 刺進了徐先生的前胸, 隨即血就湧了出來了。 徐先生的驚呼聲驚動了其他工友, 紛紛跑過來, 拔出鋼絲, 用毛巾捂住傷口, 送進了距離最近的吉林市第四人民醫院(後來的吉林市醫院)。 在醫院檢查後發現, 鋼絲刺進了肺葉裡, 造成肺出血, 還好沒有危及生命。 住了一段時間醫院, 就返回工廠了。 由於肺部受傷後不能做重體力勞動, 單位領導照顧他, 讓他轉到後勤工作。 這場事故, 徐先生雖然沒有危及生命, 但是呼吸系統障礙伴隨了他以後的三十年,
咳嗽是常態, 避免不了。

“當時還有一個勞改釋放的小劉, 是我的徒弟。 這小子眼力好、手腳麻利, 從來沒受過傷。 去年過年到我家來拜年還說起這個事, 說當年要不是我願意收他做徒弟, 還不知道會去哪, 後來會怎麼樣。 浪子回頭金不換, 這小子再沒犯過錯, 真的改好了。 ”徐先生說。

我們見證悲歡離合

徐先生的兒子小徐後來接班到了市鋼絲廠,他見證了市鋼絲廠的變遷。他說:“1989年,我剛接班入廠。工廠效益比較好,得過很多的榮譽,我還幫著工會整理過呢。鍍鋅鐵絲是部優產品,預應力鋼絲是省優產品。1982年被評為省冶金系統安全生產先進單位,1985年被評為市先進企業,1988年被定為省先進級企業.....可多了。”筆者問及小徐入廠時工廠規模時,小徐很自豪:“那時候,市鋼絲廠廠區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5個車間、一個輔助車間、一個附屬工廠,還有火車專用線。將近一千職工,製作鍍鋅鐵絲、預應力鋼絲、矯直鐵絲、商品黑鐵絲等好幾種金屬絲產品,吉林市使用的很多金屬絲產品都是我們工廠生產的。”

“直到1995年,我離開了市鋼絲廠。但是對於市鋼絲廠的消息還是一直關注,我老爸也同樣很關心工廠的發展。直到1997年6月28日,市鋼絲廠買斷吉林市鋼廠的有效資產,同時成立吉林市吉冶鋼鐵有限公司,市鋼絲廠成為其下屬企業的消息傳來。當看到廠區大門懸掛上了“吉林市吉冶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字樣的新標牌,知道這個消息是真的時,心裡很高興。雖然市鋼絲廠消失了,但是工廠重組後發展會更好。”

而後,鐵路南貨場退役,火車專用線隨之消失。廠區先後改建。2000年,在原廠區建成現在的靜苑社區。2010年,廠區大門以及大門所在樓房拆除,不久建成現在吉鐵房地產公司所在的六層建築。如今市鋼絲廠在天津街的痕跡幾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只有一些工廠舊聞,以及茶餘飯後的一點回憶了。(圖/文 張海川,稿於2015年)

大吉林,大東北,

聚焦鄉梓歷史,傳播吉林人物語;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揚慢生活情趣。

我們見證悲歡離合

徐先生的兒子小徐後來接班到了市鋼絲廠,他見證了市鋼絲廠的變遷。他說:“1989年,我剛接班入廠。工廠效益比較好,得過很多的榮譽,我還幫著工會整理過呢。鍍鋅鐵絲是部優產品,預應力鋼絲是省優產品。1982年被評為省冶金系統安全生產先進單位,1985年被評為市先進企業,1988年被定為省先進級企業.....可多了。”筆者問及小徐入廠時工廠規模時,小徐很自豪:“那時候,市鋼絲廠廠區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5個車間、一個輔助車間、一個附屬工廠,還有火車專用線。將近一千職工,製作鍍鋅鐵絲、預應力鋼絲、矯直鐵絲、商品黑鐵絲等好幾種金屬絲產品,吉林市使用的很多金屬絲產品都是我們工廠生產的。”

“直到1995年,我離開了市鋼絲廠。但是對於市鋼絲廠的消息還是一直關注,我老爸也同樣很關心工廠的發展。直到1997年6月28日,市鋼絲廠買斷吉林市鋼廠的有效資產,同時成立吉林市吉冶鋼鐵有限公司,市鋼絲廠成為其下屬企業的消息傳來。當看到廠區大門懸掛上了“吉林市吉冶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字樣的新標牌,知道這個消息是真的時,心裡很高興。雖然市鋼絲廠消失了,但是工廠重組後發展會更好。”

而後,鐵路南貨場退役,火車專用線隨之消失。廠區先後改建。2000年,在原廠區建成現在的靜苑社區。2010年,廠區大門以及大門所在樓房拆除,不久建成現在吉鐵房地產公司所在的六層建築。如今市鋼絲廠在天津街的痕跡幾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只有一些工廠舊聞,以及茶餘飯後的一點回憶了。(圖/文 張海川,稿於2015年)

大吉林,大東北,

聚焦鄉梓歷史,傳播吉林人物語;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揚慢生活情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