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中小創新企業先吃螃蟹

“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頂層設計, 正在逐步變現。 日前, “全球中小企業股權交易中心”在香港敲鐘啟動, 深圳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和有核心技術的創業者, 或許有了進入國際資本的新“護照”。

南都記者注意到, 首批掛牌的近10家企業中, 深圳籍占了約一半, 包括深圳正業天使創業投資、深圳匯海商學科技等多家企業。 來自深圳的券商和經紀公司也同樣最多。

官方履歷顯示, 全球中小企業股權交易中心是依託於中國亞太資產及產權交易所(亞交所)的全新平臺, “亞交所”是經香港證監會核准於2015年6月正式成立的交易所。

“占比超過9成的中小微企業, 只拿到不足5%的融資。 ”日前, 全球中小企業股權交易中心總裁朱新蘭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分析, 內地很多企業有不錯的基因, 而海外其實不少資本、投行也希望有視窗對接。 未來作為跳板, 該平臺也會幫助更多願意到悉尼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等這些海外板塊融資的內地企業。 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她認為, 希望打造一個與香港聯交所以及滬深交易所完全不同的新型市場化股權交易平臺, 給企業一次資本出海的機會和國際化規範管理的參照, 這樣資本的思維會更廣, 而深圳一馬當先。 朱新蘭透露, 目前交易中心的內地運營總部, 就放在深圳。

那麼,

該平臺能為中小企業帶來何種紅利?記者瞭解到, 交易中心設置了兩個板塊:全球直通車與進階的港新板。 記者注意到, 港新板對企業的年營業額的門檻是1000萬起步。 另外, 相對於以往的複雜審批流程, 這裡倒是出臺“無行政審批、無強制性資訊披露、無行業限制”的政策。 據記者觀察, 除了國際資本的介入, 公開透明的程式也是其較鮮明的特徵。

作為“對標”, 全球中小企業股權交易中心與目前炙手可熱的新三板有頗多相似, 被一些機構稱為“香港新三板”。 兩者特別對初創期科技含量較高、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非上市高科技股份公司或創業團隊都伸出橄欖枝。 不過, 記者注意到, 全球中小企業股權交易中心無法提供連續競價交易和股份碎片化交易,

在交易功能上明顯無法與新三板相提並論。  采寫:南都記者 盧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