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諸暨率先實現“一證通辦一生事”

昨天上午, 諸暨市楓橋鎮楓一村村民駱小英的家人來到鎮行政服務中心, 為駱小英辦理重度殘疾人困難補貼。 工作人員吳佯洋在電腦上讀取其身份證資訊後, 查詢到駱小英的相關電子證件, 迅速辦好了補貼事項。 吳佯洋說, 以往規定必須出示戶口名簿、救助證、殘疾證才能享受補貼政策, 常常有人忘帶導致來回跑, 現在只要一張身份證就可完成認定。

昨天, 諸暨市“一證通辦”資訊管理系統正式上線。 一證即以身份證作為唯一標識, 依託大資料、雲計算技術, 開展面向社保、醫療、養老、民政、納稅、信用等“一證”管理,

達到為公民“記錄一生, 管理一生, 服務一生”的目標, 也就是說市民憑身份證就可辦理從出生至死亡的絕大部分涉民事項, 無須提供其他證明材料, 極大地方便了辦事群眾。

“我們基於浙江政務服務網在全省率先開發這套新系統, 通過建設居民電子證件資訊大資料庫, 應用電子簽章和電子檔案模式, 打通資料壁壘, 加快資料共用。 ”諸暨市公共服務中心党工委書記徐亞萍介紹, 通過該系統, 占該市八成辦件量的涉民事項均可辦理, 平均辦理時間較改革前再縮短一半以上。

目前, 大資料庫納入人口戶籍資訊150萬餘條、個人社保資訊120萬餘條、機動車資訊30萬餘條、工商市場主體資訊14萬餘條、不動產登記資訊43萬余條及民政、公積金等資訊11萬餘條。

“資料對接完成後, 再加工生成加蓋單位電子公章的PDF電子證明檔, 跨部門、跨行業互認共用, 具有法律效力。 ”諸暨市公共服務中心電子政務管理科科長阮伯虎說, 每個市民都有個人的電子證件資訊庫, 不僅能核驗資訊真偽, 而且避免了提交相關辦事材料、證明和證件的麻煩。 第一批資訊共用清單中, 包含209項涉民事項, 可減少申報材料296個。

這套系統已經初顯成效。 今年6月份系統試運行後, 諸暨市教育局借助該系統實現城區小學、初中新生預報名“零跑腿”, 資料資訊通過網路資料自動核驗量達到12萬餘條。

“接下來, 我們還將不斷擴容資料庫和個人電子證件庫, 拓寬應用領域, 普及使用數位認證與電子印章,

完善電子檔案庫利用, 讓更多的涉民事項實現‘一證通辦’, 真正做到讓群眾省心、省時、省錢、省力。 ”徐亞萍表示, 截至目前, 該市已有99.3%的事項辦理實現“最多跑一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