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小T侃事」為何網易雲音樂註定是小眾播放機?背後辛酸沒人懂?

隨著天天動聽落幕, 各家音樂播放機公司開始了顏值和版權曲庫上的較量, 其中酷狗音樂和QQ音樂等播放機憑藉使用者基數和版權的優勢開始統治互聯網, 在這“惡劣的背景下”, 網易雲音樂卻以“黑馬”的形象脫穎而獲得了大批“水軍”擁護, 看似輝煌的背後, 網易雲的日子真的好過嗎?

網易雲LOGO

網易雲的發展

網易雲的發展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一帆風順, 最嚴版權令”初期網易雲音樂也受到過波及, 與QQ音樂達成的高達150萬首音樂版權轉授權合作。 從其使用者規模的增長曲線也可以看到, 也正是有了穩定的曲庫基礎, 網易雲音樂才能在短時間獲得爆發式增長。

網易音樂發展歷程:

2013年4月, 網易雲音樂正式發佈。

2014年8月, 網易雲音樂使用者數即將觸線4000萬。

2014年12月, 網易雲音樂宣佈使用者數超過5500萬, 其中Q4用戶總量增加近50%。

2015年7月, 網易雲音樂使用者數突破1億。

2016年7月, 網易雲音樂使用者數突破2億, 同比增長超100%。

網易雲之殤1

隨著線上音樂播放機大戰的序幕的拉開, 比拼數位音樂產業鏈佈局的戰役也正式來臨。 這將考驗平臺的多元化佈局, 以及使用者規模, 變現能力等等, 尤其是變現能力。 作為管道屬性的移動線上音樂平臺欲實現進一步的轉型,

借力IP打通泛娛樂上下游成為重中之重。

音樂人扶持計畫

此前網易雲音樂一直想通過扶持獨立音樂人從而實現逆襲的策略, 然而在各大巨頭圍攻下步履維艱。 網易雲音樂的“石頭計畫”遇到圍截, 不久蝦米音樂推出了尋光計畫,

QQ音樂公佈了樂人計畫, 酷狗的5sing原創音樂基地, 還有百度音樂人平臺計畫。 網易雲音樂反覆運算後加入短視頻的功能, 無疑是小眾文化存在的天花板讓其一時手足無措, 互聯網大佬阿裡巴巴都沒能把社交玩轉, 網易雲更是如此。 況且如酷狗這樣的平臺已經把體驗更佳、互動更即時的直播加入平臺上, 加入短視頻做做炒作還可以, 真的想通短視頻社交方式贏得市場肯定?

線上音樂大戰註定是殘酷的資本遊戲不能否認把短視頻引入移動線上音樂平臺, 網易雲音樂的大膽嘗試讓人敬佩。 只是如今的移動線音樂的格局之戰, 最終仍是版權+管道+商業模式硬實力與使用者量、用戶體驗軟實力的綜合較量, 看似在音樂社交上需求強勁的短視頻, 其能帶來的長尾用戶對於平臺的影響僅是杯水車薪。

有著互聯網的90-9-1法則的影響, 用戶關心的是享受更直接的服務, 而非耗時耗力去做個短視頻(人家Papi醬不僅是高材生, 背後還有個強大的團隊)。 既然是未來主打產品, 必定會搶佔其他服務的空間,當你拼盡全力挖掘音樂社交的時候,也要多考慮大眾用戶的訴求。其實,網易雲音樂轉型之痛之所以讓人無奈,因為歸根結底移動線上音樂的大戰早已是殘酷的資本遊戲。

網易雲之殤2

2017年初,騰訊公司QQ音樂業務和中國音樂集團合併成為新的音樂集團,CMC。2015年初,阿裡巴巴也將旗下兩款音樂服務蝦米音樂、天天動聽整合組建成阿裡音樂。同年10月,從百度當中被拆分出來,百度音樂完成與太合音樂集團的合併。顯然在巨大的版權投入的壓力下,合併與結盟成主流,網易雲只能通過採取合作的方式和友商壁壘式佈局競爭,不免有點捉襟見肘。

線上音樂大戰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用戶量,當版權成為一種稀缺商品,巨額版權投入就要依靠用戶的最終消費來變現,因此移動線上音樂平臺使用者量的多寡,決定了平臺在版權上投入的預算,這也是網易雲的軟肋。

在阿裡強大的電商流量與騰訊龐大的社交流量支撐下,兩大平臺變現管道更為多元,也就會更多的進行版權購買。而版權的增加又反哺用戶量的增長,實現正向化學反應。市場形成AT巨頭對峙的格局,一切並非偶然。另外圍繞音樂IP上下游粉絲經濟和IP開發,用戶量的多寡決定了最終成效,畢竟流量的資本價值在互聯網時代永遠都排在第一位。

網易雲前途未蔔

在多方因素影響下,移動線上音樂大戰成為了極為殘酷的資本遊戲,雖然走短視頻社交、獨立音樂人小眾路線,是在版權和用戶量不佔優勢下差異化競爭的最優選擇。

然而音樂作為更新換代頻繁的大眾消費產品,版權與管道的兩大因素,是關乎入局者未來能否霸佔市場的命門。音樂播放機大戰全面敲響,是危機也是機遇,與其劍走偏鋒,不如將更多精力放在版權和管道上,比推出社交和泛娛樂功能都來的有意義,你們說呢?

福利囉嗦時間

更多科技與娛樂資訊,歡迎關注小T,我們一起漲姿勢!

必定會搶佔其他服務的空間,當你拼盡全力挖掘音樂社交的時候,也要多考慮大眾用戶的訴求。其實,網易雲音樂轉型之痛之所以讓人無奈,因為歸根結底移動線上音樂的大戰早已是殘酷的資本遊戲。

網易雲之殤2

2017年初,騰訊公司QQ音樂業務和中國音樂集團合併成為新的音樂集團,CMC。2015年初,阿裡巴巴也將旗下兩款音樂服務蝦米音樂、天天動聽整合組建成阿裡音樂。同年10月,從百度當中被拆分出來,百度音樂完成與太合音樂集團的合併。顯然在巨大的版權投入的壓力下,合併與結盟成主流,網易雲只能通過採取合作的方式和友商壁壘式佈局競爭,不免有點捉襟見肘。

線上音樂大戰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用戶量,當版權成為一種稀缺商品,巨額版權投入就要依靠用戶的最終消費來變現,因此移動線上音樂平臺使用者量的多寡,決定了平臺在版權上投入的預算,這也是網易雲的軟肋。

在阿裡強大的電商流量與騰訊龐大的社交流量支撐下,兩大平臺變現管道更為多元,也就會更多的進行版權購買。而版權的增加又反哺用戶量的增長,實現正向化學反應。市場形成AT巨頭對峙的格局,一切並非偶然。另外圍繞音樂IP上下游粉絲經濟和IP開發,用戶量的多寡決定了最終成效,畢竟流量的資本價值在互聯網時代永遠都排在第一位。

網易雲前途未蔔

在多方因素影響下,移動線上音樂大戰成為了極為殘酷的資本遊戲,雖然走短視頻社交、獨立音樂人小眾路線,是在版權和用戶量不佔優勢下差異化競爭的最優選擇。

然而音樂作為更新換代頻繁的大眾消費產品,版權與管道的兩大因素,是關乎入局者未來能否霸佔市場的命門。音樂播放機大戰全面敲響,是危機也是機遇,與其劍走偏鋒,不如將更多精力放在版權和管道上,比推出社交和泛娛樂功能都來的有意義,你們說呢?

福利囉嗦時間

更多科技與娛樂資訊,歡迎關注小T,我們一起漲姿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