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購房合同“坑”多且深

去年市消委會共受理房屋類投訴400宗, 同比增長21.2%。 其中, 涉及合同糾紛占比約40%。 本周, 南方都市報聯合新浪樂居發起的網路調查中,

將近45%的購房者都表示曾在購房過程中與開發商產生過矛盾。

這個行業, 不知從何時開始, 玩起了秘而不宣的“潛規則”。 或許在資本為王的時代, 高溢價的屬性註定了房子必然會攜帶被追捧的基因。

當你滿懷期待地走進售樓中心, 沉溺於誘人的廣告語與承諾中, 交房之後, 你卻可能遭遇一場孩子上不了傳說中的名校、5分鐘的地鐵站其實遠在天涯的噩夢;當你滿心歡喜地簽下購房合同, 殊不知不平等條款卻躲在暗處對你微笑;當你無限憧憬地參觀著光亮溫暖的樣板房, 但收樓時卻是一個黯淡無光、充滿瑕疵的房子……

是的, 在買房這件事上, 買賣雙方永遠難以公開透明平等地進行對話。

處於強勢地位的開發商, 似乎更容易違背契約,

在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細節上設下“圈套”。 而購房者的維權之戰, 往往充斥著漫漫長路的艱辛與無奈, 更進一步坐實了其相對弱勢的定位。

一場購房, 是一場契約, 更是人性與商業利益的對弈。 我們走得太遠, 以至於總忘了為什麼而出發。 眼看著這場契約的天平即將失衡, 我們無需去片面評價究竟誰對誰錯, 更值得憂慮和反思的應該是如何通過機制制約來尊重契約。

正如一名樓市專家所分析的, 除了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減少欺詐行為之外, 還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 讓違法一方付出昂貴成本的代價。 而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也是契約生效的有力守護者。

●陳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