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教育看蕪湖和合肥的差距

蕪湖, 素有四大米市之稱(四大米市是指江西九江、江蘇無錫、安徽蕪湖、湖南長沙), 1876年, 中英簽訂《煙臺條約》, 將蕪湖、宜昌、溫州、北海等四處增辟為通商口岸, 從此開始了蕪湖的近代化進程。 彼時的合肥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

1952年, 合肥正式成為安徽省省會。 改-革-開-放以來, 尤其是02年政務文化新區的開建, 拉開了合肥城市大建設大發展的新階段。 隨著高鐵的建設以及不斷融入長三角, 合肥與省內其他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 有人問原因是什麼?合肥基礎差、不沿江, 先天優勢不足, 主要靠的是省內的大力支持, 甚至可以說是吸血, 但更靠包容開放的精神、優質豐厚的教育資源。 今天我不談其他, 僅僅從教育來說說蕪湖和合肥的差距。 沒有貶低誰的意思, 僅僅是擺事實, 講道理, 客觀陳述一下罷了。

第一, 先看高等教育。 合肥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大這樣的985、211重點大學, 也有安農大、安醫大、建築大學、中醫藥大學等省屬重點高校, 外加普通本科院校和大專高職院校, 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近些年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陸續在合肥開辦分校。 合肥為什麼叫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和重視教育是分不開的。

當年的中科大本打算去河南南陽和安慶的, 結果不是被拒就是不受待見, 只有合肥積極主動接納。 合肥在最困難的時候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近些年合肥與中科大的關係也很不錯, 先是無償劃撥土地給科大搞先進技術研究院,

再是送3000畝地給科大建新校區。 102路公車專門跑科大本部和先研院, 敢問有幾個城市能做到?服務於高校的發展, 盡心盡力為高校解決後顧之憂。 再看蕪湖, 除了安師大、工程大學和皖南醫學院外其他基本上都是三本或大專高職, 從高等教育來看確實差距不小。

第二, 再看省示範高中。 合肥市區除了一中六中八中一六八中學之外, 還有其他省示範共14所。 近年來縣域新辦高中也發展不錯。 衡安中學今年正式辦學, 明年新四中即將開門迎客, 清華附中也在建設之中, 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看看蕪湖,市區一中和安師大附中還是很不錯的,不比合肥一中和一六八中學差,但省示範高中總數才5所(12中、田家炳實驗、北師大蕪湖附校),數量上遠遠不及合肥。

從這兩點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發展主要靠的是教育和人才,沒有這些再好的基礎和先天條件都會被甩開。我們面臨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未來的競爭主要是靠科技和教育。加油吧蕪湖!

看看蕪湖,市區一中和安師大附中還是很不錯的,不比合肥一中和一六八中學差,但省示範高中總數才5所(12中、田家炳實驗、北師大蕪湖附校),數量上遠遠不及合肥。

從這兩點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發展主要靠的是教育和人才,沒有這些再好的基礎和先天條件都會被甩開。我們面臨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未來的競爭主要是靠科技和教育。加油吧蕪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