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沱一橋下拾荒老人 即將在救助站“安家”

今年一月份, 記者與市救助站工作人員一同來到沱一橋橋下, 看到一位老人住在一間臨時搭建起來的破舊空間裡, 不遮風不擋雨, 居住條件很差。 即使這樣, 老人仍舊拒絕救助站的幫助, 靠積攢廢品為生。

時隔兩個多月, 在市救助站工作人員的耐心勸說下, 這位老人終於願意接受救助。 救助站社工汪珊告訴記者, 老人名叫銀希海, 方山鎮白村人, 今年55歲, 無兒無女, 又因老家房子無法住人, 只能在外流浪。 21日, 記者再次前往沱一橋橋下, 發現銀老輩已經將房屋搭建材料、自己的物品收拾到位了。

現場銀老輩告訴記者, 他的雙手雙腿是先天性殘疾, 受身體限制, 他每天只能出門拾荒兩個小時左右, 運氣好一個月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 運氣不好溫飽都成問題。 得知可以進入養老院安度晚年, 老人顯得很憧憬。 老人說道:“進了救助站有人幫我做飯, 有人幫我端,

這個溫飽就比在外面流浪好得多。 以前有什麼問題都是自己解決, 必須一個人解決, 現在到了救助站, 有人幫忙。 感謝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來接我 。 ”

記者瞭解到, 日前市救助站工作人員已經帶領老人去辦理好了殘疾證, 待證件發放下來, 就將帶領老人前往方山鎮養老院生活。

瀘州市救助管理站社會工作師汪珊告訴記者:“因為我們看了之後, 發現他的腿和手比常人要細一點, 我們也不知道具體原因是什麼, 後期我們會帶他做一次詳細的體檢, 大概就在近兩個周殘疾證拿下來之後, 我們就會把他送往敬老院, 在進入敬老院之後, 我們還會對他進行後期跟進, 看他是否適應敬老院的生活。 ”

採訪結束後, 老人便跟隨工作人員前往市救助站暫時住下。 據瞭解, 老人得到救助後的所有生活費用和醫療費用均由民政部門提供, 今後老人終於可以在安定、溫暖的新環境裡生活下去。

我們的城市中除了綠樹鮮花、高樓華燈, 也還有一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救助流浪者, 不僅溫暖了這些困難群體, 更體現了一個城市的人文關懷。 希望大家都參與到救助工作中來, 一旦發現陷入困境的流浪乞討人員, 可以迅速撥打市救助站電話0830--2509287, 讓他們儘快得到救助。

記者:汪恒怡 劉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