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嘯叫的沙漠——萬里絲路紀行之第八日

上午 。 純得出奇的藍色天空。

2017年7月8日, 週六。 “第三屆禧福祥絲綢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賽絲路采風團”從敦煌天潤國際大酒店出發去哈密, 途中在鳴沙山和月牙泉逗留。

鳴沙山位於敦煌南郊七公里, 是巴丹吉林沙漠和塔克拉瑪幹沙漠之過渡地帶, 約二百萬平方公里。 據介紹, 由於長期有規律(風向基本固定)風攪沙飛, 鳴沙山的沙子都有人眼難以覺察的細眼, 形成音箱般共鳴效果, 因而有風之夜, 沙海翻滾, 發出鳴叫一樣的巨大聲響。 科學的解釋是, 以“石英為主的細沙粒, 因風吹震動、沙滑落或相互運動, 在氣流中旋轉, 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應發生嗡嗡響聲的地方稱為鳴沙地”, 此種現象叫“響沙”, 鳴沙山因此得名。

唐《元和郡縣誌》中就有記載:“鳴沙山一名神山,

在縣南七裡, 其山積沙為之, 峰巒危峭, 逾于石山, 四周皆為沙壟, 背有如刀刃, 人登之即鳴, 隨足頹落, 經宿吹風, 輒複如舊。 ”大致說清楚了鳴沙山的“響沙”現象。

鳴沙山這座白晝在陽光下被滑沙者摩擦嘯響、夜晚被罡風吹拂鳴叫的沙丘, 近十年成為了北中國最著名的沙漠旅遊勝地。

導遊講了一事實, 說某一年蘭州學生二百多人做了實驗, 一起從沙山頂滑下, 產生的聲音居然超過八十分貝。 可見響沙之響。 據說鳴沙山旅遊用的駱駝達2000多峰, 每日奔走于鳴沙山上的駱駝, 竟然因營養太好而駝峰被鞍駕磨爛了, 還學到一關於駱駝的小常識, 駱駝每天喂水兩次, 每次喝二十多公斤。 駱駝的壽命可達三十年。

鳴沙山有月牙泉。 這次來有關月牙泉的一些事實終於厘清:長僅百米, 闊約二十五米;最深處不過五米;是古河道殘留(或說斷層滲泉, 風蝕湖等)。 民間有關傳說不足道。 十分奇怪的是, 茫茫沙漠中這麼小一灣水域的月牙泉, 至少從有記載之漢代起, 經兩千多年而不涸, 確是自然奇觀。

下午經五六小時奔波, 於18:20抵達新疆哈密。 哈密的夜22:00還是白晝, 而次晨05:30竟然有了天光。

丁酉半夏逍逍客于絲路萬里行旅次之哈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