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商基金看兩會之健康中國:醫改進深水區 政策紅利將釋放

導語:2017年3月3日起, 中國進入今年的"兩會時間"。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全體中國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是一場承載著全民期待的舉國盛事, 華商基金特別策劃《華商基金帶您看兩會》系列欄目, 為您解讀其中的投資機會。

在剛剛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會上提到“健康中國”時表示, 今年主要任務就是要把路線圖、時間表細化為施工圖, 圍繞“1、5、3”這三方面的重要任務抓好落實工作。 “1”是牢牢把握“健康中國”建設這一條主線;“5”是深化改革, 建立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3”是改善民生,

開展好三個行動。 在華商產業升級、華商領先企業基金經理彭欣楊看來, 這意味著進入深水區的醫療改革, 未來的可操作性或將大大增強。

在李斌主任的講話中, 對分級診療制度給予了“中國特色基本醫療制度之首”的高度地位, 這種提法也確實切中要害。 我國過去幾年一直在大力建設基層醫療機構, 從鄉鎮衛生院到城市社區服務中心, 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進行硬體建設。 但是, 硬體的提升並未大幅帶來患者從三甲醫院到基層機構的遷移。 那麼如何提升基層機構的軟實力, 從而引導患者向基層分流成為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 李斌首次官方提出了採用醫聯體建設、家庭醫生制度的覆蓋為重要的抓手來改善。

第一個抓手是醫聯體。 所謂醫聯體, 簡而言之就是縱向高級醫療資源和基層醫療資源打通, 橫向同級醫療資源相互打通, 實現體系內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 實際上, 李斌發言中也表示, 各地對此其實已經有很多實踐, 並且形成了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專科聯盟、遠端醫療等幾個樣板工程。 對於其中蘊含的投資機會, 華商基金彭欣楊認為:“我相信下一步可能將大範圍推廣這些實踐經驗了。 在這些樣板工程的推進中, 將會激發許多新的需求。 ”例如, 在形成醫聯體建設的過程中, 需要打破目前醫療機構的孤島狀態, 實現資訊流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流動, 而這或將帶來醫療機構資訊化的相關投資機會。

而另外一個作為重要抓手的是家庭醫生政策。 談到家庭醫生,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在會上表示, 2016年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 現在已有200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開展這項工作, 試點城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已達22.2%, 重點人群覆蓋面達38.8%。 到2020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將力爭擴大到全人群, 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對此華商基金彭欣楊認為, 家庭醫生要真正實現推行或將牽涉到更大範圍的體制改革, 例如國際通行的家庭醫生的收費模式為保險機構進行預付費, 這與我國目前社保現行的按專案付費有很大的不同。 家庭醫生的推行或許也需要保險管理能力隨之大幅提升,

而在這個過程中可釋放的政策紅利空間或更為巨大。

健康涉及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涉及到千家萬戶的安康幸福, 是重大的民生。 華商基金彭欣楊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高度重視提高人民健康水準, 制定了“健康中國”建設的大政方針, 這是一個長久的任務, 接下來重在貫徹落實。 “健康中國”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各個領域, 無論是醫聯體還是家庭醫生的推進或帶來政策紅利的巨大釋放, 將繼續跟蹤這些可能的投資機會。 建議投資者可關注彭欣楊所管理的華商產業升級混合型基金(630006)。

以上觀點不代表投資建議,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明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