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永嘉古稀老人從美國回鄉尋親,這已經是第三次了!何時才能找到根?

昨天, 專門從美國回溫的古稀老人鄭淼和弟弟鄭小平向溫都全媒體求助, 希望能幫他們找到親戚:“葉落歸根, 將父母的骨灰從美國帶回家鄉。 ” 這已是兄弟倆第三次回溫尋親了。

鄭淼說, 68年前的那個晚上, 母親帶著他們兄妹四人乘著小舢板, 從甌江出發, 前往臺灣與父親團聚。 這一走, 他們就與家鄉溫州的親人再沒見過面。

據悉, 鄭淼兄弟倆曾于2010年、2016年兩次來溫尋親, 但都沒有找到線索。

兩位老人講述往事不禁留下眼淚

父親曾在市區建了一棟兩層洋房

76歲的鄭淼共有兄妹四人, 鄭淼排行老二, 哥哥鄭鎮東比他大三歲, 已去世。 鄭淼有個妹妹叫鄭可知, 今年73歲;鄭小平排行老四, 今年69歲。

鄭淼說, 父親鄭平出生於1912年, 是永嘉人。 “當時父親為了從軍, 虛報了兩歲。 ”從黃埔軍校畢業後, 父親又去了印度受訓, 隨後被調往東北, 在當時的政府部門任職。 抗戰勝利後,

父親回到溫州, 在市區建了一棟兩層洋房, 並用母親的小名“誠宇”命名。

在兄弟倆的印象中, 那是一棟獨立的洋房, 前門開在一條名為“鐵馬路”的街上, 背對甌江。 大門很大, 汽車能開進去, 邊上還有一扇小門, 平時家人就從這裡進出。 進了邊門, 就是家裡的廚房, 隨後就是花園, 裡面種了楊梅、枇杷等果樹。 洋房後面的草地連著甌江的溪灘, 家裡的傭人會去那裡洗衣服。 到現在, 鄭淼還記得棒槌打在衣服上的聲音。

房子建好沒多久, 鄭淼父親就被派往臺灣。 “此後, 父親再也沒回過家鄉。 ”

父母要求子女在家中說溫州話

4年之後, 也就是1949年的一個深夜, 兄妹四人被母親王修和保姆阿英叫醒, 在甌江邊上了一條小舢板, 經廣州、香港前往臺灣,

與父親團聚。 “離開的時候, 母親將房契等材料交給了一所教會醫院的院長。 後來聽說, 我們的房子被政府改成了醫院。 ”

鄭家來到臺灣後經濟條件窘迫, 已雇不起保姆。 阿英於是離開鄭家, 嫁給了在臺灣的一名溫州人, 遷往臺灣南部。 鄭淼兄妹四人在臺灣完成學業, 到美國繼續深造, 並定居美國。 鄭平夫婦也于上世紀90年代末移民美國。

“對於家鄉的事情, 父親很少談及, 但是我們知道他想家。 ”鄭小平說, 母親在85歲時去世, 父親將母親的骨灰面向東方安放。 鄭淼父親于2009年去世。

鄭淼回憶, 鄭家在臺灣的十幾年, 父母一直要求兄妹四人在家中說溫州話。 到美國之後, 除了大哥鄭鎮東跟父母住在洛杉磯, 兄妹三人都在美國西部工作生活。

“慢慢地, 我只會說幾句溫州話了, 但是聽還是能聽懂的。 ”

家譜對聯中有“大德承希孔朝繼九卿庭”

鄭淼回憶, 在父親去印度受訓期間, 祖父鄭鐵夫去世。 對祖母, 他沒有什麼印象, 只記得姓陳。 鄭家在市區打繩巷有一份祖業, 是一家名為“鄭榮發”的紙張批發行。 鄭平從軍後, 批發行由其弟弟管理。 抗戰勝利後, 這家紙張批發行改為米行。

“抗戰勝利後, 父親回到永嘉楠溪, 為自己和母親造好了墓地。 ”鄭淼說, 父親曾告訴大哥, 自己出自永嘉楠溪鄭家, 家譜對聯中有一句是“大德承希孔朝繼九卿庭”, 父親是“孔”字輩, 鄭淼是“朝”字輩。

鄭淼對母親那邊親戚的資訊掌握得多一點:外祖父名叫王孟治, 曾在上海一家英國人開的煙酒外供局上班。

母親王修在上海藝專學習繪畫, 畢業後回溫成婚。 母親有兩個弟弟, 分別名為王健、王寬。 “王健舅舅是浙大電機系畢業, 我們離開溫州時, 聽說去了東北。 王寬舅舅則參加了解放軍。 ”鄭小平說, 一家人移民美國之後, 王健舅舅的兒子曾想申請留學美國, 與母親取得了聯繫。 “後來, 留學的事沒成, 也慢慢失去了聯繫。 ”

鄭淼說, 他們兄妹三人的年紀都大了, 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找到親人, “找到我們的根, 能到祖先墓前祭奠, 讓父母回家。 ”

原標題:古稀老人鄭淼和弟弟第三次從美國回溫尋親

來源 / 甌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