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教育家張雅蓮:孩子報班泛泛而學不如專注深耕

3月3日, 南孚冠名贊助的《育兒大作戰》最新一期播出, 這期節目家庭面臨的問題可能也是大多數父母常見的問題:“到底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節目中, 小女孩多才多藝, 精力旺盛, 做客嘉賓曹穎形容她就像裝了南孚電池。

然而爸爸和媽媽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生了意見不和。 孩子說想當明星, 媽媽就給她報了各種培訓班, 帶她去挨個去找劇組導演發資料, 但爸爸卻很不贊同媽媽這麼做。 他心疼孩子還太小太累了, 一會兒這個班, 一會兒那個班的, 並且他認為孩子所明星夢其實就是孩子媽媽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了孩子身上。

爸爸和媽媽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 似乎聽起來都有些道理。 但現場育兒團的專家卻給到了家長們可能會忽視的問題。

節目現場, 育兒團專家張雅蓮建議:“興趣班不是不能報, 但不要給孩子報得過多, 因為興趣班本身從某種層面上講它就是在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專注。

小編作為這檔節目的忠實觀眾, 看完節目以後也做了一些育兒經的整理:

0-6歲的學齡前孩子, 應以玩為主, 在玩樂中學習和成長

國家教育部現在也在專門嚴厲抓幼稚園小學化的教育方式。 有調研機構專門做過一個相關調研。 “凡是上小學一年級之前, 把所有該學的東西都學完了的孩子, 他在上小學的時候就會覺得我什麼都會了, 所以沒必要聽老師講課了。 所以他幹嘛呢?東張西望、搞小動作。 ”對呀, 孩子該學的東西在小時候早就已經學會了, 那他上學就沒事幹了當然就自己開小差在旁邊自顧自的玩了呀。 回想一下過去我們的童年, 其實這種孩子的童年是比較悲哀的,

想想看, 在該玩耍的年齡卻被弄到各種班學習, 在該學習的時候因為自己又都會了而上課時無所事事。

會玩的孩子更會學。

“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 成年人的我們對這句話肯定不陌生, 但這句話放到教育孩子上, 大多數父母的行動就實在不敢恭維了。

孩子在小的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除了是吃好、睡好健康成長以外, 就應該是玩了。 玩是孩子的天性。

研究表明, 獲得父母更多陪伴的孩子, 不僅親子關係緊密, 而且更加自信和有學習的欲望。 父母陪伴孩子, 不僅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 還能培養他在觀察研究“新事物”方面的專注力。

0-6歲是孩子成長關鍵期, 孩子的專注力需要被保護。

孩子因為年齡太小, 他不會像大人一樣會抱著功利心有目的性的去做事情。 學齡前孩子的專注力本就弱, 很容易被打斷和影響。 因此父母要盡可能為他創造專注的環境。 比如不要隨意換著玩具給他玩, 給玩具配電池要選擇電力持久, 越耐用越好(我家裡通常就用南孚電池), 避免更換電池打斷孩子。 讓孩子玩得盡興, 玩得專注。

儘管有的時候, 孩子的探索會顯得有點"無理", 但這個時候正恰恰是他最專注的時候, 如果寶貴的專注力和探索欲居然因為玩具突然沒電了而被強行打消, 孩子以後就特別容易三分鐘熱度, 並且一旦遇到點困難便習慣性想放棄,等他成年以後就會演變成我們常說的"拖延症"。

所以不要隨意去破壞他的這種專注,要是達爾文小時候看螞蟻搬家時被強行叫走了想必他後來也不會成為一個生物學家了吧。你想想作為成年人的自己,假如在工作中被人突然打斷了思路,是不是也很痛苦,如果可以的話甚至想扔一邊不做了?

並且一旦遇到點困難便習慣性想放棄,等他成年以後就會演變成我們常說的"拖延症"。

所以不要隨意去破壞他的這種專注,要是達爾文小時候看螞蟻搬家時被強行叫走了想必他後來也不會成為一個生物學家了吧。你想想作為成年人的自己,假如在工作中被人突然打斷了思路,是不是也很痛苦,如果可以的話甚至想扔一邊不做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