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看習近平如何聯通杭州“橋”與漢堡“橋”

10個月前, 杭州G20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攜所有與會人員在“千橋之城”——中國杭州的西子湖畔為世界描繪了一幅“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經濟發展畫卷;今天, 2017年7月8日這個重要日子裡, 在“世界橋城”——德國漢堡, 習近平主席聯通杭州“橋”與漢堡“橋”, 為世界經濟聯動增長的理念轉化為現實獻出了“中國方案”。

“橋”指未來, 堅定方向。 習近平提出:“第一, 我們要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 這是二十國集團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經驗, 也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路徑。 國際組織當前調高世界經濟增長預期,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預計國際貿易增長2.4%、全球投資增加5%。

我們要堅持走開放發展、互利共贏之路, 共同做大世界經濟的蛋糕。 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 我們應該也能夠發揮領導作用, 支持多邊貿易體制, 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 通過協商為應對共同挑戰找到共贏的解決方案。 ”開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智慧結晶, 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經驗總結。 中國因開放, 在短短40多年間, 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各國因開放, 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迅速扭轉經濟發展頹勢, 實現經濟復蘇, 開放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6年杭州G20峰會上, 習近平就提出:“面對當前挑戰, 我們應該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各國應該積極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尤其是二十國集團, 必須帶頭搞開放, 堅持多邊貿易體制, 只有打破保護主義, 跳出壁壘, 以對話和協商為解決貿易爭端的主要手段, 在規則內行使權力、履行義務, 真正實現經濟互聯互通、資源與資訊共用, 技術和人才流通, 才能把世界經濟聯通起來, 讓各國人民共用發展成果。

發掘動力, 建設新“橋”。 習近平提出:“第二, 我們要共同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掘新動力。 這個動力首先來自創新。 研究表明, 全球95%的工商業同互聯網密切相關, 世界經濟正在向數位化轉型。 我們要在數字經濟和新工業革命領域加強合作, 共同打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產品。 這個動力也來自更好解決發展問題,

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這對發展中國家有利, 也將為發達國家帶來市場和投資機遇, 大家都是贏家。 杭州峰會就創新和發展達成重要共識, 有關合作勢頭在德國年得以延續, 下一步要不斷走深、走實。 ”20世紀以來, 創新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因素, 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要轉變發展模式, 融合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 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發展效益, 正如習近平在杭州G20峰會上提出的:“面對當前挑戰, 我們應該創新發展方式, 挖掘增長動能。 ”各國應延續杭州峰會共識, 加強各領域合作, 將創新轉變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推進世界經濟均衡發展,
使發達經濟體保持持續發展, 讓發展中國家加速發展, 才能開闢新增長點。 一手抓緊創新, 一手抓拓展, 世界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才有可能。

“橋”連你我, 包容共進。 習近平說:“第三, 我們要攜手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 當前, 世界經濟發展仍不平衡, 技術進步對就業的挑戰日益突出。 世界經濟論壇預計, 到2020年, 人工智慧將取代全球逾500萬個工作崗位。 二十國集團的一項重要使命, 就是本著杭州峰會確定的包容增長理念, 處理好公平和效率、資本和勞動、技術和就業的矛盾。 要繼續把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有機結合起來, 解決產業升級、知識和技能錯配帶來的挑戰, 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二十國集團應該更加重視在教育培訓、就業創業、分配機制上交流合作。

這些工作做好了, 也有利於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 ”經濟發展是消除貧困、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唯一方法, 面對世界經濟發展不均衡、發展放緩, 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狀, 各國只有完善分配制度、就業機制, 引導產業轉型升級, 積極履行社會服務職能, 並以包容為原則, 在教育、就業、分配等領域實現交流合作, 才能真正為人民謀福祉、創財富。 只有從當今世界挑戰中, 以問題為導向, 系統梳理解決問題的舉措, 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正如習近平在杭州G20峰會上提出的:“面對當前挑戰, 我們應該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促進包容性發展。 實現共同發展是各國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普遍願望。 ”協同發展、共同富裕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從人類的普遍性需求中找辦法,多交流,解決問題成效就大,也有利於全球化進程。

機制保障,“橋”不可破。習近平提出:“第四,我們要繼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二十國集團在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完善國際金融監管、打擊避稅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果,為穩定金融市場、促進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下一步,我們要在上述領域繼續努力,特別是要加強宏觀政策溝通,防範金融市場風險,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推動金融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只有不斷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確保機制制度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穩定金融市場、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使世界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是基於各國在政策、金融監管、國際稅收、反腐敗等領域的溝通、合作。政策協調一致,治理力道到位,就事半功倍。如果只顧本國利益,反過來就會損害本國長遠的根本利益。抓住影響世界經濟敏感的金融問題,防範風險,推進綠色體系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就能規避大起大落的風險。只有機制保障不斷完善,發展的“橋”就牢不可斷。

”協同發展、共同富裕是全人類的共同願望。從人類的普遍性需求中找辦法,多交流,解決問題成效就大,也有利於全球化進程。

機制保障,“橋”不可破。習近平提出:“第四,我們要繼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二十國集團在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完善國際金融監管、打擊避稅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果,為穩定金融市場、促進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下一步,我們要在上述領域繼續努力,特別是要加強宏觀政策溝通,防範金融市場風險,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推動金融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只有不斷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確保機制制度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才能穩定金融市場、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使世界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是基於各國在政策、金融監管、國際稅收、反腐敗等領域的溝通、合作。政策協調一致,治理力道到位,就事半功倍。如果只顧本國利益,反過來就會損害本國長遠的根本利益。抓住影響世界經濟敏感的金融問題,防範風險,推進綠色體系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就能規避大起大落的風險。只有機制保障不斷完善,發展的“橋”就牢不可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