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雲迪恩師成都開講 但昭義: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

在鋼琴教育界, 有個人不可不提, 那就是有“金牌教練”之稱的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 從事鋼琴教學五十餘年, 但昭義以其一流的鋼琴教學方法,

培養了李雲迪、陳薩、張昊辰、左章、薛嘯秋、潘林子、杜天奇、古靜丹等一批出色的鋼琴演奏人才, 相繼在國際比賽中屢獲佳績, 創造了一個近乎“神話般的奇跡”。 7月8日, 但昭義作客成都經典藝術名家講壇, 以《但昭義先生與他的愣小子學生楊賀朝的故事》為題, 講述自己多年鋼琴教學中因材施教的經驗, 揭秘“但昭義的教學模式成功”的奧秘!

但昭義1940年出生于重慶, 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 從事鋼琴教學50餘年間, 桃李天下, 培養了李雲迪、陳薩、張昊辰、左章等一大批出色的鋼琴演奏人才, 多次在國際比賽中創下記錄, 在業內, 但昭義獨特的教學方法還被稱為“但式教學”。

當天下午三點, 在一眾鋼琴愛好者的期待下,

年近八旬的但昭義俐落地走上舞臺, 在觀眾的熱烈掌聲中, 開啟了他的此次講座。 在他看來, “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 要保護每一個學生對於音樂的不一樣的天賦和個性。 ”

講座現場, 他還帶來了自己11歲的學生楊賀朝。 此前, 楊賀朝剛剛在哈薩克舉辦的第十屆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鋼琴比賽中獲得第二名, 一老一小通過邊講邊演奏的形式, 與觀眾互動。 “一流的比賽可以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 ”但昭義鼓勵弟子參加世界性比賽。 1999—2000年, 學生李雲迪在美國吉娜·巴考爾青年藝術家國際鋼琴比賽上獲第一名;在波蘭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上獲第一名和最佳波蘭舞曲演奏獎。

但昭義將藝術教育稱為“手工業方式的教學”。 他認為, 在藝術教育中, 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 在他的大批學生中, 李雲迪是傑出代表之一, 但昭義透露, 在他第一次見到李雲迪時, 就認為李雲迪最難得的, 就是對音樂的專注和樂感, 將對音樂的感受和自身融為了一體, 李雲迪的特點是“人琴合一, 擁有浪漫情懷。

”因此在對李雲迪進行教學時, 但昭義特別注重保護學生這樣的天賦和感受。

“因材施教並非是要(也不可能)減少學生的差異。 實際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響下, 學生學習水準的發展差異可能會更大, 因為能否更充分地得益於受教育條件, 這本身就是潛能高低的一個表現。 在較適宜的學習條件下, 潛能低者能夠開發出潛能, 潛能高者會發展得更快。 ”但昭義先是引用他人對因材施教的概括, 隨後總結表示, “對藝術門類的各個學科來說, 因材施教是尊重、愛護並促成其藝術個性得以保護和發展。 ”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