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溶洞裡只有石頭?NO,它也是許多生物的家園!

溶洞, 其實並非除了石頭就空無一物, 它也是很多生物的家園。 就像城市分成很多街區一樣, 一個溶洞也可以分成不同的區域。

洞口附近光線充足, 隨四季變化, 這個區域叫洞口帶;再進去一點, 光線變暗, 基本可見的區域叫弱光帶;再往洞內深處就沒有光線了, 伸手不見五指, 這個區域叫黑暗帶。

洞穴植物

I HOPE YOU LIKE IT

(圖片來自網路)

在光線充足的洞口帶, 綠色植物生機盎然, 但是由於洞穴空間和光照有限, 因此草本植物占絕對優勢, 而灌木、藤本、高大喬木較少。

弱光帶通過洞口與外界相連, 光照強度很小, 濕度較大, 種子通過雨水、風、動物等被帶入洞內, 且主要是耐陰濕的植物, 如冷水花、鳳尾蕨、苔蘚、念珠藻、藍藻等。

黑暗帶由於沒有光, 植物不能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因此這裡沒有綠色植物, 只有菌類。 有些植物由於對洞穴環境的適應, 只能生長於洞穴中, 離開洞穴環境則不能正常生長,

如苦苣苔科植物。

洞穴動物

I HOPE YOU LIKE IT

(洞穴動物區分帶示意圖)

洞穴動物最初的來源都是地表生活的動物, 這些動物由於某種原因遷移到洞穴中, 經過長期演化逐漸適應了洞穴環境。

蛇、老鼠、飛貓、麻雀等經常在洞口帶進進出出, 它們叫偶居洞穴動物, 偶爾進入洞內, 不在洞穴環境中繁衍生存。

陽光不能直接到達的弱光帶, 是蝙蝠、金絲燕、斑灶馬、蜈蚣等喜居洞穴動物的家園。 它們既可在洞內黑暗環境中生活, 也可在洞外生活, 大部分的時間喜歡呆在洞裡。

在洞穴黑暗帶, 溫度和濕度一年到頭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是盲魚、馬陸、潮蟲等常居洞穴動物(也叫真洞穴動物)的居住區。 這裡的動物經長期的進化,

已完全適應黑暗的洞穴環境, 失去了在洞外生存的能力。

在所有的溶洞中, 動物食物鏈都始於洞外世界, 偶居洞穴動物、喜居洞穴動物和地下河水將動物屍體、蚊蟲、糞便帶入洞內, 成為常居洞穴動物的食物來源。 而且, 洞內深處也存在弱肉強食的競爭。

編輯:齊敏

新媒體編輯:姚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