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的暗夜啟蒙老師王曉華:當天邊那顆星浮現,會有更多的人被照亮

前天下午收到同事發來的消息——王曉華老師因癌細胞擴散去世了。 想寫些什麼緬懷王老師, 卻又感到文字冰冷且乏力。

去年剛剛認識王曉華老師的時候, 他已經與癌症鬥爭多年。 隱患從2015年7月便有所顯現, 在他第四次從西藏回來, 舟車勞頓加上高原反應和感冒、腹瀉, 肺部受感染。 因要趕往夏威夷參加第29屆國際天文大會未及時進行治療。 2015年11月, 醫生將其右邊肺葉切除。 2016年11月, 王曉華老師再次住進醫院, 一直到去世彌留。

去年冬天, 王曉華老師再次住進醫院, 但一直積極樂觀, 在病床上依然為暗夜保護操心

就是在第29屆國際天文大會上, 王曉華老師和中國的天文科學家讓世界天文界認識了阿裡, 也讓世界暗夜保護組織看到中國暗夜保護成效。

在此之前的2011年, 王曉華老師便已發起“中國星空專案”, 為建立中國暗夜保護地四處奔走。 在當時時, 整個亞洲的暗夜保護還是一片空白。

在四次入藏的基礎上, 阿裡和那曲的暗夜保護地在王曉華老師的指導推動下初步成形。 2016年6月, 王曉華老師與中國綠發會合力推動國內首批“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試點——阿裡暗夜保護區和那曲暗夜公園正式啟動。

王曉華老師暗夜星空攝影作品

在與綠會合作之前, 王曉華老師已經在暗夜星空領域推進多年。 退休之前, 他的身份是部隊大校, 國企董事長和黨委書記。 退休之後, 他把自己稱為“草根”。 愛好天文和攝影的他, 也真正的從草根做起, 讓暗夜星空的理念在國內一點一滴的推廣, 讓更多的人重視。

“現在連大氣、水、土壤的污染治理都顧不過來, 誰會去管暗夜星空保護?暗夜星空保護有什麼用?”質疑、不解, 甚至反對, 從來都伴隨著王曉華。

王曉華老師暗夜星空攝影作品

暗夜星空保護, 是一個很大的領域, 大到關係著國家的國防安全、天文探索, 小到關係著一隻小海龜的生存、螢火蟲的繁衍。 面對質疑不解, 王曉華做出的唯一回應就是更加堅定的走下去。 如同夜幕中的星星一般, 雖彼此間隔著數億光年的距離, 但依然孤獨且恒遠的堅持發亮。

我相信, 像我這樣的轉變認識的人還有很多, 因為只要天邊那顆星浮現, 你我都會被照亮。

在去年12月份王曉華老師給綠會的信件中, 這樣寫道:“利用我的治療間隙,

定於12月12日在濟南開會一天, 重點學習研究《項目標準》。 暗夜星空保護是個全新理念和業態, 真正瞭解的人很少, 所以首先要有一批試點……從我們目前志願者團隊的情況看, 人心也不夠穩定, 優秀人才受到的誘惑更多, 我們也面臨一些危機……邀請戴建峰、葉梓頤作為星空會的工作代表參會。 這兩位年輕人是目前國內星空攝影佼佼者、在天文科普、星空旅遊方面也有實踐……我們需要吸納年輕、優秀的專業人員, 暗夜星空更多地是面向年輕人的事業。 ”

在信的最後, 王老師寫道:“我已年過60, 身體又出了毛病, 不會在一線太久。 能儘快打好基礎、帶出一批年輕人, 並將產業化的路子走開, 為綠發會留下一份可持續發展的業務, 是我最大的心願,希望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2016年的冬天,面對病痛,王老師一直樂觀並積極配合,在病床上完成了數篇暗夜星空保護文章,甚至考慮待身體好轉後啟動第五次西藏暗夜行程。然而病魔無情,在彌留之際的短暫清醒間隙,他與夫人交代的不是家裡包括後事的一些安排,依然是心心念念放心不下的暗夜星空事業。諄諄囑託和殷切期盼如在耳邊,刹那間卻已是天人永隔。

康得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底律,另一件是我們頭頂的燦爛星空。

壯志未酬,王曉華老師已離我們而去,我們失去了一位兢兢業業的推動者和傑出的領路人,重擔落在我們身上。我們知道,對王老師最好的思念是:帶著王老師給我們的震撼,繼續堅定、執著的走下去。

文/卡秋 審/任小東 責編/Angel

是我最大的心願,希望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2016年的冬天,面對病痛,王老師一直樂觀並積極配合,在病床上完成了數篇暗夜星空保護文章,甚至考慮待身體好轉後啟動第五次西藏暗夜行程。然而病魔無情,在彌留之際的短暫清醒間隙,他與夫人交代的不是家裡包括後事的一些安排,依然是心心念念放心不下的暗夜星空事業。諄諄囑託和殷切期盼如在耳邊,刹那間卻已是天人永隔。

康得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底律,另一件是我們頭頂的燦爛星空。

壯志未酬,王曉華老師已離我們而去,我們失去了一位兢兢業業的推動者和傑出的領路人,重擔落在我們身上。我們知道,對王老師最好的思念是:帶著王老師給我們的震撼,繼續堅定、執著的走下去。

文/卡秋 審/任小東 責編/Ange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