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養雞提倡控料

在銷售上現在有比較成熟的一種行銷方式稱之為“饑餓行銷”, 我把它在養雞上叫“饑餓保健”, 也就是俗稱的“控料”, 不論是蛋雞還是肉雞, 都能起到提高機體免疫力並且能使胃腸道更健康。

下面看看到底有什麼好處以及應該如何做。

一、合理控料在養雞中好處

1.減輕胃腸負擔

這一點好理解, 饑餓時能讓始終高負荷運轉的消化道得以短暫的休整。

2.促進消化功能

這方面也好理解, 饑餓後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得以加強。

3.注射、點眼滴鼻或刺種免疫時需要抓雞.控料加3小時可以大大減少抓雞產生的應激這方面的機理是飽腹時雞體的主要代謝是進行消化,

所以消化系統內的血液量比空腹時增加許多, 而其他系統的血液供應量減少, 導致抗應激能力降低。

4.病後採食量增加太快時適當控料可以保護剛剛恢復的胃腸功能不再受損這種情況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經常可以遇到, 病後採食量大增.增兩天后又不增了。

5.能使超出正常排泄時間而未排出積存於腸內的糞便及毒素排出它的顏色一般是黑綠色、黑色或茶褐色, 呈泥巴狀且均有惡臭氣昧與正常大便差異較大。 養殖戶都知道雞在早晨經常排褐色糞便, 俗稱糖雞屎, 這是雞的自然天性, 現在的肉雞雖然經過多年的品種選育改良, 仍不能改掉這一天性。 寄存的糞便在體內時間越久對身體的損傷越大,

而饑餓有利於糞便在體內徹底排空。

6.近來科學家發現細胞內線粒體在進行氧化反應時。 不僅產生細胞代謝所必須的能量載體ATP.同時還產生一定比例的過氧化物.過氧化物能降低身體的抵抗力饑餓時.線粒體產生的ATP和過氧化物的比值增大, 即過氧化物減少, 而且還能產生抑制過氧化物的酶。 體內過氧化物水準下降。 機體免疫能力增強。

二、既然有這麼多好處.那麼應該如何控料?

1.控料要隨機進行.不固定每天的控料時間

早些年筆者總認為合理的控光能起到控料的作用, 現在這個認識有了改變, 不能否認間歇光照的功效, 只是雞舍實施間歇光照後會得到休息.但容易適應黑暗環境,

並且不會有過強的饑餓感。 所以現在筆者提倡不定時不定期的控料, 越沒規律越好.這樣能讓雞更充分的有明顯的饑餓感, 更能發揮饑餓的保健功效。

2.控料的實施次數及時間長短根據生長快慢而定

控料雖然對健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我們養雞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賺錢, 不是為了讓雞活著。 過多的控料必然影響雞群的生長和生產性能。 因此控料不宜太頻繁。 建議每次等料桶全部吃乾淨後開始計時控料。 控料的實施次數及時間長短根據生長快慢而定。 肉雞在養殖過程中控光該怎麼進行還怎麼進行, 但是, 蛋雞可以採用不定期的推遲某一次的加料時間一個小時。

3.控料要循序漸進

剛開始控料的時間要短,

逐步增加, 讓雞有一個適應過程是避免任何應激的最根本方法。

三、饑餓療法在疾病發生時起到的作用及實施方案

饑餓療法.是前幾年從民間傳出的一種治療流感的方法。

就是在用藥無效, 萬般無耐的情況下對病雞採取饑餓法, 反而得以好轉, 後引申為強制換羽而使病雞能儘快恢復產蛋性能的一種治療法.近幾年被廣為流行。

但存在很多專家的爭議:一種聲音認為效果很好, 並且應用此法而受益, 這種聲音支援這一方法的理由有兩種:其一是通過饑餓.降低了胰酶的活性因而降低了流感病毒在體內的複製和傳播, 其二是強制換羽降低了雞的產蛋。 因而提高了機體抵抗能力.從而達到了通過抗體抵抗病毒的效果。

另一種聲音則正好相反, 或是因此方法而受害者.對此則持反對與懷疑態度。 認為這種方法不僅對抵抗流感病毒無益.反而由於使機體的營養水準的降低而削弱機體的抗病力.是有百害無一益的忽悠論。

但筆者通過實踐得出:饑餓法在急性傳染病來臨時效果很好, 大家都知道傳染病傳播三個途徑:傳染源, 傳播途徑, 易感體。 在中國現在的養殖環境及規模化養殖中有效控制前兩方不太現實,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好的飼養管理方案控制易感體一饑餓療法.通過饑餓可以降低雞體生長和產蛋帶來的負擔.從而使機體得到有效的休息。

通過提高雞舍內健康雞群的抵抗力, 才能不被發病雞傳染, 在短時間內減少傷亡,在傷亡減少後慢慢恢復正常採食量。

也就是說在遇見急性傳染病時,要保護好那些健康的雞不被感染.只有降低生長速度和產蛋量.才能夠使疾病好的更快一些。

在短時間內減少傷亡,在傷亡減少後慢慢恢復正常採食量。

也就是說在遇見急性傳染病時,要保護好那些健康的雞不被感染.只有降低生長速度和產蛋量.才能夠使疾病好的更快一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