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當洪水肆無忌憚地吞噬我們家園時,他花盡心思只做這件事

當洪水肆無忌憚地吞噬著我們家園時, 我們手拉著手、肩並著肩站在抗災的第一線, 我們心連著心、情系著情堅守在人民群眾的大後方。

自從學校設為受災群眾安置點後, 吃住成了大問題。 經過老師們及志願者的齊心協力, 安置點的“臨時寢室”很快開闢出來了。 住的問題基本解決, 可吃的問題不容樂觀。 因為這時候, 食堂的工友已按計劃放假, 遠道的兩位早已回家。 現在情況特殊, 學校緊急通知:從6月30日起, 所有教職工取消休假, 工友也不例外。 但“屋漏偏逢連夜雨”, 原聘工友易小利在菜地裡被蛇咬傷,

另一工友黃宇娟所在村莊也遭到水淹, 僅剩年近60的饒新國爹爹和他的妻子任小蒲娭毑留守學校。

7月1日, 受災群眾猛增, 食堂工作量也隨之急劇增加。 僅憑饒爹夫妻是遠遠不夠的, 學校立即啟動應急方案, 派老師志願者去食堂幫忙。 可拿慣了粉筆的老師又有幾個能勝任這份工作呢?即使平時下過廚的也只能應付幾個人的飯菜, 哪能挑起這副大樑?關鍵時候, 還是饒爹, 看火、煮飯、炒菜一人獨攬, 我們老師僅負責擇菜、洗菜。

從7月1日第一批受災群眾安置進來後, 直到現在, 我們的饒爹一天沒休息過, 早上五點多起來添火、燉湯、下面。 幾百人的早餐, 單是煮面都不容易, 一人3兩, 一百多斤麵條須一鍋一鍋地煮, 一筷子一筷子地撈,

僅僅是一餐早飯, 我們的饒爹就得在火爐旁站上整整一個半小時。 午餐和晚餐就更不用說, 每天幾百人的飯菜, 工作量簡直不可想像。

7月3日, 安置點的受災群眾突破300, 中午吃飯的就更多, 超過500人。 500人的成人飯菜可遠不同于平時近千人的學生所需數量。 每餐三菜一湯, 燉的不算, 光是炒菜, 就得一、二十鍋, 得一鏟一鏟地翻, 一鍋一鍋地炒, 一天不知道要揮動多少次手臂, 灑下多少汗水。 暴雨過後就是高溫天氣, 可我們的饒爹為了讓大家吃上可口的食物, 只得整天整天地站在火熱的灶台邊。 一餐下來, 衣服上幾乎沒有一根幹紗。 可他仍毫無怨言, 一人獨挑大樑。

直到晚餐過後, 忙碌的一天他才稍得空閒, 能坐下來歇口氣, 我們志願者才會趕上前去,

與饒爹聊聊天、拉拉家常, 以緩解他一天的疲勞。 這時, 饒娭毑才告訴我們, 原來早在7月1日, 她老家屋後的山坎已經塌方了, 但她們都沒顧得上, 只能由女兒女婿看家。 也就是閒聊中, 我們才知道饒爹也是一名有20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 是啊, 又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共產黨員, 在大災大難面前, 用自己最樸實的行為履行著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

難怪每一位來大元安置點的居民都會說, 大元的飯菜真好吃。 可誰知道, 就是這麼一句簡單的話語中包含了我們饒爹多少汗水、多少真情。

樸實裡顯真情, 平凡中彰本色, 我們的饒爹用自己的真情換來了美味佳餚, 換來了群眾讚賞, 更詮釋著一個共產黨員的“樸實”形象,

彰顯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平凡”本色。

安置災民期間繞嗲一天要在灶台工作七八個小時

工作雖然累, 但繞嗲依然笑對生活

繞嗲的手藝可不是吹的, 炒出來的菜色香味俱全

不僅烹飪技術了得,繞嗲這個大廚案板上的功夫也是一流

每一道菜都要精心製作,不敢疏漏任何一個環節,要讓大家吃好啊,

不僅烹飪技術了得,繞嗲這個大廚案板上的功夫也是一流

每一道菜都要精心製作,不敢疏漏任何一個環節,要讓大家吃好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