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全市工業創新發展推進會議召開 李同道主持並講話

來源: 棗莊日報 作者: 崔累果

3月21日下午, 全市工業創新發展推進會議在市政大廈召開。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同道主持會議並講話, 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峰出席並講話。 市政協主席孫欣亮, 市委常委王玉波、于玉、王常勝、李愛傑、朱國偉,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淑啟, 副市長張成偉出席會議。

會上, 王常勝宣讀了《關於表彰2016年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決定》;張成偉宣讀了《關於表彰全市工業和資訊化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棗莊市優秀企業家、兩化融合示範企業的決定》《關於表彰全市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單位、先進個人和全市納稅百強民營企業的決定》《關於表彰2016年市重點項目建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滕州市、薛城區和市經信委、市工商局、聯泓新材料、東方光源集團作了典型發言。

李同道指出, 發展是硬道理, 工業是硬支撐。 黨中央高度重視工業經濟、實體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 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棗莊作為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基地, 工業特別是製造業始終是轉型發展的本錢。 特別是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我市工業基礎較為扎實、體系較為健全, 在創新發展方面有著良好條件和比較優勢。 各級各部門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 把工業作為強市之基, 堅定信心、精准施策, 奮力開創我市工業創新發展新局面。

李同道強調, 要抓住切入點和突破口, 以足夠的定力和韌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要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工作, 著力在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屍企業”、降低企業成本、補齊園區建設短板等方面下功夫,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提高供給品質, 推動我市工業向中高端邁進。 要緊緊抓住產學研合作這個重要路徑, 主動深化拓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 努力打造更多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技術創新聯盟,

引進更多的高端創新要素。 要緊緊抓住企業這個創新主體, 引導企業家和經營者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品質意識, 在技術研發上肯下本錢, 在人才引進上捨得投入, 在市場開拓上狠下功夫, 在企業上市上主動作為, 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話語權、競爭力。

李同道要求, 要強化環境保障, 牢固樹立服務企業就是推動發展的理念, 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要強化政策保障, 研究用好國家支援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老工業基地振興等政策措施, 積極對接“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等發展戰略, 落地、落細、落實市里關於推進工業創新發展的意見舉措,

讓企業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 要強化組織保障,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抓工業擺在事關全域的位置, 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 形成推動工業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要堅持真抓實幹, 加強對招商引資、專案建設等工作的調度考核, 調動好各級各部門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以實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自然生態宜居宜業新棗莊作出更大貢獻,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會勝利召開。

就加快全市工業創新發展, 李峰強調了五個方面的重點:一要圍繞優化產業結構, 提升工業創新發展質效。 把握“傳統產業做優、新興產業做大”兩個關鍵點, 突出產業規劃引領、傳統產業技改、新興產業培育、過剩產能化解,

通過業態創新、模式創新, 推動工業發展邁向中高端水準。 二要圍繞企業梯次培育, 做強工業創新發展主體。 要以更大力度培育龍頭企業, 從政策、專案、資金、要素保障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 示範帶動其他企業對標提升。

要以更大力度扶持小微企業成長, 實施“一企一技術”提升工程, 引導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特色發展、擴規模、提檔次。 要以更大力度推動企業股改上市, 篩選一批主業突出、成長性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 集中資源要素, 實施政策疊加, 強力予以推進。 要以更大力度抓好企業家隊伍建設, 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 共同營造尊重勞動、崇尚創業的濃厚氛圍。 三要圍繞科技人才建設, 築牢工業創新發展基礎。要扎實推進技術創新,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深化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扎實推進人才集聚,深入實施“棗莊英才”集聚工程,創新人才激勵方式。要扎實推進品質工程,厚植工匠文化,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一批“棗莊工匠”。要扎實推進品牌戰略,深入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不斷提升企業產品附加值和市場佔有率。四要圍繞擴大有效投資,增強工業創新發展後勁。要狠抓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投資計畫。要狠抓優質項目引進,依託開發區和各類特色園區,緊緊圍繞“265”產業集群,突出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高端裝備製造、醫藥和醫療器械、電子資訊和大資料等四大產業板塊,精准推進產業招商、以商招商。要狠抓民間投資增長,降低市場准入門檻,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五要圍繞改善營商環境,凝聚工業創新發展合力。各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聚焦企業需求,強化擔當意識,在“幫扶”上做真功,在“減負”上出實招,在“保障”上求突破,在“獎懲”上再加嚴,贏得經濟發展和區域競爭的主動權。

築牢工業創新發展基礎。要扎實推進技術創新,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深化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扎實推進人才集聚,深入實施“棗莊英才”集聚工程,創新人才激勵方式。要扎實推進品質工程,厚植工匠文化,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一批“棗莊工匠”。要扎實推進品牌戰略,深入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專項行動,不斷提升企業產品附加值和市場佔有率。四要圍繞擴大有效投資,增強工業創新發展後勁。要狠抓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投資計畫。要狠抓優質項目引進,依託開發區和各類特色園區,緊緊圍繞“265”產業集群,突出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高端裝備製造、醫藥和醫療器械、電子資訊和大資料等四大產業板塊,精准推進產業招商、以商招商。要狠抓民間投資增長,降低市場准入門檻,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五要圍繞改善營商環境,凝聚工業創新發展合力。各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聚焦企業需求,強化擔當意識,在“幫扶”上做真功,在“減負”上出實招,在“保障”上求突破,在“獎懲”上再加嚴,贏得經濟發展和區域競爭的主動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